藝術中國

《藝術時代》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九個問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9 14:07:45 | 出版社: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出版社

回答者按姓氏拼音順序排列: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一.“當代藝術”作為約定俗成的概念是否合理?

鮑 昆:“當代藝術”這個稱謂作為概念已經失去了現實的意義,只能算是流於口語化的一個詞彙罷了。因為現在使用這個詞彙其實是必須有語境限制的,也就是説在談不同的問題時會有不同的意義。從大藝術史角度上説“當代”有國際和中國兩個不同的敘事背景。從世界藝術史上説,“當代”其實是個過去時的概念,是幾十年前的概念;從中國藝術史來説,“當代”目前多少還有一點現實意義,因為還存在一個龐大的傳統藝術意識形態。不過中國先鋒藝術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迅速和國際藝術潮流接軌以後,這部分藝術樣式用“當代”來界定也是很陳舊的一種説法了,只能當作區別舊傳統藝術的一種説法,從學術角度上説也不具合理性。

葛 岩:做個調查吧,看看大家理解的“當代藝術”的內涵與外延有多少重疊和差異。

韓妙第:很多意見都有其先天性的缺陷,他們根本問題是未解決“什麼是藝術”的問題。其次當代藝術的定位必須一時間為主軸線,如果離開了這二點都是在胡扯。

井士劍:如果從藝術史的角度來談論這個詞彙,它有一個特定的含義與詞義。緣于“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之後,關於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的時代性界定。如今,已經被約定俗成為一種流行的色彩。“當代藝術”應指當代藝術文化對時代與歷史的判斷與創作,並具有新的視野與創作價值觀。

李小山:既然這麼多年大家都以當代藝術作為一個概念對待,説明這個概念符合其成立的某種條件,即範圍和概括性。就像當代文學、當代詩歌,或別的領域一樣,既是約定俗成,肯定是因為其合理性的存在。

魯明軍:首先,作為概念的當代藝術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其次,當代藝術本身就是一個反合理性的自覺生成,因此訴諸於當代藝術的合理性恰恰中了合理性的圈套。最後,我想更重要的是,還是要將問題放在歷史語境內,有一種時代的自覺。從這個意義上,今天既要訴諸合理性,也要反思這一你們所謂的合理性本身。按照秦暉的邏輯,在反思中訴求合理。

彭 德:邏輯上不合理。

沈語冰:合理。任何概念,只要是約定俗成的,基本上就是合理的。但是,它的合理性只能維持到人們開始質疑它,越來越強烈地感到需要用另一個概念來取代它時為止。

舒 群:當然!歸根結底,“當代藝術”這個概念來自西方,或者説來自所謂全球化的當代文化邏輯,目前在評論界流行起來的有關全球化的概念其實都來自西方文庫,所謂全球化就文化脈絡的承傳而言嚴格講就是指西方化。西方藝術史經歷了從古典藝術、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三次轉型,古典藝術以“政治中心”為背景,現代藝術以“生産中心”為背景;而當代藝術則以“文化中心”為背景。這是法國思想家波德里亞所作的理論劃分,而波德里亞在目前西方論壇的影響力是屈指可數的。

楊 衛:存在即合理。“當代藝術”作為一個概念,不存在合不合理的問題,只存在定義,即使用者給其注入什麼樣的價值內涵。

楊小彥:既然是約定俗成,就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的,我們只能考察其約定是如何開始的,為什麼如此而不是那般開始,俗成又是如何進行的,最後的結果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余世存:我比較認同當代藝術這個概念。如你所説,這個概唸有約定俗成的因素。這個概念肯定不同於民國時代人們頭腦中的“當代藝術”、也不同於毛時代人們心中的“當代藝術”,在很大程度上,當代藝術就是我們言説者時代的藝術。也許,由於我們的努力,五十年、一百年後,人們在談論這個概念時,能夠把我們這個時代開啟的藝術品質、藝術追求跟他們的時代牢牢地連在一起。

在談論藝術的必然性時,我們往往有一種想當然地理解,那就是關於人性、社會、生活、政治的一切藝術表達都被前人窮盡了;我們仿佛是在前人的陰影下討飯吃,但當代藝術仍努力給了我們新的體驗。在很大程度上,當代藝術就是“我們的”藝術。 大眾社會的形成,又使得藝術的商品特徵、市場特徵變得極為重要,民眾的參與給了當代藝術過於寬廣的空間,使得當代藝術的生産和消費幾乎同步。可以説,當代藝術指現代運動以來、經過反叛和革命之後的一個時代的藝術,藝術史專家和普通民眾都參與了這個概念的生成。

二.“當代藝術”與“非當代藝術”的區別是什麼?

鮑 昆:歷史上的“當代藝術”概念從時間意義上指的是時代性,也就是一個時期最新的藝術現象;從西方藝術史上講是區別於自古希臘以來的模倣性藝術的觀念藝術現象;從學術上講,“當代藝術”這一概念從産生出來起就有一個重要的價值維度來界定它,就是它的先鋒前衛性。所以任何先鋒和前衛的藝術現象都可賦予“當代藝術”的稱謂,但前提是那兩個關鍵詞“先鋒”和“前衛”,如果從學術角度上看不到先鋒和前衛性,那“當代藝術”自然也無法成立。在國際上,“當代藝術”與“非當代藝術”基本已無區別的意義,因為西方藝術史引領下的潮流是邏輯分明的,觀念藝術基本已經覆蓋了模倣性的藝術。在中國略有意外,傳統的模倣性藝術還有龐大的市場,還在頑強的存在著,所以二者之間的區別也是涇渭分明的。作為它們之間區別的標準就是“觀念性”,甚至還包括一部分一定的“風格”和“類型”比對。不過在區別時,“當代”的賦予是有參照係的,是一個相對性的稱謂,而不是絕對意義的認可。

葛 岩:首先是時間跨度的區別,這個差別很明顯。其次是風格和訴求的差異,這個差別不是涇渭分明。

韓妙第:這個前提必須假設大家都是藝術品和藝術行為,在此基礎上談當代和非當代才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當代和非當代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六大方面:一,科技價值;二,社會價值;三,文化價值;四,宗教價值;五,經濟價值;六,政治價值。

井士劍:是否具有對這個時代社會等諸多方面的獨自判斷力與表現力。

李小山:當代藝術一是指時間範圍,它是當下的,離我們最近的,正在發生和發展的藝術現象或事件。二是指一種不同於存在過的傳統的藝術類型或品種。這是它的兩個主要構成方面。

魯明軍:當代藝術既不是左,也不是右,當代藝術的意義在於自覺與反省。在我看來,本質上當代藝術應該超越左與右,而訴諸於建設性批判。在這個意義上,當代藝術恰恰要超越二元對立的認識論範式,因此,區分當代藝術與非當代藝術本身已陷入了二元論的陷阱。儘管如此,但關鍵在於,這樣一個問題是針對誰提的。我想對於藝術家而言,最好不要追問什麼是藝術,一旦沉浸于這一追問,無法自覺和敏感於活生生的現實。但對於理論和批評者而言則不然,看上去要求更高,也就是説,在同樣直覺于現實發生的前提下,還須進一步訴諸什麼是我們時代的藝術這一哲學追問。這已經不是一個“藝術/非藝術”的命題。

彭 德:前者強調新觀念、新形態、新載體,後者否。

沈語冰:當代藝術雖然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但卻不是一個簡單的年代或時間概念,也就是説,並不是所有年代上屬於“當代”(比如21世紀初)的藝術,都屬於當代藝術。換句話説,我理解的當代藝術是一個具有一定規範內容的美學概念。我認為只有與當下最迫切的藝術問題,或與剛剛過去的藝術史相關的藝術,才是當代藝術;相反,與當下最迫切的藝術問題,或與剛剛過去的藝術史毫不相關的藝術,不是當代藝術。

舒 群:“當代藝術”與“非當代藝術”的區別就是“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區別,不管哪一種傳統藝術,西方的,還是東方的;正統的,還是民間的;歐、亞、非的,還是南北美的,只要它沒有從其傳統文化的母體中分裂出來,沒有納入全球化的當代文化視野當中就都不能算“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的鏡子”,而我們的時代按波德里亞的説法就是所謂“消費時代”,而消費時代的“現實的鏡子”就是波德里亞所概括的“符號之鏡”,它是“超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棲身在所謂“二手真實”之上的文化或知識經濟的世界。

楊 衛:“當代藝術”與“非當代藝術”的區別不在時間觀念上,而在於文化立場。所謂當代藝術,在我看來,還是在於它呈現出了某種“現代性”,而現代性的基礎就是人性自由與思想獨立。也就是説當代藝術必須是具有獨立思考的藝術,致力於人性的解放。具體到藝術實踐中,就是敢於打破人為的各種語言限制,不斷創新,不斷探索精神的未知。從這個意義上説,當下的許多藝術並不是當代藝術,而僅僅只是盜得其名、取其皮毛而已。

楊小彥:我不太清楚。如果“當代藝術”是指一種傾向,比如,其中的現代性,或者批判性,或者社會性,那麼,大凡沒有這幾個性的,就屬於“非當代”。當然,這樣一來,問題就複雜了,因為我們得先弄清楚這些個“性”。彭德已經提出希望,以後談理論,少來些“性”。

余世存:就是我前面説的,當代藝術是“我們的”藝術。“非當代藝術”是歷史的、前人的藝術。用一個比喻,“非當代藝術”是博物館,“當代藝術”就是圖書館。只是我們今天的藝術家或藝術史家把非當代藝術當做圖書館,這跟大眾的消費或理解相反。

如果一定要把非當代藝術當作圖書館的話,當代藝術就是書店。

1  2  3  4  5  


下一頁刀槍與解決上一頁當代藝術創作的文化符號篡改及得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時代2010年第三期
· 當代藝術創作的文化符號篡改及得失
· 《藝術時代》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九個問題
· 刀槍與解決
· 金江波:經濟與生存環境
· 李國昌:綠色思考與心靈生態
· 呂澎:總有一個“人類信仰”
· 人類會終結
· 王海川: 記憶、生態與本質
· “找回大森林” ——與肯亞兒童的植樹計劃
· 個案•徐冰
· 徐冰《鳳凰》:無知、討巧與偶然
· 尋找最後的森林
· 楊茂源:沒有修辭的樸素
· 竹林七賢:無法完成的快感
· 《鳳凰》的意義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