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金江波:經濟與生存環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9 13:38:05 | 出版社: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出版社

 

引擎計劃.外灘左邊           引擎計劃.外灘右邊

 

趙子龍(以下簡稱趙):你以前是學中國畫的,你對傳統繪畫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感悟是什麼?

金江波(以下簡稱金):我覺得是天人合一。所謂的天既是自然,也是心境。人既是人也是自然。具體來講學習中國畫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

趙:“自然”是什麼?自然與自然性的關係是什麼?

金:自然就是一種自我迴圈的系統,一種初始狀態下保持平衡和諧的世界。“自然性”我理解是一種順應物相本身狀態的方式。

趙:你從事設計,你認為設計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金:我認為設計的終極意義在於創造一種嶄新的系統,可以改變你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的一種公式。

趙:我覺得這裡似乎涉及到一個設計倫理的問題,即設計的邊界、自律或者底線。換言之設計的價值判斷標準,因為所有的設計都是“改變”,我們今天的生活困境也是被經濟或者設計改變的。

金:我認為設計的出現就是這樣一種使命,不過可能不能單單是一種改變,我認為終極來説,是個創造。譬如今天的城市化,我們不是創造了這樣一個概念和系統,然後把我們裝進去嗎?譬如今天的IPad,不是我們扔掉油墨紙張,鑽進這個海量的螢幕中閱讀知識嗎?真正的設計往往是一場革命。這個方向就是可能離那種“自然”越來越遠。

趙:我覺得在你所謂的人文自然中,一樣可以恢復一種和諧的自然生活狀態,而設計就是為此而努力。不知道你怎麼看?

金:我覺得沒有,我沒有看到這一點。我覺得設計的目標如果是為了回歸純自然的話,那就是消滅設計。純自然是無法設計的。設計這個方向就是可能離那種“自然”越來越遠。

趙:那麼傳統世界秩序中的詩意棲居,在今天的這個白熱化社會中,是無法存在的?

金:我覺得就看你能不能有勇氣放棄這個世界豐盛的物質條件,你能放棄外部的物欲追求,心靈的樂土和真正的樂土在這個地球上還是有的。

趙:那你傾向於哪一種?

金:我無法回答,心裏上傾向後面一種,現實中我無法擺脫物質的誘惑。

趙:藝術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金:藝術的終極意義在於顛覆固有的概念,否定和繼承傳統成為一種生態。

趙:你對傳統繪畫中的自然性、世界秩序等方面的感悟,具體是如何轉化到你之後的作品中的?可依據你的具體作品,或者作品觀念為例。

金:我覺得這個轉化是潛移默化的一種,可能我沒有想到去轉化,而本身已包含了這種自己對自然和歷史的看法。譬如我的攝影作品中,其實很多的鏡頭我認為很“山水畫”,其實我不是去追求“決定性瞬間的”,而是追求畫面中的一種氣。這種氣可能在國畫中叫作“氣韻生動”而我稱之為“凝神聚氣”。我拍攝的時候往往看對象的時間比在鏡頭裏看的多。這就是山水畫中的道法自然吧。那些山山水水的自然景觀在我腦子裏也有拍攝的計劃了,我要騰出一段時間來,去拍自然的山水,這種山水是在自然之中,但是我要拍出在我心中的山水自然來。還有一個方面,我拍攝的原來的關於“經濟課題”的一批攝影作品,亦是另外一種山水,人文之中的山水,同樣是一種被人為痕跡過的“自然”,這種自然構成了社會的奇觀,構成了社會新的一種自然方式,也構成了新的歷史。

趙:設計與藝術創作的共通性以及差異是什麼?

金:設計與藝術創作的共通性就是人類的文化現象,差異一個是為他人做嫁衣,一個人為自己做嫁衣。設計為他人服務,藝術為自己服務,都是文化産物。具體説,設計與藝術都強調創造性,一個是為更多人的使用而創造的,一個是為更多人的精神需求而創造的。

趙:你認為歷史是什麼?

金:我認為歷史有兩種,一種是人類的活動創造出的文化記憶。一種是自然鐫刻出的時間化石。

趙:你認為經濟對人類生存環境(肉身層面與精神層面)的影響是什麼?

金:社會結構中剩餘價值的交換成為一種普遍意義的經濟活動,為了獲取更多的剩餘價值,人類只有索取自然的財富才能滿足更多的經濟指標。譬如:煤炭、石油、稀有金屬、木材,水源等等一切,均通過人類的活動成為經濟的財富數據,同樣地球中的“自然財富數據”卻在急劇減少。所以問題就是我們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卻在毀滅更美好的生活本身。

趙:你理想中的人類生活環境是什麼狀態?

金:我不知道人類理想生活環境怎麼樣,但是我覺得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數據的財富而去破壞另外一種時間刻度上的財富。地球形成是幾億億年,但是説破壞就破壞了,很多東西永遠不能再生的。我自己希望生活在藍天白雲之下,背山面海,騎馬在海灘,沖浪在海尖。

趙:你相信這種狀態會實現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會實現?

金:我不知道會不會實現,至少我覺得在中國需要很長很長時間,也可能永遠不會實現,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了,我們開始離自然越來越遠了。一切都是被設計過的。

下一頁李國昌:綠色思考與心靈生態上一頁刀槍與解決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時代2010年第三期
· 當代藝術創作的文化符號篡改及得失
· 《藝術時代》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九個問題
· 刀槍與解決
· 金江波:經濟與生存環境
· 李國昌:綠色思考與心靈生態
· 呂澎:總有一個“人類信仰”
· 人類會終結
· 王海川: 記憶、生態與本質
· “找回大森林” ——與肯亞兒童的植樹計劃
· 個案•徐冰
· 徐冰《鳳凰》:無知、討巧與偶然
· 尋找最後的森林
· 楊茂源:沒有修辭的樸素
· 竹林七賢:無法完成的快感
· 《鳳凰》的意義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