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人最初形成于科爾沁草原,勢力弱小,受匃奴人控制。後來漢武帝打敗匃奴後,將烏桓人南遷到遼西、遼東、右北平、上谷、漁陽塞外5郡,接受西漢王朝的庇護。烏桓人不斷發展壯大,到東漢時已經發展成遼西、遼東、右北平、漁陽、上谷、廣陽、代、雁門、太原、朔方邊塞10郡,尤其是遼西、遼東、右北平3郡烏桓實力更強,他們被曹操打敗後內遷中原,編入曹魏大軍之中。他們騎馬彎弓,馳騁在中原大地,創造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成為華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
烏桓人是東胡部落聯盟中的一支,具有東胡人的生活特徵,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勇猛善戰。最初的烏桓人生活的地方,史籍中稱作“烏丸川”,即西起西拉木倫河以東,烏力吉木仁河、新開河以南,洮兒河以西,西遼河以北的狹長草原地帶。這時期的烏桓人作為匈奴人的奴隸,他們“歲輸牛、馬、羊皮,過時不具(不繳),輒沒其妻子(為奴婢)”,因此,烏桓人經常反抗匈奴人的奴役和壓迫,但都被匈奴人殘酷鎮壓下去了。西漢擊敗匈奴後,匈奴人敗逃入漠北,才把烏桓人從匈奴人的壓迫之下解放了出來。
烏桓人在西漢王朝的庇護下,部族逐漸強大起來,烏桓人因恃有強大的漢朝作後盾,為報滅族之仇(指襲滅東胡)挖了匈奴人的祖墳,匈奴單于大怒,遣兵2萬騎進擊烏桓,同時又動用3000余騎入侵漢塞,擄掠漢朝邊民。西漢於是以中郎將范明友為渡遼將軍,率領2萬騎兵出遼東追擊匈奴,匈奴人得到消息,搶先迅速撤離。漢兵遵照大將軍霍光“兵不空出”的原則,轉而對烏桓進行了攻擊。烏桓剛受到匈奴重挫,部眾疲弊,在范明友攻擊下損失慘重,3位大人被殺,6000余人被斬首。烏桓無力與漢朝為敵,開始時而歸附西漢,時而與匈奴聯合,實行雙重政治策略。漢朝則以軍事征服為主要手段,不斷打擊烏桓人的勢力。
到了東漢初年,王莽執政時期對烏桓人採取歧視、壓迫和奴役政策,強迫烏桓人參加反匈奴人的戰爭,還扣押參戰人員的妻子、兒女為人質,逼迫烏桓人與匈奴人打仗。烏桓人不堪忍受,遂自亡叛,沿途抄盜漢地郡縣,王莽令郡縣殺光所有扣押的烏桓人質,由是烏桓人與王莽結下了仇怨。他們騎著快馬,輕裝簡從,早晨從草原出發,傍晚即可抵達東漢邊城。這一時期,不僅東漢軍隊屢屢被烏桓擊敗,就連匈奴人也被烏桓殺得北徙千里。因為烏桓鐵騎不能戰勝,光武帝劉秀就以財物賄賂烏桓,讓烏桓歸附。於是,烏桓部族中以勢力最強大的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為首的各郡烏桓首領900余人歸附東漢。
這次他們南遷更加深入中原地區,不僅外長城東段以北,而且外長城中段以北的烏桓人也都進入了長城以南。分佈地區也愈向西擴展到內蒙河套一帶。此後,烏桓部眾與東漢王朝基本保持著“邊塞無事”的平衡狀態。
東漢中期入居塞內10郡的烏桓人,精騎善射,能徵慣戰。他們選出精良的烏桓騎兵,組成隊伍,為東漢作戰,被稱為“烏桓突騎”。當時,烏桓突騎在作戰中起著衝鋒、突擊和摧陷敵人陣地的作用,各郡“突騎”3至5千不等,人數雖然不多,戰鬥力卻很強。當時幽州各郡都有突騎,其中的漁陽、上谷的突騎在國內最享有盛名。
黃巾起義爆發後,群雄並起,戰亂頻頻。烏桓被曹操平復,他把烏桓人全部遷入中原,將所獲的烏桓戰士通過精選和整編,改編成精良的騎兵部隊,仍由烏桓的王、侯、大人率領,隨同曹操轉戰南北。後來,曹操屢征西羌,與馬超開戰。西羌人勇猛善戰,曹操屢屢戰敗。最終還是靠無可匹敵的烏桓騎兵,才打敗了同樣以騎射聞名的西羌騎兵。自此,烏桓騎兵終在史書中留下了“由是三郡烏桓為天下名騎”的評價。這支來自蒙古草原的“天下名騎”,幫助曹操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後來與吳、蜀對峙時,吳蜀聯軍聯合進攻曹操都不能成功,而曹操卻屢屢在進攻中取得戰果,烏桓鐵騎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