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舉辦“迎接全媒時代,推動深度融合”主題座談會,探討全媒體時代如何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來自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部分中央及地方媒體網站的總編輯展開深入研討,網路傳播雜誌摘編發言精粹,以饗讀者。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傑:深度融合 深化改革
一是轉變思維,解放思想。以知識服務轉變思維,以真實贏得信任,以互動吸引群眾,以新業態適應需求,創造傳播優勢。
二是深化改革,打通政策。當前媒體融合相關政策落地遭遇困境,傳統媒體、市場化媒體和網際網路新興媒體缺乏統一標準和管理,必須打通媒體、行業與政策,推進媒體融合縱深發展。
三是深度融合,全面重構。主流媒體要在黨的領導下重構傳播定位和發展體系,融多種形態、業態為一體。
四是堅持創新,引領社會。要在技術、內容、形式、平臺、渠道等各方面創新上下功夫。
五是與時俱進、科學管理。要以法治為基礎,以制度設計和政策調節為手段,統一媒體政策規範。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理念更新 參與社會治理
其一,要以公共傳播的理念來認識當下傳播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傳統主流媒體是公共傳播的平等主體,要正視現實,從頭再來。
其二,要以協同高效的理念來推動主流媒體的融合發展。突破傳統的介質區隔,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産要素的有效配置,並著眼于5G技術的發展,把媒體融合發展與數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等結合起來。
其三,要以建設性新聞的理念來提升正面宣傳的品質和水準。主流媒體要聚焦問題,參與到社會治理之中去,推動問題的解決。要將報道中心轉移至議題設置,通過專題策劃和採訪報道架起多方溝通的橋梁,築起網上網下同心圓。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加強與核心用戶對話
當前主流媒體融合存在“有爆款沒用戶”“有傳播無資源”的問題,需要從新的角度審視媒體融合發展。
在公共傳播時代、萬物互聯時代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一是推動可對話的內容生産。公共傳播時代時間和空間被全面重構,時間變得沒有邊界,空間也變得沒有邊界,要生産能夠和社會各方、能夠和核心用戶群體對話的內容,適應新形勢發展。
二是加強協商性輿論引導。當前青少年屬於“網際網路一代”,網際網路是今天社會的作業系統,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開闊的戰略眼光實現協商性引導,讓主流輿論佔據主導地位。
三是與用戶建立穩定可互動的、可共創的價值關係。如果這個關係沒有建立起來,融媒體的發展將來還是比較難的。
廈門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余清楚:激活“神經元” 暢通“毛細血管”
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部分地方也存在“機構融了,機制沒融;內部融了,內容沒融;資源融了,資金沒融;人力融了,能力沒融”的問題。
對於整個主流媒體融合架構來説,縣級融媒體中心類似于“神經元”,是系統實現資訊交換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對於黨的執政體系來説,縣級融媒體中心類似于“毛細血管”,是直接觸達人民群眾的、分佈廣泛連接成網的一支骨幹力量。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激活”,對於以自主可控平臺為核心的現代傳播體系的搭建,對於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都是必要和關鍵的。
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鄭保衛:加強縣級融媒體建設的頂層設計
縣級融媒體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最直接、最有效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最直接的連民心、接地氣的資訊平臺。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黨和國家實踐群眾路線、加強基層治理、完成最後一公里、服務群眾工作的需要。要進一步明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定位和目標,要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推動縣級融媒體朝著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正確方向發展,使它成為開展媒體服務、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增值服務等業務的融合媒體平臺。
人民網總編輯羅華:守正創新 強力推動融合發展
人民網在融合發展中遵循人民日報社媒體融合的整體設計、整體安排,制定了未來三年發展規劃,將2019年確定為人民網的黨建年、新聞年、改革創新年,強力推動深度融合發展。我們將堅持守正創新,做黨的主張最職業的傳播者,人民利益最堅強的捍衛者;積極處理好四個關係,拓展傳播版圖,在全媒體傳播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優化職能完善架構,打造人才隊伍,推進體制機制進一步改革創新;建設媒體融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強化技術創新引領驅動,佔領資訊傳播制高點。
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以融合講好中國故事
媒體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推進融合發展,做好對內和對外傳播。
第一,政治方向是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本原則和遵循。
第二,做響品牌或者擦亮品牌是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
第三,移動化、社交化是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四,跨界融合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應有之義。
第五,大力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是融合發展的動力保障。
第六,我們要娓娓道來講故事,一五一十講道理,心平氣和去溝通,端莊大氣做外宣,把中國的故事講出去。
央視網副總經理王冰松:打好“內容+平臺+數據”組合拳
央視網通過“內容+平臺+數據”推動全媒體融合發展。內容方面,強化臺網一體化內容生産供給側改革,對總台資源進行網際網路化開發,形成時政評論、“小央視頻”等品牌。平臺方面,實施“移動優先+智慧大屏”雙輪驅動戰略,把手機電視、央視影音、IPTV等與網站業務貫通起來。數據方面,建設“貫通多終端、統一管理”的大數據平臺,探索體現主流價值的演算法體系,打通熱點發現、指揮調度等全業務流程。
中國日報網總編輯韓蕾:堅持移動優先 推動深度融合
中國日報網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從機制改造上要效率,充分解放新聞生産力。從移動優先上要未來,打造移動融媒頭版頭條。從內容創意上要成果,向主陣地主戰場進發。從技術革新上要生産力,加快智慧化平臺建設。從跨界融合上求突破,加快平臺型媒體建設。
中國軍網總編輯韋偉:擁抱5G 搶佔智慧媒體先機
主流媒體要熱情擁抱5G時代。5G技術將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緊密結合,迎來資訊通信時代的巨大變革,推動資訊傳播方式的加速變化,視頻將成為主要的資訊表達方式,短視頻和直播將成為常態,新聞生産分發流程將進一步重塑,對推動媒體融合向深度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主流媒體要推動智慧化工程,搶佔智慧媒體先機;要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搭建簡潔好用的智慧化采編發整合後臺系統,真正實現智慧辦公;要進一步發揮技術的支撐作用,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在時代變化中堅守“不變”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方針,就是團結鼓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奏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遇到挑戰關頭需要有定力與大國自信。怎樣看待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前進中所發生的曲折,怎樣看待改革開放輝煌成就與面臨的問題,怎樣看待當下經濟社會發展向好的基本面與潛在的風險,這些都需要客觀理性引導。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做強基層融媒體新聞主業
基層融媒體中心建設首先解決的是生存的問題,其次才是發展的問題。
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存在三個隱患:一是新聞主業有弱化;二是一些地區數字電視用戶在不斷減少;三是人才流失及專業人才匱乏。
我們應從以下幾個維度切實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一是要加強領導,落實省委書記及專門傳媒集團“一把手”責任;二是要做強基層融媒體中心新聞主業;三是要留住核心人才;四是要實現基層各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整合,推動城市大腦建設。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張樹庭:拉近媒體與受眾的心理距離
人在哪?這是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方向性問題。當下很多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是媒體融合要克服的關鍵瓶頸。
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既包括空間上的距離,也包括心理上的距離。以縣級融媒體建設為例,理論上縣級媒體在空間距離上與所在縣級的人民群眾最接近,有著天然的親近優勢。
但是一方面網路消弭了空間的距離,另一方面現實中很多縣級媒體與人民群眾在心理距離疏遠,可謂咫尺天涯。推進媒體融合的建設,首先要研究好目標受眾,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研究透徹,再好的技術也只是擺設,再好的理念也都是空中樓閣。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真正研究受眾、服務受眾,才能真正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通,做好最後一公里的傳播。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不斷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
移動傳播是當下傳播業態的根本特徵之一,需要主流媒體以網際網路為樞紐,重新構建新聞生産流程、重新整合組織內外的資源、重新塑造新聞內容的形態。
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推動主流媒體平臺與其他網際網路媒體平臺的合作,通過利用其他網際網路平臺的渠道進行內容分發,吸納其他網際網路平臺的先進技術,與其他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合作開發等方式,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同時,主流媒體也要加強探索針對青年網民群體宣傳話語的創新力度,不斷提升宣傳的有效性。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光明網董事長陸先高:媒體融合需要差異化發展
光明日報在融媒體建設的探索和實踐中逐步形成五個特色:
一是深耕思想理論文化特色領域,放大光明係的報、網、端、微一體效能。
二是建設思想理論網路文章評價系統(iWaes)和中國智庫索引(CTTI)等特色平臺,提升服務能力。
三是運用特色技術賦能內容生産,推出“光明小明”人工智慧新聞資訊服務平臺,研發“鋼鐵俠”多信道移動直播雲臺,開展“無需錄影機的高清視頻直播”。
四是開展“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等特色活動,強化品牌屬性。
五是承接思想理論融媒體傳播工程等特色項目,擴大社會影響。
新華網總編輯郭奔勝:堅持三個“主導地位”
一是堅持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中的主導地位,這是融合發展最優先考慮的事項。如果主流媒體參與輿論引導的能力不是增強而是下降了,就不能説我們的媒體融合發展是成功的。
二是堅持內容創新在融合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權威內容、權威資訊和對主流內容的發現能力是主流媒體的主要能力,“內容為王”不能動搖。
三是堅持人在技術創新及應用中的主導地位。人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主導,人是人機協同的關鍵,要關心媒體人,讓他們有尊嚴地堅守。
澎湃新聞網總編輯劉永鋼:擴大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版圖
第一,網際網路新型主流媒體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黨的聲音佔領網際網路輿論主陣地。
第二,強調技術驅動,對新技術要保持敏感性,也要強調實用性和可轉化性。
第三,堅持內容為王,要堅持傳統主流媒體的優良作風,切切實實提升“四力”。
第四,主流媒體和商業網站的合作要堅持平等互利原則。
第五,面對當前網際網路內容生態存在的問題,主流媒體只有敢於挑戰自己,才能真正承擔起佔領陣地、引領輿論的職責使命。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以融合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