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4種模式+4大出路

   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我國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進程。相對於中央媒體和省市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起步晚、發展存在一些困難,到底該如何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本文從建設目的、目標用戶和依託資源等方面為你解讀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問題和出路。

4.jpg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四種模式

  有不少縣域已開始進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從建設資金和依託平臺兩個方面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分為四種模式:財政依託型、市場經營型、入駐省市媒體雲平臺型和入駐中央媒體雲平臺型。

  一、建設資金:財政依託型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背景可以分為服務國家建設和提升地方宣傳兩類。

  1、服務國家建設:延慶模式

  基於服務保障奧運會、世園會等國家重大項目,延慶融媒體中心貫穿落實中央市委決策部署,以服務國家發展建設為首要任務,探索出了國內首家“廣電+報業”的融媒體模式,同時也為打造延慶城市品牌提供了傳播保障。

  在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的支援下,延慶從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實施媒體融合:對內層面,整合延慶報、延慶電視臺、延慶廣播中心和新媒體(微網志、微信、抖音)等傳播資源;對外層面,延慶融媒體中心與人民網、光明網等中央媒體合作,借鑒其媒體融合經驗與其在人才、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推動自身融媒體中心的建設。

  2、提升地方宣傳:玉門模式

  基於縣域經濟基礎薄弱、人口數量較少、傳媒市場有限等問題,玉門市廣播電視臺在中央媒體融合專項資金的支援下建設了“一中心四系統+愛玉門App”的融合媒體共用平臺,構建了廣播、電視、微網志、微信、Web、App、戶外大屏、全城免費WiFi的傳播矩陣。

  “一中心四系統”是指以祁連雲為中心,構建報道指揮系統、融合生産系統、全景演播室系統和媒資管理系統。基於該平臺,玉門廣播電視臺一方面整合優化傳播能力,打通了內部和外部渠道,另一方面將服務功能加入到微信、App等融合産品中,為用戶提供了相關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

  二、建設資金:市場經營型

  長興傳媒集團從2011年開始探索融媒體建設,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全域融合的中央廚房,在內容生産和經營融合方面效果顯著,近三年的營收都在2億元左右。

  在融合策略上,長興傳媒以建設移動為優先戰略,推出了短視頻、掌心傳媒、掌心音頻、微直播、微遊戲、VR等多種類型的融媒體産品。在技術創新上,利用直播、無人機等技術探索融合傳播,並自主研發了融眼智慧系統等媒體融合軟體。在人才培養上,啟動“萬物生長”等培訓計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式。在産品創新上,長興媒體基於長興幫頻道和長興幫App推出了“電視看單,手機下單”的電視+電商模式,同時長興幫App還提供了吃、喝、玩、樂、購等O2O服務、本地資訊服務和政務公共服務。

  在經營模式上,長興傳媒探索多元經營模式。開展以活動和視頻為主的媒體類服務:在活動方面,長興傳媒提供全流程一條龍服務,活動策劃、現場直播、推廣報道,每年開展上百場活動,創收超過1000萬。在視頻方面,以紀錄片、宣傳片為主,吸引了湖南長沙、本市湖州和鄰縣安吉等地的單位前來尋求合作,承接外面的視頻製作工作量佔到日常工作的一半以上。

  三、入駐平臺:省市媒體雲平臺型

  在媒體融合進程中,一些省市媒體推出的媒體融合産品將縣級融媒體中心納入其中,併為其提供技術、資源、運營等方面的支援,例如津雲和長江雲。

  以津雲為例,天津北辰區基於津雲建設了“津雲北辰”融合中央廚房,區域內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可以入駐到“津雲號”,並可以利用津雲大數據為新聞的采編發提供數據支援,並實現資訊的內部融合,進而實現“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多元發佈、多平臺互動”。利用津雲,北辰融合媒體中心可實現對全區“播、報、視、網”媒體的集中高效指揮、協調和采編調度,實現流程無縫對接、數據共用。

  四、入駐平臺:中央媒體雲平臺型

  以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為代表的中央媒體是我國媒體融合的第一矩陣,在縣級媒體融合過程中,中央媒體可以將縣級融媒體中心納入自己的融媒體框架中,同時基於自身的相關優勢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運營支撐。這些優勢包括成熟的融合技術、優秀的融合人才、優質的傳播資源、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先進的運營理念。目前,一些省市縣級媒體已經入駐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如湖南日報社、河南報業集團、廣東珠海、新疆奇臺等。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傳播

  一、內容

  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傳播上要依託本地的特色資源和優勢資源,一方面是為目標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傳播內容,另一方面是與省市和中央媒體形成差異化。例如,安徽省肥西縣利用劉銘傳故居等淮軍文化優勢,進行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傳播。

  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還需要將縣域的政務公共服務融入到融媒體産品中,例如公積金、婚姻登記預約、機動車違章記錄、醫療掛號等方面的公共服務。

  二、渠道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整合傳播資源,解決功能重復、內容同質、力量分散等問題,構建具有現代傳播能力的新型融媒體傳播矩陣,打通報業、廣電、客戶端、新媒體(微網志、微信、今日頭條等)等平臺。

  三、用戶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打通資訊傳播的“最後一公里”,連接用戶是縣級融合中心建設的工作重心。那麼,縣級融媒體中心主要服務哪些用戶呢?

  從職業劃分方面來説,公務員關注的資訊以政務類、經濟類、文教類為主,經商人員關注的資訊以經濟類、服務類為主,普通居民關注的資訊以文教類、生活類、娛樂類、服務類為主。

  從人口地域方面來説,本地用戶關注的資訊以文教類、生活類、娛樂類、服務類為主,外出人員關注的資訊以文教類、生活類、服務類為主,外來人員關注的資訊以經濟類、文教類、娛樂類為主。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問題與出路

  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主要面臨著體制、人才、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問題,具體來説,在體制方面,長久以來縣級報業、廣電和縣委宣傳部分工不同、各行其是,部分工作人員人浮於事、觀念陳舊。在人才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急需懂業務、會經營、有前瞻性的“一把手”,具體的業務開展需要專業的融媒體人才,如直播、無人機使用等。在技術方面,縣級媒體技術有限,融媒體技術門檻高、專業性強。在資金方面,縣域範圍經濟規模有限,融媒體建設資金需求量大。

  一、問題

  1、傳播覆蓋面不廣:受傳播內容和傳播能力的限制,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覆蓋面不廣。例如,部分本地新聞很難吸引外地用戶的關注和傳播。

  2、傳播內容低效: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盲目跟進新媒體傳播,但在內容方面新瓶裝舊酒,在形式上與新媒體傳播不匹配。此外,還存在內容原創能力不足甚至抄襲等問題。

  3、服務功能缺失: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以傳播為主,在政務服務、文化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存在缺失,忽視了用戶對融媒體産品的體驗。

  4、缺乏規模效應、規模價值: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建設思路上缺少頂層設計,沒有考慮與省市和中央媒體融合形成聯動,局限于地方傳播。由此也導致其缺乏規模效應和規模價值,對今後的融媒體管理也有影響。

  二、出路

  1、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抓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以用戶為中心,圍繞用戶需求,在提供資訊傳播的同時,提供政務服務和文化服務。例如在融媒體産品中加入公積金、交通違章查詢、醫療掛號等政務服務和地方歷史、文化活動等文化服務。

  2、培育融合人才隊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是選用符合融媒體建設要求的新型“一把手”,同時要培養和引進符合融媒體傳播的新型人才。此外,還需構建以融合傳播為導向的薪酬體系,激勵融合傳播人才的發展。

  3、構建融合平臺: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建設融合平臺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經濟、人才等方面的條件,選擇合適的構建方式,包括自建平臺、合作建設平臺和入駐省市或中央媒體平臺。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平臺的本地化和適用性。同時,基於融合平臺探索流程再造,打破壁壘,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

  4、多元經營: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除了依託中央和地方專項財政資金的支援外,還可以面向市場探索多元經營。一方面是承接地方活動和視頻等媒體類業務,另一方面是探索大數據、智慧城市等跨界類業務。經營形式可以是自主經營,也可以是合作或合資經營。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幹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4種模式+4大出路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