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一年多來再造訴訟流程——網上糾紛網上解

   隨著網際網路深入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涉網糾紛迅速增加。與此同時,利用網路便捷互聯的優勢解決涉網糾紛,也在變為現實。2017年8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掛牌運作。作為我國第一個網際網路法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運作一年多來,積累了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網際網路法院如何回應社會司法需求,推動網路空間治理法治化?

人發熱.jpg

  2017年8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揭牌。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增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的方案》,強調要在總結推廣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試點經驗基礎上,回應社會司法需求,科學確定管轄範圍,健全完善訴訟規則,構建統一訴訟平臺,推動網路空間治理法治化。

  庭審模式從“面對面”到“鍵對鍵”

  構建涉網案件審判新機制

  打開電腦,輕點滑鼠,起訴、調解、立案、舉證、質證、庭審、宣判、送達、執行等訴訟環節全部在網上完成,足不出戶,便打了官司。這不是科幻電影裏的情節,而是通過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訴訟的常態。

  在位於杭州市江幹區錢潮路22號的小樓內,法官通過網路與天南海北的當事人連線,審理案件。全球首創的“異步審理模式”打破了時間限制,使當事人不再囿于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參與庭審,1905件案件實現庭審模式從“面對面”到“鍵對鍵”的轉變。智慧化審判系統將法官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涉網案件開庭平均用時僅需28分鐘,一起案件從起訴到結案平均僅需20天,這其中還包括了15天的舉證期限。

  “這是一場審判模式的革命性變革。司法程式由‘線下人工’向‘線上智慧’轉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建國這樣評價。

  傳統訴訟中,送達難、舉證難、執行難時常困擾當事人,而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電子送達平臺可以根據寬頻地址、電商收貨地址等找到當事人的實際地址,一鍵多通道同時送達,有效破解送達難題;電子證據存證平臺通過標準化、格式化設置,打通數據來源,讓電子證據可信、可用、可保存;創新使用“網際網路+”執行平臺,實現自動查凍、線上執行談話、自動上拍,讓“老賴”無所遁形。

  作為網際網路法院的先行者、探路者,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再造了涉網訴訟流程。一年來,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制定《訴訟平臺審理規程》《網上庭審規範》《涉網案件異步審理規程(試行)》《電子證據審查判斷指南》《司法文書電子送達規程(試行)》,為涉網訴訟規則體系化作出探索。

  為網際網路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推進網路誠信體系建設

  網上糾紛網上解,是設立網際網路法院的初衷之一。記者了解到,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發揮集中審理涉網案件的優勢,截至今年8月20日,共受理涉網案件12122件,審結10441件;發佈電子商務審判、智慧財産權保護等白皮書3份,連續4次發佈十大典型案例,進一步強化了司法裁判的導向性作用。

  涉“芝麻信用評分”蒐集並商業性使用個人徵信數據引發的隱私權侵權案件,網易公司強制推送廣告郵件涉嫌影響用戶體驗導致的侵害個人資訊案件……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以來審理了多起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案件。

  “我們妥善審理全國首例因售賣‘比特幣’等數字財産而引發的網路交易糾紛案,建立虛擬財産的産權保護機制。成功調處標的額近5000萬元的網路服務合同糾紛,有效避免因資金鏈風險引發的社會穩定問題。打擊‘炒信’等網路虛假交易行為,支援電商平臺依法‘打假’。制裁虛假宣傳、誤導欺詐等行為,強化電商平臺自我管理責任,推進網路誠信體系建設。通過多起裁判確定明晰‘職業索賠’行為邊界,引導公眾理性維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杜前説。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延伸司法管轄觸角,加強網路空間的司法約束;高效處理涉外糾紛,及時總結、提煉、輸出網際網路行為規則;依託“網際網路+”執行平臺,確保涉外生傚法律文書的強制執行力度,維護司法權威。

  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機製作用

  “方便快捷智慧”是當事人對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打官司最直觀的評價。成立之初,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就力圖通過“勾勾選選點點”的模組化設計讓複雜的訴訟流程“一看就懂、一用就會”,為當事人提供“網購”般便利的全流程線上訴訟服務。如今,依託微信小程式,研發訴訟平臺移動端(移動法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實現了訴訟流程全程移動線上、電子證據一鍵調取、庭審多方實時交互、語音識別同步顯示筆錄等功能,讓群眾打官司“觸手可及”。

  據介紹,訴訟平臺搭載的智慧立案系統發揮“線上導訴員”作用,自動指導當事人填寫結構化訴狀、一鍵提交電子證據。大數據類案推送系統將向當事人推送同類型案件相關情況,幫助形成裁判合理預期。

  為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豐富網際網路時代“楓橋經驗”,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打造線上調解平臺,整合各類解紛資源,實現線上調解與訴訟的無縫銜接。“我們建立專門調解室,實現與大部分電商平臺的對接,指導並促進電商平臺不斷提升自我凈化能力。突破傳統規則限制,對符合線上起訴條件的案件,設置15天前置調解期,通過訴調銜接機制創新,提升立案調解成效。善用司法建議,通過對涉網糾紛形勢、樣態和原因的分析,向網際網路參與者發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預防和減少糾紛的發生。”杜前説。

  記者看到,在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網上訴訟平臺推出英文版,方便域外當事人參與訴訟。訴訟過程全程留痕、實時記錄,當事人隨時登錄訴訟平臺進行訪問和查看,第一時間了解案件最新進展,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努力滿足社會公眾對司法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一年多來再造訴訟流程——網上糾紛網上解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