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微網志用戶吐槽,收到某鎮人民政府的官微推出的雷人私信——鋪天蓋地的賣鞋廣告。近年來,政務新媒體運維與服務出現“跑偏”和“失焦”現象,早已不是新鮮事。政務新媒體亟待提升含金量,實現指尖上的“有話好好説”。4月出臺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首次提出對政務新媒體運營管理實行“關停整合”機制。
內容不務正業 互動隨心所欲
杜絕“自嗨”運營
“一隻兇萌的小獅子”“超黏人的汪星人”……近日,軟萌畫風連續出現在某鎮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的官方微網志上。
記者連續翻了十幾頁,沒看到一條與科協工作相關的微網志。截至發稿,這個近3萬粉絲、2000余條微網志的官博依然被寵物視頻佔領。
“不務正業”的政務新媒體不止一家。記者調查發現,發佈與政務新媒體身份不符的無聊資訊、不實資訊、不雅資訊,部分源於賬號被盜,但説到底還是疏于管理。有些賬號被盜好幾個月後,經過輿論監督才發現;有些賬號發佈不雅文章已被爆料後,卻遲遲不刪;有些忙於轉發其他官博內容,卻從不發佈與本職工作相關的資訊。
除了資訊發佈隨意化、庸俗化現象不斷,“懟網友”“神回復”等互動“鬧劇”也持續上演。
幾天前,某基層單位員工向區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先後發送兩條“諮詢生活補貼”的資訊,對方傲慢回復:“你不説話沒人把你當啞巴”“我仿佛聽見一群蚊子在嗡嗡嗡”。後來,對方解釋,不當回復內容係微信後臺“小黃雞”智慧回復軟體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政務新媒體尤其是基層政務新媒體,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要麼變“僵屍”“空心”狀,要麼是“個性過了頭”。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一季度政務機構官方微網志僵屍賬號達61396個,佔總微網志數的45%;有“個性”官微在微網志中將地鐵乘客稱為“蝗蟲”,將網友諷刺為“網路噴子”;還有一些政務APP“忘卻初心”,在與網友的後臺交流中只顧賣萌沒解決任何訴求……
專家提醒,政務新媒體的粉絲量、發佈量、閱讀量並非關鍵考核指標,H5、音頻視頻製作等形式更多是錦上添花。對突發事件是否發佈準確資訊、政策出臺後有無精準解讀引導、回應網民訴求是否及時等,才是政務新媒體應該考量的“主業”。
嚴格內容把關 納入績效考核
告別重建輕管
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截至今年3月31日,政務微網志已突破17.5萬個,其中政務機構官方微網志13.6萬個。政務新媒體全面開花,其治理問題逐漸引起多方重視。
今年4月,根據網友舉報、主動巡查等方式,微網志社區管理中心對12.9萬餘條微網志採取了遮罩、刪除等處置措施,其中涉及不少政務微網志。
同月,環保部官網發佈《關於環保系統官方微網志、微信公眾號存在“零發稿”或久未更新情況的通報》。這是2013年以來,中央部委一級發出的聚焦政務新媒體運營管理和整頓的第一份正式通報,劍指政務新媒體運作中“只建不管”的問題。
4月出臺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明確提出,用好“兩微一端”新平臺。要求嚴格內容審查把關,不得發佈與政府職能沒有直接關聯的資訊,資訊發佈失當、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及時整改;並首次提出對政務新媒體運營管理的“關停整合”機制,切中“一哄而上”形式主義建新媒體的時弊。
有關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政務新媒體問題頻發,和部分政府網站的建設無序、發佈不當密切相關,兩者的發展需協同考慮,並應該將政務新媒體納入績效考核,實現常態化監管。
除了做好資訊發佈與互動回應等基本服務,清華大學電子政務實驗室副主任張少彤提醒,對於政務新媒體的便民服務功能,還要多站在用戶的實際應用場景出發,如創新做活動、直播、微訪談等多種形式,更多地吸引用戶、方便用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政務新媒體啟動“關停整合” 內容不能再“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