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洩露了你的資訊? 原來這些都是泄密源

   在對全國100多萬份調查問捲進行系統分析研究後,《中國個人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發佈。本次調研顯示出,當前公民個人資訊遭受侵害的程度,令人觸目驚心。  

  超過七成以上的人都認為個人資訊洩露問題嚴重;多達81%的人收到過對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單位等個人資訊的陌生來電;53%的人因網頁搜索、瀏覽後洩露個人資訊,被某類廣告持續騷擾;在租房、購房、購車、考試和升學等個人資訊洩露後,受到行銷騷擾或詐騙的高達36%。

filehelper_1479967471934_78.png

  兩成人曾受電信詐騙恐嚇
  
  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網際網路法治研究中心和封面智庫聯合發佈的這份《報告》顯示,有26%的人每天收到2個以上的垃圾短信,20%的人近一個月來每天收到兩個以上騷擾電話。
  
  《報告》還顯示:
  
  在遭遇個人資訊侵害時,經歷郵箱、即時通訊、微網志等網路賬號密碼被盜的參與調研者佔40%,因在網站留下個人電話和註冊網路金融服務而遭遇各類騷擾和詐騙的參與調研者都在30%以上,遭遇針對銀行卡、信用卡和網路交易詐騙以及被“短信炮”、“撥死你”電信騷擾的參與調研者比例在20%以上,被冒充公檢法、稅務機關的不法分子詐騙、恐嚇的參與調研者比例達19%,明確知道個人和家庭資訊被販賣、洩露的參與調研者比例達18%。
  
  此外,即便最少的數據比例,即“個人隱私資訊被網站公佈”、“購買機票後收到航班異常的電話或短信詐騙資訊”也達9%。
  
  值得關注的是,參與調研者中有高達44%的比例選擇了因維權程式太複雜、成本太高而放棄維權,另有34%的人是因缺少維權證據而無奈放棄。最為消極的是“維權成功也沒有好處”選項,也有14%的選擇比例。
  
  針對此次調查發現的問題,《報告》認為,儘管目前我國針對個人資訊保護存在諸多法律規定,但基本都分散在效力層次不一的各種法律法規乃至規範性文件。因此建議,應儘快通過一部統一的個人資訊保護法規,對相應法律進行系統化梳理和整合。
  
  泄密三大源:複印件、快遞單和手機
  
  在日常生活中,證件複印件、快遞單和手機是洩露個人資訊的重要載體。
  
  《報告》顯示:
  
  有高達55%的人將證件複印給相關機構時,從不註明用途;47%的人經常將寫有個人資訊的快遞單直接扔掉而不加處理;超過27%的人在停用、登出手機號的時候,甚至不去銀行、支付寶、網站等變更綁定的手機號。
  
  在通過手機使用WiFi時,34%的參與調研者只希望確保手機線上,而不會對免費WiFi鑒別使用;在收到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時,26%的參與調研者會點擊短信中的可能産生侵害行為的網路連結。
  
  芝麻信用法務總監聶正軍建議:
  
  1、證件複印件要註明提供給什麼機構、什麼用途,並註明他用無效;
  
  2、扔掉快遞外包裝,一定要塗抹、處理掉姓名電話等個人資訊;
  
  3、不使用的賬戶,及時申請登出,避免資訊外泄或被非法獲取的可能,考慮到木馬病毒等情況,不建議在電腦、雲盤等存儲銀行賬戶密碼等敏感或隱私資訊;
  
  4、不要為了貪圖小便宜、獲贈小禮品而提供家庭住址、聯繫電話、工作單位等資訊。這些都是保護個人隱私的基本常識。
  
  (來源:綜合新華網、法制日報、北京晚報)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誰洩露了你的資訊? 原來這些都是泄密源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