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受訪者掃碼時關注個人資訊安全

  掃碼已經成為人們支付、點餐、獲取內容的常見方式。但用戶掃碼之後往往會被要求授權獲取個人資訊,存在資訊洩露的風險。你在掃碼時會注意個人資訊安全嗎?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7%的受訪者在掃碼時會注意個人資訊安全問題。掃碼時,67.4%的受訪者曾被強制關注商家微信公眾號,58.2%的受訪者曾被要求授權獲取個人頭像、微信號等資訊。防範掃碼中存在的風險,67.5%的受訪者建議對掃碼後的跳轉連結保持警惕,57.4%的受訪者建議非必要情況下不進行掃碼註冊。

a.jpg

  常住北京的崔佳(化名)經常使用手機掃碼功能,“現在買個水果、買個菜,都可以掃碼支付,在飯店點餐或者關注服務類公眾號,往往也需要掃碼”。崔佳認為,掃碼點餐比較方便,不用等服務員過來,也不用服務員等著顧客點完。“但是掃碼涉及個人資訊安全,我還是會比較謹慎的”。

  調查顯示,67.5%的受訪者平時生活中經常使用手機掃碼,30.3%的受訪者偶爾使用,2.3%的受訪者基本不使用。

  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張鎧(化名)經常使用手機掃碼付款或認證。“我會在意這個過程的個人資訊保護,比如掃碼後被要求授權對方獲取賬號基本資訊,我有時會拒絕登錄和註冊”。

  調查顯示,88.7%的受訪者在掃碼時會注意個人資訊安全問題。

  張鎧説,獲取頭像、賬號基本資訊,是掃碼關注公眾號時常遇到的要求。“一些程式,不提供這些資訊根本就用不了,甚至還會要求獲取位置資訊許可權、設備資訊許可權、儲存許可權和相機麥克風許可權”。

  調查顯示,日常掃碼時,67.4%的受訪者曾被強制關注商家微信公眾號,58.2%的受訪者曾被要求授權獲取個人頭像、微信號等資訊,50.1%的受訪者曾被要求填寫手機等個人資料。

  崔佳告訴記者,以上情況她都遇到過。“有時朋友找我幫忙投票,我就不得不掃碼關注相關公眾號,然後經常被要求填寫手機號,一些公眾號還會獲取我的地理位置”。

  手機掃碼會存在哪些風險?72.9%的受訪者擔心掃碼時被要求授權獲取個人身份、地理資訊,會洩露個人資訊,53.7%的受訪者擔心二維碼跳轉後會存在帶有病毒的連結,51.7%的受訪者擔心靜態條碼被不法分子調包,35.6%的受訪者擔心罰單等收款二維碼被偽造,31.4%的受訪者擔心二維碼被嵌入木馬,掃碼後被盜刷賬戶資金。

  崔佳説,掃碼支付的時候,如果商家給的二維碼有風險,就會發生資訊洩露的情況。“我把大部分的錢存在卡裏,而不會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平時我也會比較謹慎,一般不會開通指紋支付、免密支付等”。

  崔佳認為,隨著手機、網路、掃碼越來越普及,人們有時是在用自己的資訊換取暫時的方便,但是我們在一些情況下是可以拒絕的,“比如點餐的時候如果不想讓這個公眾號獲取我的資訊,我就會直接找服務員點餐”。

  防範掃碼帶來的風險,67.5%的受訪者建議對掃碼後的跳轉連結保持警惕,57.4%的受訪者建議非必要情況下不進行掃碼註冊,47.1%的受訪者建議及時使用手機中的殺毒軟體進行定期清理,44.2%的受訪者建議仔細核對商戶的靜態二維碼,34.8%的受訪者提醒不被小禮品誘惑掃碼註冊,20.4%的受訪者建議在使用後及時取消關注公眾號或卸載App。

  張鎧會儘量拒絕手機號、位置資訊等的授權,“但是一些App和小程式我不能不用,也不能脫離網路”。

  張鎧認為,不瀏覽惡意網站、從正規渠道下載App、安裝殺毒軟體定期殺毒等,都可以幫助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調查顯示,90.6%的受訪者會有意識地學習個人資訊保護知識。

  崔佳認為,個人主要還是要提高警惕,轉賬時注意核對資訊,如果不是必要的App,就不要下載,避免提供自己的手機號碼。如果是必要的App,用過之後要及時清理乾淨,授權方面要注意限度,避免不經意間給對方獲取無關資訊的許可權。

  受訪者中,00後佔1.5%,90後佔30.0%,80後佔53.0%,70後佔11.3%,60後佔3.6%。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88.7%受訪者掃碼時關注個人資訊安全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