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絲繡 秀出“國際范”

  提及杭州,無人不知西湖。蘇堤春曉、柳浪聞鶯、斷橋殘雪…… 折射出城市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給眾多設計師以靈感。 一汪湖水可以衍生出千姿百態,這也正是萬事利振興絲綢産業的思路:全球化的視野可以賦予中國傳統歷史經典産業不一樣的面孔,擁有五千年曆史的絲綢曾是國粹,但通過國際化的表達方式,江南絲繡的細膩可以再度驚艷世界。 “絲綢可以有很多種表達,但無論哪一種表達,萬事利都要用中國絲綢去打動世界。”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説。

000.png


  彰顯“杭州氣質”
  
  西湖在哪?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人們所熟知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現在,最好、最漂亮的西湖可以被“印”或“畫”在絲綢上。
  
  包含杭州元素的絲綢印花或許是絲綢企業的傳統選項,但要在前面加上“最好”“最漂亮”這樣的定語,萬事利集團要完成的是全新的技術跨越。
  
  從0到1。上世紀90年代,萬事利從設備選型、工藝技術引進和人才培養起步,拿下當時絲綢産業鏈中難度最大的環節——傳統絲綢印花技術。然而,這項傳統技術也有劣勢:30多道的生産工序,只要有一道出現紕漏,産品就淪為次品。更麻煩的是,由於工序原因,整個生産流程會産生污染。
  
  絲綢的美妙不能僅止步于産品,更要讓生産流程也符合“杭州氣質”。2008年,萬事利引進當時還算是新型實驗性技術的數位印花技術。相比傳統工藝,數位印花技術不僅可以彌補其工藝流程長、技術難度高、能耗高、污染大的缺陷,更重要的是,數位製作下的絲綢産品精度更好、色彩更豐富,能迎合更為高端時尚的消費需求,也可以靈活實現小批量的個性化定制。
  
  不過,這項技術與傳統印花的原理完全不同,如何通過墨水的混色逼真呈現與實物接近的色彩和圖案,如何確保不同機器間印出的産品不存在色差,真正實現“所見即所得”?改進分色技術、調整噴印參數、篩選墨水、設備改造……從1到2,這次的技術跨越是一次全新的旅程。
  
  95%,這是萬事利樹立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新坐標。2014年,萬事利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團隊進行合作,成為國內首家在紡織品數位印花全過程中實施色彩管理的企業——通過技術攻關,産品的色彩還原度已達到95%以上。也就是説,借助這一領先技術,産品設計稿所呈現的圖案和色彩,基本可以實現“複製”。在這個過程中,萬事利也逐步完成了對傳統技術的淘汰,現在,工廠年産絲綢印花織物可達900萬平方米,每萬元産值綜合能耗卻只有傳統印花的十分之一。
    
  杭州市江幹區天城路68號,萬事利的一間展廳以澄黃底子的手繪喜鵲梅花圖作墻布。細細一看,便覺察出這墻布的“不普通”:這面墻布的原料不是“紙”,而是採用特殊織造工藝的真絲。在歐洲,不少酒店和頂級劇院都選用這種真絲材質的墻布以彰顯品質。面向全球,絲綢也要代表中國的氣質:從場館的絲綢軟裝提升到相關産品的設計開發,G20杭州峰會上,國際來賓將親身體會到萬事利絲綢創新的種種細節。
  
  “這次盛會對絲綢元素的運用廣泛程度將是史無前例的。”屠紅燕説,近十年,萬事利致力於絲綢主業的轉型升級,技術的創新力,賦予這個歷史經典産業多種可能性,而現在,是時候將絲綢的魅力展現給世界了。

09.jpg


  收復絲綢版圖
  
  怎樣讓世界了解中國最好的絲綢?技術、品質當先,更需要通過國際化的表達,讓中國元素被世界所理解。
  
  “青花瓷、鳳凰、蝴蝶,或者是敦煌石窟裏所呈現出的傳統文化,這些命題不光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運用國際化手段,中國文化可以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屠紅燕看來,同企業的轉型升級一樣,中國絲綢也需要一個新的形象,讓絲綢文化當中所體現的中國元素升級為國際化元素。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路和視野相碰撞,帶來不一樣的設計,這正是交流的意義所在。屠紅燕曾給萬事利的設計團隊出過一道“命題作文”:設計一款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絲巾。在國內設計師的手稿中,大漠、駝鈴是主要元素,渲染出主題的歷史滄桑感;法國設計師的手稿中,絲巾圖案的一頭是豐腴的唐代仕女,另一頭則是雍容的法國貴婦,連接兩者的駝隊和異域風光,展現的不光是中國歷史,更有世界文化的交融。
  
  交流的另一層迫切,在於中國的絲綢企業必須打破産業現有的品牌格局,謀求新的世界秩序。如今的中國仍舊是全球最大的絲綢生産“高地”,出口量佔到全球的七成以上,但卻是品牌“盆地”,在國際市場上缺少話語權,中國企業必須改變“貼牌”“代工”的命運,重構自己的品牌之路。“企業只有具備了國際化視野,再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世界一流設計、高端製造品質等元素,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産品,打造屬於中國的世界品牌。”屠紅燕説。
  
  從收購法國百年老牌MARC ROZIER到聘請前愛馬仕紡織板塊CEO巴黎特、組建跨國設計團隊,這幾年,萬事利佈局全球的步履不停。“要讓産品敘説國際化的語言。”屠紅燕舉例説,萬事利曾推出一款星座主題的絲巾,這種全球普遍認知的文化符號呈現不需要太多解釋,就能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同和接納。秉承這樣的思路,萬事利的産品和設計已出口到美國、日本、歐盟、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與多家世界知名品牌結成戰略合作夥伴。
  
  法國巴黎,一個新的絲綢文化産品傳播中心即將建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與時尚的世界設計碰撞交流的新節點。誰也不曾想,這個四十多年前誕生於杭州筧橋的鄉鎮企業經由兩代人的傳承,正讓曾經的絲綢之府成為新航路的起點,重新連接起世界。

08.jpg


  歷史粧點未來
  
  不出一個月,杭城將迎來最重量級的一場盛會。對萬事利而言,這是一次嶄新的機遇,也必將成為絲綢産業重振的里程碑。屠紅燕表示,從APEC會議、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作為中國企業,萬事利從未缺席,這一次,中國是東道主,杭州是主會場,絲綢,將是最璀璨的文化名片。
  
  最近一段時間,萬事利的工匠們正傾心打造一幅迄今為止最大的刺繡精品:20朵神采各異的牡丹花,每朵都動用了40余種顏色的絲線,再加上葉子、喜鵲、蝴蝶等元素,整幅作品使用了超過2000種不同的絲線——這在中國刺繡史上從未有過。“必須是有著30年經驗的繡娘,從形成理念到最終的呈現效果,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採用最高品質的標準,力求奉上最好的作品。”屠紅燕説,歷經五千多年的歷史沿革,絲綢産業也面臨轉折期。“最好”,要體現的正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在現階段,這些文化內核需要被人們再一次認知、認可。
  
  近兩年,萬事利一口氣打造、復建了三個絲綢博物館,分別從歷史文物、織造文化和工藝體驗的角度來展現和傳承絲綢文化。這其中,萬事利絲綢文化博物館前不久被正式列入“韻味杭州”的參觀體驗點——開館兩年以來,這間博物館已經接待了超過10萬名參觀者。
  
  “説得生動點,我們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賓能直接感受到絲綢的氣息,讓絲綢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傳遞。”屠紅燕説,設計前,萬事利的設計團隊分組尋訪了全國三十多家博物館,回來後,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設計靈感,賦予作品更多文化內涵。
  
  在屠紅燕看來,只有深挖絲綢的文化脈絡,才能為産業的存續注入精氣神。當年的上海世博會上,萬事利曾融合篆刻和絲綢這兩大中國元素,將絲綢印譜送到了195個參展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手中。這一回,萬事利也要設計出好的紀念品,把杭州特色、中國印象和“此刻”一同裝進國際賓客的口袋和記憶裏。
  
  “千里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似一場輪迴,杭州在這頭,世界在那頭,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起源地,拼接起産業發展的時間軸,用歷史粧點未來。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江南絲繡 秀出“國際范”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