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革命老區:傳承先烈精神 踐行紅綠融合
中國網 · 陳鷹 丁薩 | 發佈時間2021-07-12 15:19:39    

   編者按:走訪浙江省革命老區,是一次經濟發展探秘,更是接受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浙江省有32個省級革命老區縣(市),它們所轄的老區村鎮基本都處在偏僻的大山深處。當年,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為贏得民族獨立、生活安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留下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些偏遠的革命老區交通條件逐步改善,老區經濟開始快速融入整個地區的發展方略之中。如今的老區,基本村村通公路,戶戶住新房。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導下,老區獨有的紅色資源、綠色稟賦正在以文旅為載體,將地區經濟迅速帶上快車道。

圖片 8.png

  走訪革命老區,是一次深入了解浙江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歷程的機會,而且最能夠切身去感受近年來浙江經濟、特別是老區經濟在國家扶貧攻堅戰略背景下取得的非凡成就,了解通達這一目標的路徑。

01

  在我們的走訪過程中,遇到的“新思路、新成就”比比皆是——

  在遂昌丘陵間的道路兩側,是遠比城市樓房造型美麗的民居,它的周邊就是綠裝濃郁的大山和腳下連片的茶園。

  在開化廣袤的山林間,正方形的一個個蜂箱點綴在村民房前屋後的蜜源林中,既為村民致富增收,又為開化水土保持、綠化做著貢獻,多效並舉。

  在龍泉住龍鎮的紅軍街,木屋沿街婉轉,清溪托舟靜流。在彈孔公園裏,有遊人安靜地深思。在紅色廣場上,有鴿子平靜地飛翔。

  在麗水市蓮都區古堰畫鄉那個有著九棵千年樟樹和一條鵝卵石石子路的古村落,我們看到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文旅之鄉。外出的年輕人開始回來,因為村裏興起的旅遊業帶動了民宿和特色産品銷售,他們有了發揮優勢的機會。

圖片 9.png

  在溫州永嘉縣楠溪江那個名叫“源頭村”的村子裏,黃昏過後,街道整潔,臨江的那些民宿、茶吧、咖啡店裏,人影晃動。來自附近城市的人們選擇在這寧靜的山村裏度過一個沒有車流喧囂、沒有人流穿梭的週末。

  在淳安縣中洲鎮茶山村,一個小小“茶山會議”卻挖掘出了一系列紅色景點,從道路兩旁的一顆顆紅色五角星、紅旗等細節處裝點著紅色氛圍,農家樂、民宿沿街排開,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回鄉創業,打造紅色中洲。

  永嘉要把整個“紅軍鎮”區域打造成為“紅色社區”;仙居的紅綠文旅在高山間火爆;玉環各類經濟元素齊頭並進;龍泉以劍為情、青瓷為寶拓展發展領域;遂昌在大山深處佈局連片的紅色綠色綜合文旅;義烏規劃出了十條精品旅遊線路,把一個個當年偏僻的老區山村串聯起來,優勢互補,形成規模效應,目標就是達到共同富裕;永康的老區村莊乾淨整潔勝比城市,農旅融合風頭正健;余姚的村企合作、文旅開發如火如荼;普陀的農莊田園收穫的主體不再是農業;長興煤山鎮的民宿遍地開花,以體驗新四軍當年生活為主題的旅遊項目,盤活了仰峰村的紅色旅遊;諸暨的麗塢底村正在不斷挖掘修復紅色遺址,並將紅色資源與鄉村水果採摘遊結合起來;淳安的每一個村都配製了一名大學生,為村裏的發展貢獻才智,給老區村注入新鮮力量……

  我們多次去過的杭州市余杭區溪口村同樣如此。自高速公路穿村而過後,村裏打造好的文旅一條街以及通路拆遷新蓋的民宿,成為發展文旅的基礎設施,村莊由此舊貌變新顏。

  文旅産業帶來的是村裏人收入的增加和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許多在附近城市打工的年輕人選擇回村創業。或者有的在村裏旅遊旺季回來經營幾個月,成為流動在城市與鄉村間的“候鳥”。

  浙江的每一個地市都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自都有符合本地區甚至每一個不同老區鄉鎮振興經濟發展的思路,資源不同,各顯韆鞦,探索出了豐富多彩的振興模式。

  當在微雨的夜幕下漫步在仙居的木棧“綠道”,當在絢麗的陽光下行走在三面環圍麗水城區的“堤壩”,當驚嘆蓮都區古堰畫鄉的美麗獨尊,當思考玉環“拿來主義”的奇特模式,當凝視舟山“田園綜合體”的大片農莊,當眺望開化蘊藏“甜蜜事業”的蜜源林,當讚嘆長興想盡辦法發展紅色旅遊成效初顯,我們切切感受著老區振興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些都能給原以為老區依舊貧困、破舊、落後的人們以強烈的震撼!

02

  基礎設施的改善,特別是每個地區道路的“村村通”工程,使得老區快速加入了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網路。而原有的綠水青山,變成發展旅遊的天然優質條件。因此,在浙江省許多的革命老區,發展“農工旅”融合的旅遊是不約而同的選擇。

  在諸暨市同山鎮麗塢底村,通達的公路成了村裏的致富路,村民種植的櫻桃、枇杷、李子、梨、桑葚等主要經濟作物通過快捷的交通,賦能了水果價值,也為採摘遊、鄉村遊乃至現在的紅色遊,提供了道路保障,帶動了鄉村振興。

  在仙居地區一座海拔高達八九百米的山上,夏季旅遊非常紅火。七八月悶熱難堪的時節,會有大批城市人來到這裡,短期有週末旅遊的,退休者則選擇包住長達一兩個月。

  有思路、觀念新的年輕人回來以後,琢磨的是如何實施差異化優勢和規模經營。當地人在信任下也樂得把自家民宿折算為股份入到村裏,公司化統一經營管理,年底收益分紅。

  在思路開闊的長興縣煤山鎮仰峰村,村里正在謀劃開一家特産店,集中售賣村民家的特産,收入直接返還給村民。村裏的開心農場也在籌劃中,以村民入股的方式,在年底進行分紅。

  村企合作的模式在許多老區村鎮都在實行。他們因地制宜,以各種變通而現實的思路在謀劃最合適最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路徑。

  老區昔日的“舊貌”我們只能通過老照片和人們的回憶去作了解。看到過去懸在高山半腰、低矮破舊的仙居縣新羅村照片,聽村民們回顧為了把山裏的農産品背出來賣掉,需要跋山涉水走好多天的艱辛,你就會為現在老區的道路暢通、人們來去城鄉的便捷而倍感欣慰。

圖片 10.png

  對於鄉村的振興,專家學者們羅列出一堆方案:拓寬鄉村産業發展業態,形成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流通業、休閒旅遊業、鄉村新型服務業、鄉村資訊産業等。創新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遊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遊企業,支援改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公共服務條件,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農村電商産業,等等。

  這些有的是總結,有的是構想。而浙江一直在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地實踐著——

  溫州市的“帶”和“區”——將老區納入其中,讓所有的欠發達鄉鎮都加入快速發展“帶”“區”裏,領導結對,財政支援,資訊互通。

  金華市義烏將沿西南東北帶狀的老區用十條精品旅遊線路串起來,以“一個也不能少”的決心和氣魄解決老區落後的結症。

  衢州開化長虹鄉將分散的景點串連成線,打造了歷史文化、田園風光、節慶活動為主題的三條景觀帶,使孤立的資源串成獨具特色的“項鍊”。

  台州市仙居、寧波市余姚、舟山市普陀、杭州市淳安、湖州市長興等許多地區,以農企合作、公司化合作社運營等多種方式將土地資源盤活,讓土地為人民生活富足更好地服務。

  尤其是在保護生態環境、倡導綠色資源的當今,老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而政府考慮的是更宏大的目標。在溫州市,市人大副書記、副主任,市老促會會長任玉明將溫州振興革命老區乃至整個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的思路和做法和盤托出,高站位上解讀扶貧戰略、鄉村振興的偉大意義。

  他們將管理的整個地區通盤納入規劃,“批發”式啟動整個區域的經濟復興工程。或“示範帶”,或“精品線路”,或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都是為了欠發達區域快速追趕上發達地區。

  許多生動的故事就蘊含在政府工作報告裏,更發生在人民群眾火熱的實踐中。那些數字的背後,都隱藏著政府工作人員尤其是涉農管理者的艱辛努力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巨大付出。當年革命先輩們為了人民過上好的生活,戰鬥在這片土地上,現在他們不僅要尋找、挖掘和傳承先輩們的精神,更要在先輩們生活過、戰鬥過的土地上建設一個美麗而富足的家園。

03

  浙江經濟今天的特色是歷史和人文造就的。解放初期,浙江作為國家戰略要地和海防前線,地區投資相對少。處於大山深處的鄉村和偶有一片平原和沿山谷的狹長地帶形成的城市,都在自給自足和自我突破中尋找生活的出路。

  特別是道路難以修達的大山深處,不僅造成了浙江中、東、南部地區,特別是台州溫州麗水衢州地區“十里不同音”的文化現象,還使得生活在這裡不能滿足基本生活的人們自我培養出了一種強大的生存能力。

  他們有的靠兩條腿,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向市場尋求生活回報。留在當地的人們,則依賴資訊不對稱的空白,行走在一些政策的灰色邊緣,尊重市場規律,贏得家庭作坊式經濟“小産品、大市場”經營模式的曲折成功。

圖片 11.png

  這些,共同造就了浙江經濟、特別是浙江中南部民營企業的群雄逐鹿、共同崛起。直至今天,業已形成無可替代的浙江特色或者叫“浙江現象”。

  革命老區之所以能夠作為浙江經濟的一個代表,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是因為它位置的更加偏遠和天然的“草根”性質。

  我們走訪的革命老區除個別在距離城市不遠的地方外,絕大多數都在地處邊緣的深山裏,這也是當年在包括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各類惡劣條件下,中國共産黨在力量薄弱的不利情況下,團結人民,服務人民,不僅艱難地生存下來而且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改革開放之前,這些老區地處深山,道路不暢,生活艱辛。當地人民甚至只能靠最原始的方式勞作、生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與外面的世界幾無牽連。

  及至最近幾十年、十幾年,國家扶貧力度日漸加大。這裡的鄉村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道路通達以後,這些老區和附近的城市連接起來了,各類資訊、産品、觀念乃至生活方式都源源不斷進入山區人民的生活中。老區人民有的甚至平生第一次走出大山,走進人流滾滾的城裏,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富足、喧囂和文明。

  黨的十八大以後,國家扶貧攻堅戰略在全國實施。當年的邊遠山區、老區獲益最大。不僅道路通達了,鄉村面貌也在各類投資下迅速轉變。電通了,自來水通了,村裏道路硬化了,漂亮的民居蓋起來了,小片農田成了風景。

  本來就有的綠水青山變為寶貴的資源。特色農作物成為城裏人渴慕的食品。而美麗的自然風光成就了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條件。

  新的年代,新的序曲。任何波瀾壯闊的進程,都離不開大開大闔的時代撞擊。浙江經濟、浙江革命老區經濟的風生水起,匯就成中國經濟滾滾洪流中非常亮麗的一支。在國家鄉村振興背景下,他們再次啟航,必將煥發出更加生機勃勃的活力!

  【浙江11地市老區發展系列報道】

  麗水:挖掘紅色歷史 不負青山秀水

  溫州:“帶”“路”整體規劃 農旅共榮共發

  衢州:傳承保護精神 打造“生態黃金”

  金華:注重紅綠融合 旅遊成片規劃

  台州:紅旗第一飄揚 山風海濤浩蕩

  舟山:用好海洋稟賦 深耕文旅産業

  寧波:紅色文化賦能 政企聯動開拓

  紹興:敢幹實幹雙發力 為“水鄉”添新彩

  湖州:敢“試”敢“閉” 創造美麗新經濟

  嘉興:深耕紅色基因 守初心實現城鄉共富裕

  杭州:既奉獻更奮鬥 擦亮“紅”“綠”金名片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丁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丁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