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數位 > 周邊 > 正文

字號:  

數字閱讀能否取代傳統閱讀? 唱衰紙書為時尚早

  • 發佈時間:2016-05-19 17:02:59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峣  責任編輯:張潔欣

  當我談閱讀時,我在談什麼?是傳統的讀書看報,還是風靡的數字閱讀?

  數據顯示,閱讀——這一行為本身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數字閱讀以其強大後勁,正在改變國人的閱讀習慣。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發佈《中國網民數字閱讀狀況調查報告(2016)》。報告顯示,人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其中,62.7%的受訪網民認為數字閱讀遲早會取代紙質閱讀。其中,20歲以下持此觀點的受訪者更是高達82.9%。

  數字閱讀取代傳統閱讀,究竟是白日做夢,還是箭在弦上?

  數字閱讀漸成大勢

  今年全民讀書日前夕,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佈了第13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連續7年持續上升,達到64%。

  數字閱讀的迅速增長,得益於網際網路在中國的高速發展。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1999年的第一次調查顯示,當時只有3.7%的人使用網際網路,數字化閱讀的概念在問卷中甚至還沒有體現。而根據2015年的調查,國民的上網率已經超過70%。

  電腦、手機、電子書、iPad……形形色色的數字閱讀渠道為讀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用途更為“單純”的電子書或許是衡量閱讀趨勢的指標之一。據統計,僅去年一年,亞馬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在中國賣出300萬台,成為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

  “中國電子書閱讀器整體數量僅次於美國,並且還會以每年至少翻一倍的速度前進。”掌閱科技首席執行官成湘均認為。

  電子書閱讀器的熱銷,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付費閱讀的普及,促進了圖書版權的保護。最新調查顯示,在接觸過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國民中,50.2%的人都能夠接受付費下載閱讀電子書,並且接受的價格也在逐年上升。

  為此,各大電商及相關網站也推出了多種方式,培養讀者的數字閱讀習慣。此前,噹噹網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噹噹的紙書購買者中,60%的人有意願獲得免費電子書,20%選擇下載獲得免費贈送的電子書,10%的人選擇加價購買下載電子書。

  深淺閱讀優劣之辯

  儘管數字閱讀的席捲之勢不可逆轉,但實際上,數字閱讀的品質仍然參差不齊,結構也十分複雜。

  調查報告顯示,從數字閱讀內容來源看,“微信公眾號推送和朋友圈分享”佔比過半,比排名第二的“瀏覽器網頁”高出近30個百分點。結合性別差異看,男性多選擇“新聞APP”,女性多選擇“微信、社交APP”和“文學網站”。

  從數據來看,儘管讀者的閱讀需求進一步多元化,但對資訊需求的提升明顯。琳瑯滿目的“新聞APP”儼然已成為閱讀剛需。

  另一方面,讀者閱讀耐心的減弱也是我國國民閱讀行為變化的重要特點,淺閱讀、泛閱讀的取向明顯。看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分享佔比過半的數據,十分明顯地反映了這一趨勢。有研究者認為,功利閱讀超越人文閱讀、流行閱讀超越經典閱讀、資訊獲取超越知識習得、新聞關注超越文學感受、娛樂追求超越理論探討,是數字閱讀時代的普遍特徵。

  儘管在數字閱讀時代,讀者看上去“沒什麼耐心了”,思考得“沒那麼深了”,但數字閱讀也讓閱讀更自由、更便捷,讀者的精神生活也獲得了更大的自由。魏玉山認為,不能把數字閱讀簡單地等同於淺閱讀。現在,數字內容既有來源於傳統出版的部分,更有網路原創的內容,因此手機閱讀、網路閱讀等數字化的閱讀比紙質閱讀內容更加豐富。

  唱衰紙書為時尚早

  數字閱讀攻城拔寨,書報刊等傳統紙質閱讀率提升乏力已是不爭的事實,“傳統閱讀已死”的論調一度甚囂塵上。

  不過,數據顯示,現在還遠未到唱衰傳統閱讀的時刻。在對我國成年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的調查中發現,2015年仍有57.5%的成年國民更傾向於“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有10.2%的國民更傾向於“網路線上閱讀”,有27%的國民傾向於“手機閱讀”,有4.1%的人傾向於“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還有1.2%的國民 “習慣從網上下載並列印下來閱讀”。

  事實上,紙質書與電子書正逐步形成過渡與相容的關係。據亞馬遜的一份調查顯示,80%的受訪者既讀紙質書,又讀電子書,兩者互為補充。

  與此相對應,曾一度衰落的實體書店,也迎來了重建與復興。隨著書店的回歸,傳統閱讀似乎又在數字閱讀的“夾縫”中獨闢蹊徑,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面對複雜的閱讀現狀,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專家認為,就國民個體而言,應樹立數字時代的“大閱讀觀”,注意給深思考、深閱讀留下空間;對政府組織而言,應加大對文化教育事業的投入,為保障國民閱讀提供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