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風險投資 > 正文

字號:  

風投把脈中國的科技創新:有機遇也有短板

  • 發佈時間:2015-10-16 17:09: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程雲傑  責任編輯:湯婧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投資人還是從國際視野出發,看到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機會,既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充滿期待,也看到它的瓶頸與短板。

  IDG資本創始人熊曉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任何時候做投資,無論是風險投資,還是股權投資,千萬不能盯著股市,否則一定會誤判,因為沒有人能知道股票價格怎麼變化。做投資,還是市場規模最重要,産品服務領先很重要。

  中國股市進入深度調整後,很多人擔心投資業進入“寒冬”,擔心市場上的創新需求難以獲得資本支援。熊曉鴿卻認為,經濟不景氣、股市低迷正是投資人播種的時候。

  回顧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在矽谷看項目的經歷,熊曉鴿説,那時候創業者獲得資金比較容易,項目價格也高,很多商業計劃做的不仔細,但是真正超級一流的網際網路公司都不是在股市泡沫時期投資的。

  他認為,當前中國老牌網際網路上市企業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的規模。“這是國內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幸運,但也要看到,以技術為導向的網際網路企業仍然非常少,並且以B2C居多,還缺乏真正領先的技術創新。”

  熊曉鴿認為,面向企業提供更創新高效的技術服務是未來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方向。

  他説,網際網路企業應更多探索如何利用新技術去為中國的中小企業服務,為它們在市場行銷、産品開發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提升中國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凱鵬華盈是一個跨境基金,它的中國基金主管人周煒在拓展中國業務時一直堅持對中美兩個市場進行比較研究。他認為,就網際網路産業而言,大約在2010年後,中國企業的創新進化速度已遠超美國。

  “我記得團購模式問世後,中國在三個月內出現了5000家團購公司,但是美國團購最熱的時候也就是幾十家地域性公司。如此激烈的競爭使我們的企業比美國或者亞洲很多國家的公司更具狼性,也使未來的發展存在更多不確定性。”他説。

  周煒認為,創造長期價值將是中國企業家在高速進化環境下應對這個不確定世界的利器。

  “因為我們的進化非常快速,所以我們能夠不停地調整模式、調整服務,用這種調整來適應用戶、提供給用戶,甚至在用戶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之前先滿足他的需求。但同時,我們也必須尊重道德的邊界。”他説。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一直看好中國網際網路産業的創新。她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上提出,中美市場一個重要的差別在於前者具有人口紅利。她舉例説,亞馬遜在美國做生鮮,小心翼翼,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做,就是因為前面已經有很多失敗的案例,而中國的人口密度大,一個小區一個小區挨著做,定單到戶就能賺錢。

  “電商還有最後一個堡壘,那就是生鮮,拿下了生鮮就能拿下天下。”徐新説。

  雖然在很多投資人看來,傳統行業都具有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轉型升級的機會,但也有人提出在這一輪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浪潮中,網際網路的聲音似乎太大了,資本還應更多關注工業製造業的創新。

  Sinofund資本管理機構管理合夥人元志中説,要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關鍵還是要加快工業科技創新、發展節約型經濟,特別是要研究什麼樣的工藝、材料、生産方式和産品設計結構能更好地降低工業製造品的能耗。

  “這個過程涉及從基礎科研到應用科學研究工程的各個方面,需要一代代工程師和學者的知識積累和技術更新,擺在投資人面前的難題是用什麼樣的指標去衡量創新,如何通過資本的力量去引導創新。”他説。

  元志中提出,歐美有不少企業已把對社會環境資源的影響融入到工業産品設計和製造的各個環節。“這種創新的慾望由社會責任感驅動,失去了這種驅動力,創新就很難創造長期的價值。”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