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天

科技 > 風險投資 > 正文

字號:  

寒潮初現 風投業浮現“淘汰賽”硝煙(2)

  • 發佈時間:2015-09-17 12:58:1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投資人走下“神壇”,變身“保姆”

  各路VC使盡渾身解數,在利益和服務上,向創業者傾斜,甚至像保姆一樣。

  在業內人士看來,李豐的一系列玩法並不新鮮。乙太資本創始人周子敬告訴新京報記者,親近創業者的一系列做法,在業內早有有嘗試。

  青山資本的“項目導師制”便是如此。為了幫助創業者成長,青山資本請個人LP(有限合夥人)做創業項目的導師,一對一幫助企業成長,並從投資回報讓渡一部分金額獎勵給LP。

  為了爭搶優質項目,投資人不得不走下神壇。明勢資本的創始人黃明明直言不諱,“如果在今天這個市場上還有哪個人覺得他是高高在上的,那應該是腦子壞了。”

  各路資本使盡渾身解數,在利益和服務上,向創業者傾斜,甚至就像保姆一樣。“公關宣傳、人員招聘、戰略制定,甚至幫創業者找項目、攢團隊,這些事情,都有投資人在做。”周子敬告訴説。

  洪泰基金則是為創業者提供“拎包入住”的服務。合夥人商思林告訴新京報記者,洪泰為創業者提供了一整套的服務,包括硬體、技術、公關等。“從創業項目出生,到最後IPO或並購,洪泰都會幫助解決,創業者只需要安心做好業務,不需要再像交際花一樣出去跑。”

  李豐認為自己的做法更徹底。“我把我應該賺到的錢,都分配給幫我和幫你的人。從機制上已經不可能變得對你更好了,因為我把錢都給你了。”

  激烈競爭下,投資人不斷地將“早期”這個概念往前移,甚至潛在的創業者也成了VC爭搶的標的。2014年,IDG和經緯中國都曾嘗試招攬懷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入駐公司一年,給予各種資源支援,激發創業潛能。

  VC進入買方市場

  創投關係變化的背後,是投資人和創業者供需關係的變化。

  今年,VC在中國正好邁過30年的發展歷程。在其發展早期,因為投資機構稀缺,第一波網際網路公司融資非常難,只能到國外尋求投資。

  1999年10月,高盛牽頭對阿里巴巴進行了500萬美元的首輪投資,獲得40%的公司股份。同年,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找到了美國IDG和香港盈科數位。兩家投資機構共同向騰訊注資2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各佔20%的股份。

  如此便宜的交易價格,在今天網際網路公司中已經極為少見。

  以WIFI萬能鑰匙為例,2015年5月22日獲A輪融資5200萬美元,僅出讓5.2%的股權。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時投資人處於強勢地位,有的甚至要求創業者簽署對賭協議,如果項目預期盈利未能順利實現,創始人可能會喪失對項目的控制權。

  天使投資人蔡文勝,更知名的身份是美圖秀秀董事長。2005年,當他還在為新公司苦苦尋找投資時,為了見IDG的投資人,激動得一天一夜睡不好覺。

  如今,創業者已經很難想像這種激動的心情。對他們來説,一天連續見幾位投資人並不新鮮。在乙太資本的平臺上,創業者甚至可以根據投資人的行為數據,拒絕投資人的約見。“20%的投資人會被創業者拒絕。”周子敬説。

  李豐表示,從本質上講,VC市場是一個商品交換市場,資金是商品,投資人是供給方,創業者是需求方。“在十幾年前,VC是個典型的賣方市場,資金供不應求。可是近幾年來,供需關係逐漸由供不應求、供需平衡,再到供過於求。”

  供需改變的根源是資金供給量的增加。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0年VC募資額為112億美元,和2009年相比,漲幅近100%。而2011年VC募資額激增至282億美元,是前一年的2.53倍。

  隨著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到美國上市的窗口期到來,2014年,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微網志等大量公司成功赴美IPO。IPO是VC最主要的退出渠道。企業一旦上市流通,VC往往獲得高額回報。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阿里巴巴上市後,軟銀獲得的賬面回報高達433倍。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VC機構在近幾年內成立。據前瞻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備案創業投資企業共計943家,比2011年新增備案創業投資企業多101家,而在2002年,這一數字僅為8家。

  資本捧出泡沫

  投資額快速增長,促使創業公司估值提高,在相等的股權份額下,投資人不得不注入更大規模的資金,而投資額的增加,反過來又會助推下一輪估值的飆升。

  激烈的競爭下,創投數額不斷高漲。清科數據顯示,1999年,中國VC平均投資額僅為260萬美元,而到了2015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已經超過800萬美元。

  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告訴新京報記者,2015年以來,即便是天使投資階段,平均投資都在300萬到500萬左右,稍微好一點的項目基本都是800萬到1000萬。

  “創投圈正在變得無比的瘋狂”。2014年9月,經緯創投合夥人張穎在發給經緯係投資經理的公開信中説道。

  張穎稱,2014年以來,二級市場的“火熱”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到了一級市場。融資額屢創新高、公司估值和上市行情節節攀升,所有主流基金都在瘋狂地投資項目,之前不太常見的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融資開始變得極其平常,創業項目每輪融資之間的時間差被迅速縮短,甚至上輪剛結束就漲價幾倍開始下輪新融資的情況也變得“合理”且頻繁起來。

  投資額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創業公司水漲船高的估值。張野介紹,初始創業公司的估值自2013年以來,也幾乎以一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

  如今在輿論風口浪尖上的一畝田,在媒體報道中曾被吹捧為神話:過去4年裏,實現了2000%的增長,估值每個月都在增長。創始人鄧錦宏曾透露,很多VC找到府來,“我們基本是被動融資,連PPT都沒有做過,只給他們看了後臺數據。”

  公司估值提高,相等的股權份額下,投資人不得不注入更大規模的資金。而投資額的增加,反過來又會助推下一輪估值的飆升。IPO受阻,投資人寄希望於股權轉讓或並購抽身退出,要求創業公司有更好的數據表現,壓力之下,創業者不得不燒錢甚至造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