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風險投資 > 正文

字號:  

寒潮初現 風投業浮現“淘汰賽”硝煙

  • 發佈時間:2015-09-17 12:58:1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風險投資,又稱VC(Venture Capital)。它既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償還。

  對風險投資人來講,如果投資成功,將獲得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如果失敗,投進去的錢就算“打了水漂”;對創業者而言,使用VC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也因此使年輕人創業成為可能。

  2015年,中國VC恰好邁過30年的發展歷程,其觸角已經延伸至各個領域,從藍海到紅海,資本簇擁背後是其泡沫顯現,VC機構或將迎來一場殘酷的淘汰賽。

  2010年VC募資額為112億美元,和2009年相比,漲幅近100%。而2011年VC募資額激增至282億美元,是前一年的2.53倍。

  李豐決定換個玩法。

  他想挑戰中國VC行業發展30年形成的行規。這符合他的性格,他是一個敢於挑戰規矩的人。李豐説話頭腦清晰,語速極快。熟悉他的人,打趣説他喜歡翻白眼。

  8月16日晚,在北京一所據説是攝政王多爾袞的舊宅裏,李豐高調地舉辦了新基金——峰瑞基金的成立酒會。

  新VC挑戰行業規則

  這個在外人眼裏善於製造概念的投資人李豐,將身處困局中VC的自我顛覆第一次公開擺上了臺面。

  投資閱歷豐富的李豐,在2008年離開新東方加盟VC機構IDG,在IDG的7年,他投了61家企業,賬面平均回報6.14倍,包括河狸家、三隻松鼠、韓都衣舍等如今炙手可熱的品牌。

  2014年底,李豐想在IDG內部創業,嘗試自我變革。但因各種原因計劃夭折,他不得不離開IDG,創立新基金。

  在李豐的主導下,新成立的峰瑞資本做了3個革命性改變:其一,不超3倍收益的項目不收管理費,切斷自己的退路,也將VC的行規推到懸崖邊;第二,顛覆VC收入分配邏輯,原來是VC老闆決定員工收入,以後由創業者決定;最後,降低出資門檻,讓更多的人成為他的合夥人。

  詳細來説,目前VC採用的主流公司架構是有限合夥制,投資人分為普通合夥人(GP)和有限合夥人(LP)。有限合夥人作為出資人,不參與公司的日常運營和投資管理,而普通合夥人負責基金管理,並收取固定份額的管理費和相應比例的投資回報。

  按行規,投資回報(CARRY)的分成比例,普通合夥人拿20%,有限合夥人拿80%。而在普通合夥人內部,合夥人拿走大部分,投後服務團隊往往無緣投資回報的分配。

  李豐宣佈峰瑞的投資回報將不局限于內部和合夥人,甚至在極限情況下,把投資回報的90%分給別人。

  20%的投資回報被分成兩部分。第一個10%用來獎勵項目推薦人。另外的10%交由創業者來分配,獎勵給那些給創業者提供過幫助的人。原則上,投後服務團隊可以參與兩個10%的分配。

  與此相應,為了吸納更多擁有資源的個人參與到新基金的運作中,李豐將個人LP的出資門檻降低至100萬人民幣。這已經是法律能夠接受的最低額度。

  管理費對賭協議、“全民VC”,這個在外人眼裏善於製造概念的投資人,將身處困局中VC的自我顛覆第一次公開擺上了臺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