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虛擬運營商的前途未卜 是“生不逢時”嗎?

  • 發佈時間:2016-04-18 09:07:22  來源:大河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2015年底,移動轉售業務的試點結束。虛擬運營的未來何去何從,至今尚無定論。

  這段時間裏,虛擬運營商們的心情如過山車一般:2月份剛被《朝聞天下》表揚,播出了長達12分鐘的正面新聞報道;4月份被同一欄目曝光,稱其為“失控的170號段”。友誼的小船,咋説翻就翻了呢!

  工信部統計結果表明,試點期間虛擬運營商發展用戶超過2000萬,本是形勢一片大好,馬上就要正式發牌照了。可單單這時候虛擬運營商的問題被曝光,不僅工信部緊急約談落實實名制的整改問題,連累各家虛商也紛紛出來表態,希望能儘快化解這次危機。

  虛擬運營商是工信部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電信行業”的重點舉措,當年啟動的時候被寄予厚望,不少參與者將顛覆運營商作為口號。2年的風風雨雨,讓越來越多的人冷靜、清醒:單純的移動轉售模式很難成功,虛擬運營亟待升級。

  虛擬運營的分類

  

  如果按照傳統的電信價值鏈上的參與程度,虛擬運營商可以大致分為三種不同模式:

  一是Fat MVNO,他們參與程度最深,除了基礎運營商提供無線網路和部分核心網路外,其他部分都是虛擬運營商自己運營。

  二是所謂的Thin MVNO,控制與客戶有關的行銷、渠道、銷售以及服務,並參與SIM卡號管理、計費和CRM等環節,擁有業務打包、産品定價等權力。

  三是Service Provider,主要只提供品牌、渠道和客服以及部分的行銷和基本定價服務,更像是一個高級的包裝了自己品牌的卡號代理商。

  國內的移動轉售業務試點,雖然有些虛商想做Thin MVNO模式,但實際上大部分還只停留在Service Provide層面。

  “試點”試出的問題

  從虛擬運營商的視角來看,業務發展不佳,“批零倒挂”是主要原因:基礎運營商提供業務價格過高,甚至高於基礎運營商的某些資費套餐,導致虛擬運營商的經營空間受限。這個問題,單靠監管機構隔空喊話給基礎運營商施加壓力,是遠遠不夠的。

  事實上,當年工信部的審批規則是讓基礎運營商選擇誰來做自己的“代理”,這就決定了虛擬運營商只是基礎運營商的乙方。虛擬運營商從一開始就處於弱勢地位,能有多少和基礎運營商議價的籌碼?

  而從旁觀者來看,虛擬運營商低估了運營的難度。最初不懼風險和不平等的規則,想方設法拿到牌照,民營企業看中的是電信行業的肥肉,更是因為有做好業務的自信。許多虛擬運營企業是渠道商轉型,設計業務時,習慣性地將以前的渠道策略應用於移動轉售,高估了定價、宣傳、行銷的作用,忽視了受理、計費、服務等基本功。等意識到這些問題時,試點時間已經過半,士氣、資金均已折損過半,旁觀者的態度也從支援變成了懷疑,貽誤戰機。

  還有的虛擬運營商戰略失誤,貪大求全、把戰線拉得過長。有些民企同時與兩家甚至三家基礎運營商簽訂了合作協議,全面開花的方式也不僅分散了虛商的注意力,更分散了有限的資金和資源。實際運營中,有些虛商一副大幹快上的架勢,投入鉅資建設支撐系統,在各地招募代理,結果只是形成了大量沉默成本和無效資産,業務發展方面效果甚微。

  為什麼有那麼多民企積極參與虛擬運營商的競爭?除了對電信行業看好,認為能通過運營獲益之外,還有為數不少虛商指望將虛擬運營商牌照作為題材,通過資本市場獲益。然而虛商牌照過多導致牌照貶值,2015年的股市又不作美,即使出了題材也炒不動,説虛擬運營商生不逢時並不過分。

  移動轉售的局限

  價格方面缺乏空間,國內基礎運營商的資費還在不斷下調,因此虛擬運營商單純靠轉售賺取差價的模式,不要説盈利,就連生存都很難。很多虛商減少運營環節來試圖降低成本,或者找到一些政策夾縫來拓展業務,發展非實名制用戶就是其中的典型。誰都清楚:靠這種發展模式長期難以為繼。

  國外虛商案例中,不少是進行多業務捆綁,通過交叉補貼,提高企業整體收益。然而對於國內的虛商來説,原本指望靠電信業務賺錢,現在的做法卻是靠補貼來發展客戶;而通過補貼帶來客戶,之後的故事又該如何講呢?

  這樣看下來,無論是Service Provider模式還是Thin MVNO,國內的虛擬運營商都難有大的發展空間。解決辦法只有兩條路:一是調整虛擬運營商的管制政策;二是虛商實現運營模式升級,開展更高階的虛擬運營。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報道了漫遊寶和騰訊後向流量合作。客戶使用漫遊寶出國時,刷微信免收流量費,這對於很多微信控來説,非常有誘惑力。那麼與漫遊寶類似的263能夠具備這樣的業務能力,從這一案例中,虛擬運營商又能得到什麼啟發呢?

  實際上,國內的虛擬運營商也想過開展後向流量的經營,但是幾次探討交流之後,虛商自己都承認,對這一業務所依託的技術並不了解、難以掌握,而且雙方在平臺建設和分工方面難以達成一致,還有安全管控方面的風險,因此只能不了了之。

  那為什麼漫遊寶能做成後向流量呢?是因為漫遊寶自建了一個運營平臺,而這個運營平臺介入網路側,自行對網路數據進行解析加工處理,是典型的Fat MVNO。基於運營平臺,漫遊寶可以將用戶産生的定向流量統計出來,向提供業務的企業(比如騰訊)收取。而一旦具備這樣的技術條件,不僅可以實現用戶刷微信時免流量,還可以形成更多的業務和産品,與更多類型的企業開展合作,拓展業務。

  後向流量只是Fat MVNO的一個案例,從Thin MVNO升級到Fat MVNO,還有很多選擇。虛擬運營商不應該僅指望工信部的支援和基礎運營商的降價,更要做好創新,提升自己的運營能力和技術力量,才能利用好這張入場券,把電信行業的精細化、專業化運營,推向更高的境界。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