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帶號轉網”停滯不前 手機號何時鬆綁

  • 發佈時間:2016-03-10 08:35:34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李光焱  責任編輯:王磊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相信攜號轉網能為用戶解決眾多麻煩。

  “帶號轉網”停滯不前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手機號碼被“捆綁”煩惱多

  “營業廳的工作人員説我名下已經有5個號碼,不給我辦新號碼。可是,那幾個號碼我並不認得。而且,營業廳不給我銷號。”近日,換了新手機準備重新上個手機號的李女士遇到了煩心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飛速,消費者的手機號突然多了很多用途,除打電話外,“捆綁”微信等各類App、購買理財産品成為最重要的用途。不過,萬一更換手機號,便會帶來諸多不便。

  早在2010年底,工信部啟動了第一批帶號轉網試點,5年過去了,消費者的手機號依舊被“捆綁”,説好的帶號轉網甚至被人“遺忘”了。

  名下5個號銷不了

  李女士看到運營商有贈送流量的新優惠,於是決定根據規則換手機、換手機號碼。“換號碼的時候出了問題。營業廳工作人員説我的名下(身份證)已經有5個號碼了,不能再開新號。”李女士説,她早已經不記得這些號,如今也跟其中的4個號碼沒有關係。於是,她要求銷號,但被工作人員拒絕了。

  “後來我找人諮詢,説是我名下的幾個號碼雖然停機了,但運營商如果沒有再賣出去,就只能挂在我的名下。”李女士隨後又去找運營商的客戶經理。沒想到,客戶經理竟然表示“沒聽説有5個號就不能開新號”。在客戶經理的幫助下,李女士順利地辦理了188的新號碼。

  現在,李女士名下就有了6個號碼。“如果手機能夠自由地轉套餐,我就沒必要又新開號碼了。”李女士認為,運營商放出優惠的同時要求使用新號碼,有“捆綁”消費之嫌。

  此前,根據運營商的手機“實名制”規則,一個身份證下面只可挂5個同運營商的手機號。此舉可以遏制不法分子開通多張手機卡濫發垃圾短信的現象。

  “換號”沒解綁 被盜刷30萬元

  日前,北京海淀檢察院通報了一起案件,由於使用非實名註冊的手機號綁定了銀行卡,張先生的手機被他人辦理了實名登記——手機無法正常使用,號碼變成別人的了,而手機號綁定的銀行卡被轉走30萬元。

  據警方偵查,張先生的手機號並沒有辦理實名登記,而且用該號碼還綁定了銀行卡以及支付寶、微信等賬號。犯罪分子正是利用這個空當,將張先生的手機號碼實名登記在自己所控制的名下,然後利用手機號碼與銀行卡的綁定關係,最終盜取賬戶內的錢財。

  “張先生的手機號其實在別人名下。對方利用‘實名’的機會,掌握了該手機號並利用動態密碼以及手機號,完成了與該號碼捆綁的賬號轉賬。”廣州本地運營商人士認為,除了這種不法分子主動“攻擊”,還有一些手機用戶在換新手機號時,忘記了解除微信、支付寶以及銀行卡的綁定等,最終造成隱私洩露以及財産損失。

  無獨有偶,市民袁先生的遭遇讓人想想也後怕。“前不久換了一個新手機號,準備註冊小米賬戶,結果被提醒説是號碼已經註冊過無法再次註冊。”市民袁先生表示,通過找回密碼的功能,他的手機收到短信驗證碼,順利登錄賬戶。結果,登錄了雲端,發現裏面有許多陌生人的照片、通訊錄等資訊。

  記者了解到,即便手機號登出了,但捆綁的服務仍然在。該號碼新的用戶就可以像袁先生一樣獲得前任用戶的資料。市民曹先生隨身攜帶兩個手機,原因是捆綁了一堆的App。“我註冊的微信、Uber、滴滴、京東等App,都是使用的手機號,後來在使用時發現,一旦換別的運營商手機號再想處理一些事情,需要原手機的短信驗證碼。”他説,只要有這個需求,就沒辦法丟掉之前的手機號。

  手機解綁煩 為何不改變?

  手機捆綁各種App和服務,從廠商的角度是為了加強用戶賬號安全,防範可能發生的隱私泄漏財産損失。然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每次換手機號都要記得一一解除與App/銀行卡等的捆綁,實在麻煩。進而想之,既然運營商推出各類套餐吸引用戶辦理,為何不實現自由攜號轉網?如果能夠一個號碼自由轉換運營商網路,麻煩事就少多了。

  號碼捆綁不能“歸一”,各種App\銀行卡業務也是“九龍治水”,各管一段,責任就都壓在消費者一端了。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在天津、海南啟動第一批攜號轉網試點(即用戶可以在不更換手機號碼的情況下,轉為其他運營商的網路用戶)。近四年後的2014年9月20日,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才在江西、湖北、雲南落地。然而,該業務“雷聲大雨點小”,多達30多個流程步驟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號碼越來越重要,在“實名制”大行其道之時,運營商、App等“各自為政”的服務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有悖于消費者的權益訴求,實在需要改變。

  連結

  換手機號後五類捆綁須解除

  手機安全專家建議,消費者在換手機號後,微信、銀行卡(包括U盾、網銀、手機銀行、證券基金賬戶等)、網路支付App(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常用網站(包括微信、QQ、淘寶、京東等)、網盤等五類綁定資訊必須一起解除,否則會帶來隱私被窺探、銀行卡遭盜刷等多重危害。

  早在2014年,烏雲漏洞平臺曝光了微信的一個高危隱私安全漏洞,微信在綁定手機號碼後無需密碼即可進行登錄。據媒體報道,林女士在銀行卡和密碼均未洩露的情況下,賬戶被人以網購和轉賬的方式盜取了1.2萬元。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林女士之前使用過、現已停用的手機號綁定過支付寶,然後利用“密碼找回”功能,登錄賬戶,並從綁定卡中盜取了錢財。

  換言之,用戶一旦更換手機號,自己的隱私就可能會毫無保留被人窺探,甚至實施詐騙。如果更換手機號碼沒有變更銀行預留電話,不僅很多服務無法正常進行,如果一旦號碼再次被投放入市場,則可能面臨更多風險。最常見的就是將號碼變更後通過網路支付手段盜刷信用卡,造成財産損失。

  安全專家表示,移動支付中,綁定手機就是整個安全措施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消費者在更換號碼前一定要記得變更支付綁定的手機號碼。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