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電信行業提速降費開展近一年卡在“最後一公里”

  • 發佈時間:2016-02-29 08:4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提速降費”讓人們在網際網路時代駛上資訊高速路,獲得公眾大力點讚。但對有些用戶而言,“提速降費”的夢想卻難以照到現實,在政策的實施和具體執行過程中,“提速降費”在有的地方被卡在“最後一公里”:有用戶升級網路服務套餐,交納了更多費用,可網速卻不一定更快;不少地區光纖改造“越往市中心越難推進”;一些老舊居民小區光纖改造成本高,也有的要被收取高額“入場費”……

  作為一項國家政策,電信行業的“提速降費”已開展近一年。

  從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網路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到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關於實施“寬頻中國”2015專項行動的意見》,再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相繼公佈各自實施方案,“提速降費”在政策層面獲得大力推進。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存在“最後一公里”現象。

  為什麼交錢更多,網速卻不一定更快?

  交了錢,給寬頻升了級,賀寧偉(化名)卻感覺“很鬱悶。”

  2016年春節前,賀寧偉在小區附近的聯通營業廳升級了家裏使用的寬頻套餐,雖然每年要交納的寬頻費用從1280元上漲到1680元,想著家裏能用上網速為10M的網路,他還是覺得“這筆錢花得值”。

  但出乎意料的是,本想在春節假期體驗高速網路的快感,但之前辦理的10M網速寬頻網路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用家裏的網路看iPad、看視頻經常卡頓,特別是到了晚上,“就看著那個圈轉啊轉的,急死人!”小賀困惑地説,“之前以為錢交得多,網速就會快,但實際上網速根本沒提升,跟我原來(每年)交1280元時4M的網速是一樣的。”

  賀寧偉去營業廳諮詢時,被告知,他遇到的看視頻卡頓或下載東西不快的情況,可能是因為網速受到網路資源和下載工具的影響。“如果使用網路的終端多,或者網路資源不穩定,下載緩慢或者卡頓的情況都是正常的。”

  營業廳客服人員告訴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是老舊小區,用戶們使用的寬頻還是原來那種銅芯的老舊裝備,沒辦法提速。”由於他們所在的小區尚未實現光纖改造,即使業主繳費升級了網路套餐,也無法整體提升寬頻網速。

  賀寧偉的困惑仍未解除,“既然網速一時不能提高,按照‘同質同價’的道理,我使用4M網速為什麼不能按實際網速收費,而要和10M的收費標準一樣高呢?”

  對他的疑問,營業廳人員告知,合約中提供的網路服務並沒有絕對固定的網速值。“在4M~10M之間的速度範圍內都是正常的,就是這樣規定的,我們也沒辦法。”

  賀寧偉本來興衝衝地指望“提速升級”的熱情被澆下一盆涼水,“花了更多的錢,卻使用著最低的網速,這真是鬱悶到家了!説好的‘提速降費’呢?”

  光纖入戶遭遇“攔路虎”

  賀寧偉的遭遇並非個案。而既然網路設備老舊,為什麼不在小區內開展光纖改造?

  賀寧偉所在小區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改造現有網路線纜,實現光纖入戶,需要在小區的地下和樓層間鋪設新的光纖線纜,成本很高,也容易引起一些業主反感。

  李明宇是某電信運營商的一位網路工程師,他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因寬頻裝備老舊卻難以進行光纖改造的情況。“不光用戶急,我們也急,要落實國家‘提速降費’的政策,上面對我們是有任務要求的,我們去很多小區談,想鋪光纖進去,小區物業擋著不讓進。”李明宇説。

  以北京為例,通過前期光纖網路改造,北京的城市小區和農村地區大部分區域都已經實現了光纖到樓或光纖入戶,目前剩下的區域成了難啃的“硬骨頭”,城區尤為嚴重。困擾運營商已久的“攔路虎”依然存在。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一個小區裏,只要有一戶ADSL寬頻(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用戶不同意進行光纖改造,相關設備就無法下電。由於這個物理原因,住在同一棟樓的其他寬頻用戶就無法享用光纖網路。

  據了解,北京聯通目前寬頻容量1074萬門,擁有寬頻用戶450萬戶,佔北京寬頻用戶的80%。在北京聯通負責提供通信服務的一些機關、企事業用戶中,超過70%仍在使用老舊銅纜承載的低速寬頻。

  如何打通光纖改造“最後一公里”

  “誰知光世界,兆兆皆辛苦。”許多電信運營商員工對光纖改造發出如此感慨。

  一份電信運營商的內部報告顯示,作為提速降費工作的重要環節,光纖改造往往在“最後一公里”遭遇困難:由於城市規劃中沒有預留基站、交接箱等通信設施的位置,寬頻建設時破路施工和架設交接箱等設備時遭遇“協調難”,需要眾多部門層層審批;由於不少用戶擔心穿線破壞墻體建築等,對施工不配合,導致“入戶難”;光纖進入社區時,相關開發商、物業等要求收取數十萬元“入場費”,導致“入場難”。

  南京郵電大學資訊産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表示,出現提速降費“最後一公里”問題的根源在於,按以往房地産開發模式,在樓盤開發建設時為了減少成本,將基礎寬頻駐地網的建設任務交給了特定某一家電信運營商,導致後期的光纖改造工程難以推進,而且用戶也喪失了自由選擇網路運營商的權利。

  在王春暉看來,住宅小區內的駐地網無論誰投資建設,在業主入住後都屬於業主的共有財産,理應由業主選擇電信運營商。“小區物業公司和運營商簽訂的協議,處置了一個跟他們沒有關係的駐地網。”

  “問題在存量,而不是增量。”王春暉説,目前我國大部分新建小區和樓房在寬頻建設時,已經按照有關的國家標準開展,但一些老舊小區、機關單位因為光纖改造的成本較高,現在的寬頻條件難以達到相應的要求。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認為,在光纖改造和入戶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三個問題:誰進去?如何進行利益分配?怎樣既使光纖資源共用,又使投資者能受益?

  “如何具體實施國家整體的寬頻戰略,如何有序競爭,如何合理地配置網路資源,這是目前的空白處,並沒有具體的規則。”曾劍秋説。

  王春暉認為,要打通“最後一公里”的阻隔,應通過立法和制度性手段解決。“光纖改造、‘光進銅退’不只是企業行為,而是社會行為,一些小區物業公司收取進場費的做法應該被禁止。”

  此外,王春暉建議在一些光纖改造成本高、不易推進的老舊小區或機關大院,可以考慮通過建設高速、無線網路的手段實現網路改造和升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