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49.0%受訪者直言當月流量不清零舉措缺誠意
- 發佈時間:2015-12-07 07:20: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湯婧
自2015年10月1日起,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開始推行當月流量不清零服務。方案實施兩個月以來,人們在享受優惠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抱怨流量消耗速度比以往更快,手機流量“偷跑”現象屢屢發生。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益派諮詢對105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9%的受訪者不滿意運營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方案,49.0%的受訪者直言當月流量不清零舉措缺乏誠意,48.1%的受訪者認為流量“偷跑”是智慧手機通病,59.3%受訪者建議不上網時關閉流量開關。
49.0%受訪者直言當月流量不清零舉措缺乏誠意
調查顯示,流量不清零舉措自10月推行以來,37.6%的受訪者對此感覺滿意,41.5%的受訪者認為效果一般,20.9%的受訪者不滿意。
北京師範大學研二學生江雪認為,當月流量不清零舉措是一種進步,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相對以前的毫無理由直接清零流量,不清零服務其實是一種進步。在提速降費的背景下,運營商也關注到大眾的呼聲。在未來數據流量大增的情況下,我覺得未來的流量服務會像香港那樣,能夠實現低價使用。所以,我相信未來的服務會更好,而這一舉措只是第一步而已”。
如何看待運營商的流量不清零舉措?49.0%的受訪者認為此舉措缺乏誠意, 47.6%的受訪者認為其屬於運營商的行銷手段,38.1%的受訪者認為具體實行還有待觀察,22.3%的受訪者認為切實得到了實惠。
中國移動用戶李海成認為,運營商當月不清零舉措明顯誠意不足。“流量的季度包、半年包、整年包早就有了,而目前的當月不清零服務,更像是‘包兩月’的流量包,而不是真正的流量不清零。就好比我在商店買了一個麵包,以前規定一個小時必須吃完,吃不完就會收回,而現在變成了兩個小時”。
對於流量不清零服務,37.5%的受訪者最不滿意運營商流量計費方式不透明,31.7%的受訪者不滿意手機流量比以前更容易耗完,30.4%的受訪者認為具體措施解釋模糊,28.7%的受訪者表示當月流量沒用完只能順延一個月。
李海成前不久遭遇了流量仍被清零的問題。“我認為運營商在具體的服務解釋上並不到位。因為運營商宣佈會從10月開始不清零,因此我就在10月份修改了流量套餐,但是營業員並沒有告訴我如果當月套餐更改流量會清零”。
中國移動石家莊分公司市場部的鄧佳(化名)表示,公眾可能對具體方案存在誤解。“當月流量不清零並不是剩餘流量永遠不清零,而是説本月剩餘流量可以轉存到下月繼續使用,但不能再繼續轉存至第三個月。並且在三種情況下流量次月會清零:一是流量套餐更改;二是優惠活動贈送的流量部分;三是用戶辦理的加油包或疊加包。”鄧佳解釋,流量屬於移動的營利業務,所以不會每月都不清零。“即便每月的流量都不清零,移動將會根據虧損情況提高流量單價,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可能花費的更多”。
工信部日前發佈的《2015年10月份通信業經濟運作情況》顯示,10月手機上網流量達到28.8億G,連續10月實現翻倍增長。移動數據及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實現2572.6億元,比1~9月增速下降6.8個百分點。據此,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表示,當月流量不清零舉措和流量使用增加與否並沒有直接關係,流量使用增多證明流量不清零服務並沒有影響運營商的流量業務經營,而收入減少則是運營商流量價格降低的體現。
48.1%受訪者認為流量“偷跑”是智慧手機通病
用戶流量是否出現“偷跑”?調查顯示,47.2%的受訪者表示説不清,36.0%的受訪者發現手機流量有“偷跑”,16.7%的受訪者沒有直觀感受。
“最近兩個月我的流量莫名其妙跑得很快,後來才發現在安裝APP時默許了應用軟體的安裝運作許可權,而我一般不會仔細看那些許可權就允許,導致了我的流量最近消耗的特別快。”江雪表示在安裝軟體時忽視軟體安裝許可權是導致流量“偷跑”的重要原因。
關於流量“偷跑”的原因,48.1%的受訪者認為流量“偷跑”是智慧手機通病,48.0%的受訪者認為4G網速變快導致流量消耗增多。接下來是:運營商計費系統不透明(45.3%)、運營商流量監管不規範(44.6%)、APP市場缺乏管理機制(38.7%)、預裝流量消耗很大的軟體(32.7%)、用戶操作不當(20.7%)等。
針對輿論質疑運營商計費系統存在問題導致流量“偷跑”現象,項立剛指出,計費系統是一個複雜且專業的系統。“計費系統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規定的計費辦法而制定,其開發者也都是經過認證的相關企業,同時計費的管理和檢查也都會由通信管理局等政府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項立剛表示,計費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基本不會出現問題。“而如果篡改計費系統將會投入鉅額資金和技術,所以也不會有人故意去修改計費系統”。
鄧佳認為流量偷跑是APP軟體所致,“移動有嚴格規定和內部監督,並不會與任何APP開發商就流量進行分成。而流量偷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手機中安裝的APP所致。因為APP中每張圖片消耗多少流量完全是由APP製作方決定的,如果下載某些惡意APP,必然會導致很多流量被‘偷’”。
項立剛則直言,用戶缺乏對智慧手機的認識是出現流量“偷跑”現象的主要原因。具體體現在:第一,用戶對流量統計軟體了解不夠清楚。比如將手機軟體計算的流量誤認為運營商的計費系統計算的流量。第二,下載惡意APP軟體。某些APP軟體在程式開發上存在漏洞,會造成大量流量消耗。第三,將手機作為開放熱點分享。第四,微信、QQ等聊天軟體中加入很多聊天群組。“儘管自己不發言,但是仍會接收其他人的消息,而且會有很多人在群組裏發圖片和視頻,這樣一下子就會消耗很多流量”。
59.3%受訪者建議手機不上網時關閉流量開關
應如何避免流量“偷跑”問題?59.3%的受訪者建議手機不上網時關閉流量開關,51.0%的受訪者建議不下載來路不明的應用程式,44.7%的受訪者建議手機安裝流量監測軟體,40.4%的受訪者建議運營商加強監管力度。
江雪建議政府應設置專門監管部門,加強對運營商和APP開發商的管理。不斷提高運營商服務品質,優化流量套餐,並制定APP開發原則有效防止惡意APP的出現,從而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用戶自身也應該重視數據使用情況,防止流量偷跑。
鄧佳表示,由於移動本質上屬於商業公司而非監管部門,所以並沒有在流量監管和APP檢測上投入過多,也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我認為目前運營商的當務之急在於加強如何使用流量的網際網路科普知識宣傳,引導用戶形成正確的流量使用習慣,同時也消除網路輿論對運營商的質疑”。
項立剛指出,對於消費者來説,必須認識到現在已經處於智慧手機時代。用戶需要對自己的智慧手機功能有充分了解,同時,在使用過程中做好密碼管理等安全設置。
受訪者的其他建議還有,建立APP市場監督檢測機制(37.1%)、運營商及時提醒用戶流量使用情況(36.7%)、相關部門加強對惡意APP軟體的排查(33.3%)、不接入無密碼的可疑無線熱點(31.7%)等。
受訪者中,中國移動用戶佔65.8%,中國聯通用戶佔19.1%,中國電信用戶佔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