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廠商全年出貨量或不及預期 行業滯漲急促海外擴張

  • 發佈時間:2015-10-29 10: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手機廠商之前的排位爭奪戰一直就沒有停息。華為消費者業務10月27日宣佈,2015年第三季度智慧手機出貨量為2740萬台,同比增長63%。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最近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中,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超越小米,奪得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一的寶座。華為三季度業績雖然亮眼,但對比二季度卻出現下滑態勢。此外,據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透露,小米在三季度的銷售數據同樣不容樂觀。

  分析認為國內市場進入“滯漲期”以及電商渠道紅利終結成為此次手機廠商業績數據不亮眼的主要原因。隨著國內市場日趨飽和,出海成為國內廠商共同的選擇。但是在此過程中專利、渠道是兩道大門檻,廠商還需專注研發,在渠道上耐心佈局,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超越小米,華為成國內市場“一哥”

  華為消費者業務日前宣佈,2015年第三季度智慧手機出貨量2740萬台,同比增長63%。這一數據與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日前發佈的最新報告中的數據相吻合。Canalys報告還顯示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已經超越小米成為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一。

  但有喜亦有憂,在排名超小米的同時,華為想要達到此前定下的1億台全年出貨量預期卻似乎有些困難。據此前公佈的資料顯示,華為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出貨量1100萬台,第二季度出貨量為2000萬台,前三季度華為總出貨量約為6000萬台,這意味著第四季度還有近4000萬台的任務目標,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小米的情況同樣堪憂。根據之前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透露的數據,小米第三季度的智慧機整體出貨量為1850萬台,較二季度出現了下滑,這也是小米手機首次銷量下滑。據小米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小米的出貨量分別為1500萬部和2000萬部左右,這意味著小米前三季度總出貨量為5350萬台,若是以全年最低出貨量8000萬台為目標,還差2650萬台,以1億台為目標,則差距4650萬台。

  隨著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市場瓶頸期逐漸到來,而整個市場不僅僅只有小米華為,中興、聯想、酷派、魅族、一加、錘子等等廠商聚在不斷發力搶奪市場,在種種壓力之下,業內對於兩家廠商能否完成預計出貨量均持有不樂觀的態度。

  雙向承壓,小米華為面臨挑戰

  小米華為出貨量的困局僅僅只是國內整個手機市場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對於依賴國內市場的廠商而言,想要完成年初的目標,第四季度均需要加把勁。

  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國內市場日漸飽和是一大因素。作為全球第一大智慧手機市場,中國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達到了1億部,但其增長開始放緩,六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且就整體而言,國內智慧機市場結束近幾年高速膨脹的勢頭,已經進入了滯漲期。

  另一方面,行業角度,國內市場飽和態勢下的競爭愈發激烈。在市場陷入瓶頸期後,各大廠商也卯足了勁搞創新,紛紛推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特色機型,分流用戶,由此加劇了市場競爭。市場格局更加多元化,OPPO、魅族、一加甚至錘子等後起之秀相繼崛起,“小米模式”已被業界抄襲至濫,小米華為的競爭壓力越來越重。

  在整體市場遭遇瓶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時候,具體到小米和華為,還有其自身所需面對的困境。

  小米方面,電商渠道模式輝煌再成為其落後的主要原因。OPPO副總裁吳強近日就表示,電商渠道紅利已經結束。據權威數據統計,2014年Q4與2015Q1線上渠道銷量下降22.6%,而同期線下渠道卻增加76%。而且,當下小米發展逐漸呈現出多元化,對手機的重視也放低,這也間接導致了小米新款機型上市的進度,影響其三季度業績。

  華為方面,則在堅持高端的路線上顯得過於執著。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去年華為在印度市場上依賴低端機的出色表現躋身銷量前列,今年卻在高調推出千元以上的中高端機型後被踢出了前十。華為超越小米或許並非偶然,但華為與蘋果和三星相比,卻依然存在差距,過分專注于高端市場在國內市場或許並不至於拖累華為的業績,但至少在國際市場上,華為尚未具備無視低端機市場的能力。

  研發與渠道拓展並行,務實提升競爭力

  面對國內市場的日趨飽和,海外市場成為國內廠商的突破方向。小米華為等國內廠商紛紛向海外謀市場,不斷提升海外收入以彌補國內發展動力不足的情況。然而在“出海”過程中,面對來自世界級巨頭和當地廠商的競爭,國內廠商舉步維艱。

  最大的障礙仍然是專利問題。小米近期正“考慮”在美國銷售小米Note和小米Note頂配版手機,進軍美國市場。單在印度等監管較不完善的新興市場,小米尚且逃不過如愛立信印度公司侵犯專利權的指控和銷售禁令,更不用説在蘋果的主場美國。儘管小米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量都保持較高增幅,但短期之內小米仍很難突破這一屏障。華為出海更早,遇到的困難也更多。華為海思晶片不能獲得美國監管部門認證,因此華為手機不能在美國上市,只能更改高通的處理器才能發售。華為最後不得不“抱大腿”,依靠與谷歌合作的Nexus 6P手機 “曲線救國”進入了更大的美國乃至全球市場。

  渠道不暢則是國內廠商走出去的另一大問題。美國國會前兩年曾發佈報告稱華為、中興的設備可能會進行監聽,導致華為與美國運營商的合作終止。在今年年初時,小米已經在美國及英美德法等歐盟國家上線小米網店,但小米在國內的“饑餓行銷”在海外卻慘遭外國用戶狂轟濫炸。最誇張的是某美國記者連續2個月都搶不到小米産品,為此大發雷霆專門寫了負面報道。從中不難看出廠商在渠道佈局上的尷尬。

  要想走出去,國內手機廠商必須“內外”雙修,既要在國內市場呼風喚雨,也要在國際市場上風生水起;既要對外做好行銷和渠道,也要修煉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第四季度,希望重奪第一寶座的小米和內功強勁的新“一哥”華為,以及中興、酷派、魅族、一加、錘子、OPPO、vivo等國內廠商必將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上演一場龍爭虎鬥,誰能笑到最後還需市場給出答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