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全球終端市場增幅腰斬 廠商花樣創新挖掘新增點

  • 發佈時間:2015-06-03 11:2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近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的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僅增長2.5%,首次落後於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增速。同時,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僅增長11.3%,低於此前12%的預期增幅。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智慧手機市場趨向飽和,加之運營商正在削減補貼,這拖累了今年中國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增速,進而導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增長顯著放緩。

  放眼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整體發展,産品同質化嚴重,手機廠商在創新方面也顯露疲態,要在白熱化的智慧手機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只有將創新落實到體驗上,才能讓用戶更動心。

  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首次落後全球增速

  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開始陷入增長瓶頸期。今年一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達1億部左右,萎縮了4%,為六年來首次出現季度出貨量同比下滑。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數據稱,今年中國的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僅增長2.5%,開創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落後於全球增速的先河。

  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增速之所以大滑坡主要受兩個因素拖累:一方面,中國智慧手機普及率很高(估計超過80%),市場日漸趨於飽和;另一方面,運營商正在大幅削減補貼。

  作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晴雨錶,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接近飽和對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影響頗大。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增長率的放緩,必將引起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增長顯著放緩。IDC預計,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僅增長11.3%,低於此前12%的預期增幅。而根據已有數據,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在去年和前年分別增長了28%和40%,相較而言,今年智慧手機出貨量增幅大幅放緩。

  對此,馬來亞銀行(Maybank)的Warren Lau表示,諸如聯想集團、華為、小米、中興通訊、酷派等業務集中在本土市場的中國智慧手機廠商,或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雄心勃勃的聯想、華為和小米將難以實現2015年1億部的出貨量目標。

  創新疲軟:噱頭大於實用

  當前我國的智慧手機市場可謂熱鬧非凡,這邊廂,華為、小米等國産手機廠商強勢崛起,加速出海開闢新戰場;那邊廂,樂視、360、格力、奇酷、ZUK等新興手機品牌層見迭出,甚至連三一重工也開始跨界造手機;此外,新力、三星、TCL等國際智慧手機製造巨頭仍佔有一席之地。

  為避免淪為這場淘汰賽的落伍者,在産品基本配置相近、市場又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各個手機廠商使出渾身解數:有的變薄,有的變色,有的變彎,還有的推出無邊框設計。譬如,蘋果在顏色上大做文章,從iPhone 5時代的黑白兩色向iPhone 5s時代土豪金的華麗轉身,下代iPhone或瞄準女性用戶添玫瑰金色。再如,努比亞Nubia Z9號稱“全球首款無邊框手機”、新近發佈的樂視手機亦把無邊框作為賣點。在外觀下功夫也罷,通過技術上讓手機變得更酷也好,手機廠商們往往致力於在創新上玩花樣,欲求有所突破。

  儘管紛至遝來的智慧手機讓消費者有些目不暇接,但手機廠商仍邁不出同質化的泥潭,很多産品往往只是曇花一現,行業發展步入瓶頸期。這類創新往往只是“拿來主義”式的微創新,實用性往往有待驗證,其更多的意義在於創新的噱頭,而對於諸多普通用戶而言,這些無謂的功能往往華而不實。究其根本,由於沒有準確把握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與習慣,手機廠商容易盲目模倣跟風,陷入“拼螢幕、拼像素”等怪圈,最終遭遇創新困境。

  深度創新:細節決定成敗

  微創新難以真正挖掘出市場潛力,對於廠商而言,市場飽和期是異常激烈的競爭的開始,也是市場洗牌的關鍵期,手機廠商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深度創新仍應是重點。

  需要明確的是,在日漸成熟的智慧手機市場上,一上市便能夠擁有壓倒性優勢的新産品已經少之又少。而在産品品質、性能都一樣的情況下,唯有用戶體驗更好的産品才能贏得更多客戶。正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提出設備創新的願景時所言,“解決用戶痛點、打造更個性化的人機互動,在網際網路+時代實現智慧互聯。”

  毋庸置疑,創新乏力的智慧手機已經找到了突圍方向:在2015年的智慧手機市場上,貼著護眼、語音操控、超長待機、專業拍照、專業音樂等標簽的産品競相上市。譬如,在近日舉行的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全球首款實現投影手勢互動的智慧投影手機亮相,打破了智慧手機螢幕的界限。該款手機應用內置鐳射投影儀,涵蓋放映、看視頻、彈鋼琴、繪圖等多種功能,實現了概念性的人機互動。用戶只須通過手機在任何物體上投影一個虛擬觸屏,便可進行鍵盤輸入,解決手機屏小、輸入不方便的痛點。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只有致力於提升用戶體驗的創新才能最終獲得市場認可。

  當前,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整體發展放緩,産品深陷同質化深淵中,手機廠商在創新方面顯露疲態,未來能否在外觀設計、用戶體驗、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挖掘潛力,能否將特色功能做精、做深,仍考驗著尋求突圍之路的手機廠商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