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小米等應用商店藏不良軟體 APP市場亂象頻生

  • 發佈時間:2015-02-12 11: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工信部日前發佈了201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電信服務有關情況通告。通告中稱,四季度,工信部組織對40家手機應用商店撥測篩查,發現不良軟體107款,其中鬧鐘精靈、哈哈拼車等軟體均涉其中。這些不良軟體來自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魅族應用中心等25家應用商店。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數據顯示,2014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首次超過電腦網民,達到5.27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手機網民規模已達5.5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機即時通信工具使用率首次超越傳統PC。手機網民的增長和手機使用率的提升,使得APP呈現井噴式增長,各類APP應運而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PP市場魚龍混雜,在手機應用商店中存在“盜版”“刷榜”等亂象,亟待多方攜手治理。

  107款不良軟體登工信部“黑榜”

  工信部通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工信部組織對40家手機應用商店撥測篩查,發現不良軟體107款,這些不良軟體涉及違規收集用戶個人資訊、惡意“吸費”、軟體自動向外發送短信、強行捆綁推廣其他無關應用軟體等問題。

  據悉,這些被曝光的不良軟體主要來自豌豆莢、小米應用商店、魅族應用中心等25家應用商店。發現問題最多的應用商店是木螞蟻應用市場。其中鬧鐘精靈、哈哈拼車等軟體均涉其中。

  可以説,APP是近幾年來迅速增長的新秀,這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密不可分。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全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已經突破8.71億。

  手機網民的增長和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的擴大,讓人們對便捷應用的需求變得尤為旺盛,這直接刺激了APP井噴式的增長。以App store為例,目前應用總數現已超過142萬個,應用軟體的日下載量在2014年11月就突破了80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42%。

  APP的火爆程度從中已然可見一斑。不少APP成本低,走紅後所帶來的廣告和分成效應不可小覷,利益的誘惑吸引了眾多開發者不斷涌入,甚至鋌而走險製作不良手機軟體,通過惡意“吸費”等來獲取利益。此次,被曝光的大量不良手機軟體便是佐證。

  小米等應用商店背後的“潛規則”

  從工信部此番公佈的結果來看,這些不良手機軟體多是從知名應用商店下載而來。

  拿小米應用商城來説,在2014年工信部二季度曝光的存在不良軟體的手機應用商店名單中亦“榜上有名”。據了解,小米應用商城于2012年6月正式上線,該軟體不僅內置於所有小米手機産品中,而且還是一個獨立的APP,可以安裝在其他Android手機中。去年11月,小米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已突破100億次,日下載量超過5000萬次。

  然而即便是這樣正規的應用商店都被頻頻點名,不僅如此,去9月,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還對小米應用商店進行了炮轟,引起各界熱議。其指責小米應用商店中存在未經授權的APP,另外還將本屬於付費下載的軟體免費提供給用戶下載,屬於“盜版”。雖然小米對羅永浩的此番言論不予評論,但似乎也在默認手機應用商店背後這個“盜版”行為的存在。

  除了“盜版”,“刷榜”則是國內應用商店存在的另一個大問題。手機應用商店作為移動網際網路內容分發平臺,在提供應用下載方便用戶生活的同時,還存在水軍刷榜、虛假評論等問題。一些大開發商通過刷榜,就能把品質一般,甚至劣質的應用推至應用商店排行榜前列。

  業內人士説,“盜版”“刷榜”已是手機應用商店裏的“潛規則”。而除此之外,應用商店中惡意軟體和病毒日益增多、用戶隱私保護漏洞頻出等問題也是越發明顯。

  APP治理需多管齊下

  APP市場的亂象已一目了然,整治手機應用程式之亂已十分必要。

  實際上,近兩年,對於規範移動終端,工信部已出臺多項政策。2013年11月,工信部發佈《關於加強移動智慧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機廠商不得安裝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戶資訊的軟體,以及給用戶造成流量消耗、費用損失、資訊洩露等不良後果的軟體。2014年4月至9月,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公安部、工商總局在全國範圍開展打擊移動網際網路惡意程式專項行動,督促應用商店落實安全責任,開展應用程式安全檢測,以加強對移動應用的監管。

  但是,僅靠相關部門整頓治理這樣的單點突破還遠遠不夠。作為APP的歸屬地——應用商店,必須把好檢測關。應該建立開發者真實身份資訊驗證、應用程式安全檢測、安全審核、社會監督舉報、惡意程式下架等制度,完善處置響應與反饋流程。

  同時,業內還認為手機應用商店之間可加大惡意程式黑名單共用合作,來共同治理手機應用程式之亂。據了解,目前網際網路協會等行業協會已開始組織移動應用程式開發者、應用商店、電子認證服務機構、移動智慧終端生産企業等開展技術驗證和試點工作,以探索建立應用程式開發者第三方簽名認證體系的可行性,實現應用程式的防篡改和可溯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