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手機代工廠董事長自殺背後:加工一台只賺2分錢

  • 發佈時間:2015-01-13 08:10: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張欽  責任編輯:書海

  

兆信3

  

此前發生的兆信員工討薪事件(非原文配圖)

  

兆信2

  

兆信員工討薪事件(非原文配圖)

  原標題:手機代工廠董事長為何自殺

  與原來大家都能有飯吃不一樣的是,近一兩年以來,手機代工廠商分化嚴重,能抓住大品牌客戶的廠家日子越來越好,但以往主要為小品牌代工的廠家開始吃不飽甚至根本沒飯可吃。據業內人士介紹,甚至還有的代工廠家只要不賠錢的單就接。

  剛剛進入2015年,國內消費電子行業又傳出壞消息。位於廣東東莞的兆信通訊實業有限公司因為資金鏈斷裂,公司董事長日前在深圳自殺,希望以此逃避經營困境。其實,這家以手機代工為主業的工廠所面臨的困境不過只是目前國內眾多手機代工行業的一個縮影,尤其在電子代工業發達的東莞、深圳一代,像兆信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只不過,兆信董事長沒有選擇跑路,而是在寫完一封絕筆信後自殺。

  事件

  多家手機代工廠資金鏈斷裂

  東莞兆信通訊的前身是深圳天維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8月,是一家專門從事手機代工生産的電子廠商。儘管生産規模已經不小,但兆信一直沒有自己的品牌,主要是為東南亞的手機品牌做代工生意。資料顯示,兆信在巔峰時期每年接受的訂單能超過300萬台,員工也達到兩千人。但由於目前市場形勢不好,手機訂單出現斷檔,導致上游元器件供應商的貨款填補不上,發生資金鏈斷裂,如今兆信僅剩下300名左右的員工了。

  兆信通訊的幾位股東目前已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兆信通訊結業清算。兆信通訊許多供應商正在等待清算的結果,據悉兆信通訊至少欠他們4000萬元的貨款。

  其實,近來遭遇危機的手機代工企業不僅兆信通訊一家。上個月,台資企業聚集的蘇州就有兩家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聯建科技和閎暉科技關門停産。聯建科技和閎暉科技都屬於當地大型企業,員工數量最多時都在萬人以上,其中聯建科技最多時能有兩萬多名員工。

  閎暉科技是台灣上市公司閎暉實業下屬企業,主要生産手機和汽車零件,包括各種手機按鍵、鎂合金手機外殼、汽車音響及其他塑膠零件等。從去年11月份開始閎暉科技就已經完全停産,並從當月底開始遣散員工,只剩下少數管理人員留守。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凈虧損達到了12.65億元新台幣。

  聯建科技也是一家台灣企業勝華科技旗下的子公司,曾經是蘋果手機的螢幕供應商,但從去年開始業務出現衰落。由於母公司勝華科技先期宣告破産,債權銀行申請對勝華科技及其子公司所有賬戶採取凍結保全措施,導致聯建科技資金鏈斷裂。去年12月5日,聯建科技也宣佈倒閉,最後剩下的3000多名工人也突然失業。

  現狀

  手機代工廠爭搶“養人單”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國內的手機代工産業最早從台灣興起,隨後逐漸轉移至生産成本更低的大陸,在電子零配件配套完備的珠三角地區相當普遍。最輝煌時期,一家中等規模的手機代工廠每年接單上百萬台並不稀奇。“當時還可以挑挑揀揀,至少要有兩個點的利潤才做,而且一單至少要幾萬台才接。”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的形勢已經完全不同,很多企業為了爭搶訂單不惜競相壓價。

  “現在能賺到一個點就算是很好的生意了!”這位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甚至還有的代工廠家只要不賠錢的單就接。他介紹,手機代工是勞動密集型産業,通常都需要上百人的規模,如何能把這些工人留住其實是很多代工廠最迫切的問題。如果接不到訂單,就要白供著工人的開銷,因此哪怕沒有利潤,只要訂單能維持住工人的開銷、保證生産線的運轉就解決了大問題。在業內,這種白忙不掙錢的訂單稱作“養人單”。

  問題

  雜牌山寨機代工廠“沒飯吃”

  其實像兆信這樣的手機整機代工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正是目前國內手機代工行業所普遍面臨的。據業內人士介紹,“與原來大家都能有飯吃不一樣的是,近一兩年以來,手機代工廠商分化嚴重,能抓住大品牌客戶的廠家日子越來越好,但以往主要為小品牌代工的廠家開始吃不飽甚至根本沒飯可吃。”

  所謂大品牌,是指像華為、小米這樣現在在市場上暢銷的品牌,更別提富士康代工的蘋果了。而對於多數以往只能為雜牌山寨手機代工的廠家來説,他們的生意空前冷清。其中原因則是這兩年市場上手機品牌的集中度正在快速上升,雜牌山寨手機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大牌的手機才幾百元一部,山寨貨的價格優勢立刻就被打掉了,根本賣不出貨!”這種市場形勢使過去以雜牌山寨手機為主要代工客戶的代工廠家開始吃不飽。此前曾有南方媒體爆出珠三角一些手機代工廠商因為沒活可做,為了搶奪客戶競相放出低價,有時甚至“加工一台手機只賺兩分錢”的生意都做。

  困境

  脆弱的手機代工行業賒銷模式

  除了訂單大幅萎縮外,導致目前手機代工廠商出現經營困境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這個行業經營模式本身存在的問題。據了解,手機代工行業的上下游基本都是賒銷模式,互相牽連,因此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波及整個産業鏈。按照手機代工行業的慣例,通常代工廠在拿到訂單後可以先獲得委託商30%左右的預付款,同時再以很小比例的預付款從上游配件商那裏獲得元器件的賒銷。這樣代工廠就可以先使用絕大部分的預付款開始滾動運轉,生産結束交貨後代工廠即可拿到全部的代工費用,這時再歸還上游元器件供應商的貨款。

  因此從整個運營鏈條來看,手機代工廠商其實並不需要任何流動資金就能維繫生産。但也正是這種資金鏈一環扣一環的緊張模式,使得其中一個環節出現紕漏就可能滿盤皆輸。據介紹,東莞當地此前就出現過委託加工商中途消失,導致代工廠生産出的手機無人收貨更無人付款,最終代工廠也沒有資金歸還上游配件商貨款,一環壓一環地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連鎖反應。“這次東莞兆信通訊出現的問題很可能就是如此,至少他肯定還欠著上游供應商的貨款!”一位行業人士這樣推斷。

  也正是這種資金鏈模式,使得一旦下游整機代工企業出現問題,上游像蘇州聯建科技和閎暉科技這樣的零部件代工廠或供應商就立刻被殃及池魚。反之的邏輯也是一樣,因此這條産業鏈上的上下游命運異常緊密,也就更加脆弱。

  分析

  技術提升加速代工廠淘汰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手機代工企業頻頻出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手機升級換代日益加快,新材料、新技術不斷被應用於製造環節,但很多傳統代工企業無法跟上一波又一波的變革潮流,最終被委託企業所淘汰。“現在代工企業太多,委託企業已經成為買方市場,所以代工企業的位置更加尷尬。”這位人士表示,其實從富士康為蘋果代工開始,已經顛覆了以往人們對代工行業的認識:原來代工主要拼的是成本,誰能控制住成本效率就能取勝;但富士康的例子證明代工同樣比拼技術含量,當有的産品人家能做出來你卻做不出來時,甚至代工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掌握住主導權。

  據媒體報道,上個月關門的蘇州閎暉科技長期以來主要是為諾基亞生産手機按鍵的,但當觸摸屏手機風行後,他們的業務自然受到沉重打擊,如果不能及時轉型自然就無法存活下去。另一家聯建科技也是一樣,其母公司勝華科技曾經為蘋果供應螢幕,當時都是iPhone4s以前的款式,但隨著蘋果推出螢幕更薄的iPhone5和iPhone6以後,他們的産品技術已經跟不上了,最終被蘋果剔出了供應商名單。他們也曾為小米供應過重要零部件,但最終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失去了供應商資格。當年聯建科技生意紅火時,為滿足蘋果的顯示屏需求大幅擴充的生産線,如今也全都變成了包袱。文/本報記者張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