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虛擬運營商用戶發展冷熱不均 2015迎來淘汰賽

  • 發佈時間:2015-01-12 10:31:00  來源:通信資訊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虛擬運營商從誕生至今已滿周歲。一年的時間裏,42家企業獲得了虛擬運營商試點牌照。行動通訊市場“新玩家”的出現讓人欣喜不已,但經過一年時間的市場考驗,虛擬運營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虛擬運營商用戶數超過了180萬,均攤下來一家虛商的用戶數量不足10萬,甚至離5萬也有差距。2015年是虛擬運營商發展的第二年,年底試點期就將截止,今年虛擬運營商將迎來新的一輪洗牌,各大虛擬運營商走合作共贏之路或是上策。

  各大虛商用戶發展冷熱不均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發放首批移動轉售試點批文,截至距今滿一週年。短短一年時間內,共有42家企業獲得了虛擬運營商牌照。在這42家企業中,既有有阿里巴巴、京東和小米等網際網路巨頭,也有國美、蘇寧、迪信通等零售連鎖航母,海爾和富士康等製造業精英以及巴士線上、蝸牛和星美影院等22個不同行業的代表也位列其中。如同虛擬運營商的構成形形色色一樣,各大虛擬運營商的表現也大相徑庭。

  在過去的一年,巴士線上、蘇寧互聯、分享通信、蝸牛移動等虛擬運營商,已經通過試水找到了各自的細分市場,如巴士線上用免費WiFi打造了公交上的O2O。不過,縱觀2014年,在42家獲得牌照的企業之中,僅有20家公開放號。至於全面放號的企業,只有蘇寧、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國美、巴士線上、蝸牛移動等寥寥數家。絕大部分用戶被巴士線上、蘇寧、國美、迪信通、蝸牛移動、阿裏、京東等企業所瓜分,其餘十多家仍原地踏步。

  根據各公司的統計,目前我國虛擬運營用戶總數超過了150萬,其中,蝸牛移動用戶超過70萬,是規模最大的一家,緊隨其後的是蘇寧、國美和阿裏,上述四家的用戶總數約佔整體市場的80%以上。其他已經商用的獲牌企業,分食剩下20%的用戶。而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虛擬運營商用戶數截至目前超過了180萬。實際上即使是180萬的數據,離三大運營商的數據也相去甚遠。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國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2.77億戶,虛擬運營商用戶數僅佔三大運營商用戶數的千分之一。

  虛商2015年末迎來“大考”

  在數十家虛擬運營商截至目前累計發展用戶不到200萬的用戶中,其中多以聯通轉售業務為主,其次電信,目前中國移動也宣佈虛擬運營商全面開放4G轉售業務,預計今年一季度陸續放號。不過由於2015年年底試點期結束後,國家將吊銷發展不佳的企業的轉售業務牌照。虛擬運營商市場將在今年進入最激烈的“白刃戰”階段。目前來看,大部分虛擬運營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些虛擬運營商負責人表示,“過去半年,虛擬運營商發展有高調宣揚的,也有低聲不語的,但心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觀望居多。”造成這樣的情況原因很多,

  首先,虛擬運營商牌照已經發放,但後續工作未做好,讓不少虛擬運營商處於觀望境地。首當其衝的是自身尚不完善。不少用戶的170號碼無法接收部分網站下發的驗證碼和短消息,一些虛商更是連計費結算系統、服務保障系統、卡號資源支撐等支撐平臺尚未建成。

  其次,國家鼓勵民企進入電信業,但卻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統一的發展標準,導致各行其道。有虛擬運營商人士坦言:“對於體量大的企業拿到牌照後並不等於要馬上規模發展,尋找模式是第一,而虛擬運營商的商業模式,42家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這也註定各家劃地為牢,難有良好産業環境。

  再次,批零倒挂問題尚未解決。隨著三大基礎運營商之間競爭的加劇,三家基礎運營商近期均下調了業務資費。尤其是基礎運營商大幅下調4G流量資費,使得流量的批發價顯得較高,甚至出現了批零倒挂的現象。目前已經有20家企業公佈了自己的套餐資費,賣點無外乎語音流量互換、流量不清零、主備號間流量共用。但是虛擬運營商的資費並沒有為消費者帶來想像中的低價,反而套餐價格要高出三大運營商同等服務的定價。這成為阻礙虛擬運營商誕生至今最大的攔路虎。

  最後,目前確實存在廣大用戶對虛擬運營商、增益通信産品的了解不夠,接受選擇也需要過程。

  虛商與運營商需積極探索新競合模式

  2015年已經到來,給予虛擬運營商的時間已經十分緊迫。虛擬運營商未來之路如何走值得關注。市場細分已經被認為是電信運營企業開啟未來盈利模式的主要支援手段。對於業務規模本就不大的虛擬運營商來説同樣如此。對此,分享通信董事長蔣志祥表示,“未來隨著電信市場的競爭,會有部分虛擬運營商退出市場,同時也會有新的虛擬運營商不斷進入,這是一個健康市場的正常現象。國內電信市場足夠大,新的市場需求也會不斷出現。虛擬運營商一定要堅持精耕自己的細分市場,堅持創新優勢,相信會有相當數量的虛擬運營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且發展壯大。”

  至於如何發展,蘇寧互聯副總經理王帥坦言,簡單照搬基礎運營商肯定沒有出路,出路肯定在於擊中用戶需求的新品類和新産品。實際上,每家虛擬運營商都有各自的優勢業務領域和商業模式特色,很多虛擬運營企業應以差異化的發展策略作為轉售業務立足點,鎖定特定用戶群體市場。如以阿裏、京東和蘇寧為代表的電商企業著力宣傳套餐資費和自有業務的結合,並向用戶提供購物、金融理財等特權,進一步擴大品牌在終端用戶的影響。愛施德則與安邦保險、起點中文網合作,用戶只要用170號碼,就可以免費看書、買保險,這種特權認證的方式也增強了用戶黏性。

  不過總體來看,虛擬運營商的發展離不開基礎運營商的支援,如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所言:“虛擬運營商本質是一個代理商,卻要做出自己是主導運營商競爭對手的樣子,動不動説顛覆,把自己的合作夥伴,最後搞成對手。”在接下來一年中虛商或許需要擺正姿態,強化與基礎運營商的合作,未來才有出路。虛擬運營商和三大運營商加強彼此間的合作,積極思考和探索數字經濟環境下的競爭與合作模式,合力打造流量經營體系或能實現雙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