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高通反壟斷結果將公佈 手機廠商告別免費時代

  • 發佈時間:2014-12-03 08: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日前,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國家發改委針對美國晶片商高通公司開展的反壟斷調查已滿一年,調查結果已經完成,近期將向外公佈。“除了罰款、降低專利授權費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權協議’也在其中。”該人士透露。

  “反授權協議”是高通公司利用自身的專利優勢迫使手機廠商簽訂的不公平合約,根據這項協議,使用高通晶片的手機公司,必須將所持專利授權給高通,並且不得以此專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戶徵收專利費。隨著這項協議的取消,國內手機廠商拿起專利作為競爭武器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

  “不過,即便發改委對高通的處罰取消了反授權,為大陸廠商打專利戰推翻了壁壘,但這並不意味著專利戰會立刻到來。”手機聯盟中國秘書長王艷輝昨日對記者表示,這只能説有專利的廠商有權利去告其他廠商,但由於大陸智慧財産權侵權的判罰力度較弱,起訴更像是一個威懾手段。

  告別高通“保護傘”

  牽動國內手機産業的高通公司在華壟斷案正在接近尾聲。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高通案件結果已出,目前正在等待審批後宣佈。

  去年12月13日,發改委對高通進行反壟斷立案調查,並在今年7月明確對高通的調查包括“以整機作為計算許可費基礎”等七項內容。

  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在一些問題上,高通公司承諾作出整改,並請求發改委中止對其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幾個月前,發改委官員透露,“高通反壟斷案”已進入最後處罰階段。業內猜測,罰金超過10億美元,創造新的紀錄,高通可能同意大幅調整其專利許可模式。

  2014年會計年度第四季財報,高通季收入66.9億美元,與上季相比減少2%,營業利潤與上季相比下滑4%,凈利潤則下滑15%,每股收益下滑15%。高通在第四季重挫,主要即因為反壟斷調查,除了中國大陸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都開始調查高通的授權與晶片業務。

  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除了罰款、降低專利授權費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權協議”也在其中。

  據了解,所謂“反向專利授權”,是指有專利的廠商在購買高通專利時,必須將自有專利同步授權給高通,這樣其他購買高通專利的廠商可以免費使用他人專利。這項協議意味著,即使一些手機廠商使用了別家廠商的專利,只要採購了高通公司的晶片,就不用擔心專利的收費問題。實際上,這等於給一些缺少專利的手機廠商帶了一頂保護傘,以至於放縱這些手機廠商在産品的研發過程中,並不會在專利問題上作出相應的規避。

  顯然,這樣的規則對於缺乏專利的新興手機廠商小米、OPPO等是有利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華為獲得的專利授權量近3萬件。截至2013年底,中興通訊在全球專利擁有量超過5.2萬件,累計專利授權量已超過1.6萬件。在這個數字上,小米發明授權僅有10項,OPPO有103項。

  不過,隨著這條協議的取消,未來手機廠商們之間的專利價值將會逐漸凸顯出來,專利戰將有可能隨時開打。而在此前,有業內傳言,已有部分廠商向同業的廠商作出交涉,想就專利授權問題展開收費談判。

  廠商態度不一

  事實上,專利從去年開始就成為國産廠商圈內熱議的話題。目前國內手機市場放眼望去,拼外形、拼工藝、拼配置、拼價格的硬體戰已經越來越沒看點,當産品同質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時,廠商急需一個新的行銷點,而專利則是一把利器。

  但是否會針對專利問題在未來發起訴訟,各家廠商態度不一。

  中興通訊方面對記者表示,中興通訊是國內專利積累最豐富的廠商之一,我們尊重有利於終端産業健康發展的智慧財産權保護行動。但對於是否會發函針對專利問題開打,並無正面回應。有接近中興人士對記者表示,有智慧財産權的公司應該享受專利紅利,而專利缺失的公司也必須為自己的短板買單,當然,專利領先者不能放鬆,競爭只是剛剛開始。

  言下之意,在未來中興並不會放棄專利訴訟的權利。

  而華為則向記者否認了曾向國內手機廠商發過律師函,也表示未來不會針對此事進行相關訴訟。此前,微網志實名認證為華為智慧財産權部部長丁建新發文稱“我們此前沒發過函”。同時他指出華為IPR的首要任務是保衛自身業務安全,構築公平健康的商業環境。

  而在今年德國消費展上,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則向本報記者表達了對專利問題的態度。

  “華為採取的方法是交換專利,中國的廠家沒有專利到歐洲來真的會把它們玩死掉的,沒有專利不能到歐美市場來,來了只能死,你現在掙的一點錢將來都會退回去。”余承東對記者説。他告訴記者,歐洲市場對專利的重視度很高,在沒有形成規模的時候可能不受重視,但一旦形成規模以後,馬上各種專利的收費就非常高。

  對於是否會對其他手機廠商發出專利函,酷派副總裁曹井升則對記者表示,手機要發展,國內的廠商之間要有一定的合作形式。

  “今年應該是國産企業走向海外的一年,明年應該是突破的一年,我相信明年發展得更快,我建議國內企業還是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一起把海外市場做下來。國內廠商爭鬥沒有多麼大的意義。”

  曹井升對記者説,酷派的專利是足夠的,包括在雙待機上、通信、多媒體等發明專利很多。不過他向記者坦言,像蘋果、三星專利官司打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涉及到很深的東西。“每次評判時,找一個點就結束了。”

  邁過“專利坎”

  “中國大陸對於智慧財産權侵權的判罰力度較弱,即使一方最終訴訟失敗,所受處罰也比較輕,相反,起訴方還要面臨鉅額的訴訟費用,這種投入産出上的不合算,成為海外專利擁有者在中國使用訴訟手段解決專利授權問題的主要障礙。”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説。

  他表示,國産手機廠商在國內相對相安無事,也是高通保護傘發揮的功效。

  不過從今年開始,中國專利訴訟的客觀條件已經逐漸具備:政府高層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了智慧財産權、專利的重要意義;專門的智慧財産權法庭也在北京、上海、廣東陸續籌建和設立。酷派副總裁曹井升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適宜專利訴訟的環境正在形成,整個政府包括行業已經開始認識到專利,並重視它,這對於專利相對比較少的企業肯定是有壓力的。

  而相比于高通反壟斷案件的結果,另一個專利訴訟案件也會在未來加大廠商對專利的重視度。

  諾基亞首席執行官拉吉夫·蘇裏(RajeevSuri)日前在分析師會議上確認,諾基亞未來不會直接製造手機,不過他表示,諾基亞正考慮提高專利授權費。根據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網站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11月26日,諾基亞的專利檢索總量為12121件(條),諾基亞的發明公佈數為3955件,諾基亞的發明授權數為3647件,諾基亞的實用新型數為33件,諾基亞的外觀設計數為1042件。

  與之講話相關的一個背景是,諾基亞在國內對方案設計廠商華勤的訴訟仍在繼續。

  2010年12月,諾基亞起訴華勤公司8起專利侵權,包括“帶有照相機的行動通訊裝置”、“通信終端”、“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用戶設備、蜂窩無線電網及其中的位置更新方法”、“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等手機基礎技術專利。經過漫長的審理,案件于去年7月一審宣判,諾基亞敗訴,“選擇數據傳送方法”等專利被宣告部分無效。

  “過去幾年華勤利用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權利,已經將諾基亞起訴自己八個專利中的五個通過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的正當途徑無效,目前諾基亞起訴華勤的訴訟已經打到國家最高法院,預計未來一兩年會有結果。”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在前幾年,手機中國聯盟代表超過30家手機品牌及設計公司與Nokia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專利授權談判,可惜最終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他告訴記者,諾基亞實際在緊鑼密鼓重新規劃專利業務,已經有多家中國手機公司收到了諾基亞發出的律師函。在他看來,諾基亞與中國手機廠商的博弈,相當程度取決於諾基亞訴上海華勤公司侵權案的結果。

  根據研究機構ValueWalk統計,包括蘋果、三星、HTC、微軟、黑莓、LG、新力、摩托羅拉、華為等近40家公司都須向諾基亞繳納專利授權費。

  “專利的問題在高通案件結束後未必會在短期形成什麼影響,但長遠來看對於一家致力進入全球市場的大陸品牌,專利這道坎是必須要邁過的,專利不夠可以購買,一個專業的專利運作團隊則是必需,否則市場空間會受到局限。”王艷輝對記者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