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中移動實驗“免費短信” 告別一條一毛錢時代

  • 發佈時間:2014-11-03 09:31:21  來源:光明網  作者:郭曉峰  責任編輯:湯婧

中移動實驗“免費短信” 告別一條一毛錢時代

  記者獲悉,中移動正在推進的融合通信業務即將上線,該業務將把傳統短信、彩信轉變為基於數據流量的“新消息”服務,這意味著今後手機發送短信一條收取一毛錢的資費體系將成為過去,而改用按流量計費。如果這一模式運營成熟,傳統短信無疑將進入“免費”時代。

  據了解,中移動融合通信業務將在今年年底前正式上線,其初期用戶發展目標是2000萬戶,爭取2015年年底前實現全面商用。

  可在WiFi下發短信

  短信是最基礎的行動通訊服務。20年前,世界上第一條短信在英國沃達豐的GSM網路上通過電腦向手機發送成功,自此短信登上了時代舞臺,成為每一個移動終端必備的基礎功能。

  過去十餘年間,短信一直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通信方式之一。即使短信近兩年受到微信等移動網際網路OTT服務的衝擊,去年春節期間的拜年短信仍然達到300億條之多,按每條資訊0.1元計算,7天內通信運營商們坐收30億元。有人這樣評價:“看似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商業模式,居然紅火了超過整整10年,這在IT界幾乎是絕無僅有。”

  但長期以來,這些基礎通信業務未有升級,其功能單一、體驗受限,已無法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加上來自移動網際網路OTT等業務的衝擊,曾經被尊為“拇指經濟”如日中天的短信業務再無風光可言。

  中移動近日發佈的前三季財報顯示,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眾多分析人士持續唱衰運營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力和應變力,短信業務的表現被首當其衝被拿來佐證觀點。

  運營商不得不籌謀轉型。2014年年初,中移動宣佈將通過“融合通信”構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新的業務入口,其將從運營商的層面直接整合手機終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動網際網路的體驗,直接支援類似微信的OTT業務,這一舉措被業內解讀為:放棄短信,擁抱融合通信。

  中國移動今年二季度開始啟動融合通信的實驗室測試,第三季度開始推動5個城市外場測試,主推三大核心功能:新通話、新消息、新通訊錄。目前內外場測試已基本結束,距離正式上線已越來越近。

  從記者掌握的産品資訊來看,下一代融合通信通過升級終端上原有的通話、短/彩信和通訊錄三大通信入口,在保護用戶原有通信習慣、繼承運營商基礎通信業務全球可達性和電信級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形成以“新通話”、“新消息”和“新聯繫”為核心、功能完善、體驗優良的基礎通信服務。

  其中,“新通話”以VoLTE為核心,增強用戶通話品質和體驗;“新消息”以RCS為基礎,無縫融合多種媒體和消息格式,無縫與傳統短/彩信互通;“新聯繫”以真實手機號碼為前提,構建全新的社交、公眾資訊服務入口。而下一代融合通信將主要以終端原生方式(Native,即終端在出廠時就已具備融合通信功能)存在,用戶無需訂購業務和下載應用即可便利使用。

  而友好的UI/UE是下一代融合通信服務成功的前提,中移動將制定融合通信終端UE指南並提供UI參考設計,指導終端廠家開發,以保證終端間業務體驗的一致性。

  簡而言之,以後中移動出售的手機將會自帶融合通信業務,用戶無需下載即可使用。機內的短信、語音、通信錄圖標點開後便是一個社交網路。即便手機裏面沒有號卡,也可通過免費WiFi發送短信。

  目前,該業務進入最後的資費體系設計階段,其將支援預付費、後付費兩種用戶付費方式,用戶只需要選擇具體套餐即可,但不會再有以往短信限制的數量以及超出後的收費,中移動會提供統一的數據流量資費包。

  據悉,初期上線的融合業務僅對短信業務實現了融合,語音和通訊錄將在後續版本升級過程中完成,且中移動融合業務暫時不能與電信、聯通用戶互通。

  運營商革了誰的命?

  融合通信作為現有通信服務的平滑升級,肩負著繼承和發展運營商基礎通信服務、對標移動網際網路、提供全方位資訊服務的歷史重任,是中國移動重點投入、大力發展的核心戰略型業務。但同樣也是對運營商自有業務的革命。

  從融合通信所強調的功能亮點來看,用戶不需要單獨安裝其他應用就可以直接像微信一樣發送文字、圖片、位置等,而且沒有數據網路情況下可以通過短信發送。這些功能等於廢掉了傳統的短信業務。

  對於流量敏感的用戶,如果這種基本通信服務和微信的體驗相差不多,則可以省去一些流量費,使短信發送量大大增加,從而朝向運營商希望轉型的數據業務方向發展:與其被OTT革命,不如先自我革命。

  據記者了解,中移動的融合通信業務一直是由集團數據部主抓,廣州網際網路基地負責執行。而近期中移動的網際網路公司正在籌劃中,這也意味著將來融合通信的業務將由網際網路公司負責運營。

  之前,中移動也曾推出過類似微信的業務,如飛聊、Jego等,但都因産品迭代型較差,無差異化而中途夭折。此番融合通信平臺則是打破了基於表面應用的創新,而是基於底層的通信業務的變革。

  中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在近期公開表示,“當短信被微信等新的社交媒體服務取代的時候,並沒有給電信行業帶來生存的壓力,反而加速了電信行業的發展。”

  有運營商人士指出,除了産品本身之外,運營商的融合通信能否成功還取決於免費和合作。免費,毫無疑問是移動網際網路吸引用戶最有效的手段,前期的融合通信業務免費是關鍵,雖然有固定流量套餐,但對用戶而言,打破了以往發送短信收費的概念很容易吸引用戶,但要想規模化還需要和其他兩家運營商合作,形成互聯互通,發送無礙,接收無礙。

  其實早在幾年前,融合通信就被業界看好。2012年2月,歐洲五大電信巨頭聯合推出joyn業務,提供消息、語音、圖文和視頻等具備富媒體功能的即時通信。2012年年底,西班牙三家電信運營商面向當地用戶推出了joyn,而後三家南韓電信公司開始跟進joyn。

  然而,儘管有多家電信運營商、系統設備商和終端廠商加入融合通信的陣營,最終的結果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原因則是互通問題沒有解決好。

  如今,新的融合通信能否為運營商帶來更大收益,以及更好的應對來自OTT的競爭擠壓則需要時間去驗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