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國産手機預約數頻造假 玩行銷噱頭只能舍本逐末

  • 發佈時間:2014-10-23 11:13:00  來源:通信資訊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因“網際網路約架”風波而著實“火”了一把的錘子手機,本打算乘勢來個閃亮登場,怎料在正式發售之前遭遇“信任危機”。有網友發現其在天貓電器城上的用戶預約數存在水分,頁面顯示的數字為實際預約數的三倍,從而再度把錘子手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近幾年,國産手機興起了搶購風潮,甚至出現了“一機難求”現象。廠商採用預約手段調動消費者的胃口無可厚非,但頻頻被曝出的數字造假、私自串貨、甚至養肥黃牛等怪相,令國産廠商陷入了輿論漩渦。作為手機廠商本應以消費者為主體,而玩慣饑餓行銷策略的商家似乎本末倒置,一心只求銷售量,在舍本逐末的道路上已越走越遠。

  國産智慧機現“數字門”

  近日,錘子科技宣佈,其智慧手機SmartisanT1 4G版現貨于10月18日零時起正式發售,同時天貓的“錘子科技官方旗艦店”也于同日開張。但就在當天,一網友曝出錘子手機在天貓上的預約人數造假,網頁顯示的預約數量被人工設定乘以“3”,隨後引發軒然大波。而在此之前,曾有網友發現錘子手機T1 4G版在天貓預售界面中的預約數量在整數後出現了0.5,這意味著有半個人預約了錘子手機,令人費解。手機預約再次成為了眾矢之的。

  自從小米手機F碼“橫空出世”後,國産手機廠商都跟風玩起了預約招數,一些以高配置低價格為賣點的産品,在數秒內被搶購得一乾二淨,甚至還出現了“0秒售罄”的事件。而對於這些數據的真實性,不斷受到業內人士的質疑。

  前不久,小米就因“數據不實”被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處以60萬元新台幣罰款。根據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台灣小米在去年12月9日、12月16日與12月23日共舉辦三次網路搶購活動,宣稱上述三次搶購分別在“9分50秒”“1分08秒”、“25秒”內售罄。而據調查,小米宣稱分別開放購買的10000台、10000台、8000台紅米手機,與實際開放購買的數量並不符。從高呼要成為中國的蘋果,到以刷數據,靠數據作假維持銷量和品牌的提升,小米這般行為也折射出了國內手機市場的虛假繁榮。

  國內手機市場“饑餓行銷”風靡

  從小米到錘子,國産手機都跟蘋果學起了“饑餓行銷”手段,讓消費者飽嘗“看得到買不著”之苦。所謂“饑餓行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産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像”、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近年來,在國內手機市場“饑餓行銷”如此風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近年來,國産手機在智慧手機市場做得風聲水起,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國産手機廠商與蘋果、三星的差距正進一步縮小,這四家企業已經全部進入全球智慧手機銷量排行前十的行列。同時,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也愈演愈烈,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手機品牌,不僅有百度、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佬來攪局,而且也有其他業界的個體投入了這場戰爭躍躍欲試。不過,中國手機市場也正在走向飽和,很多商家迫於競爭壓力,或已深陷價格戰泥潭,或徘徊在企業生死邊緣,無法掩飾面對市場競爭壓力的焦躁。在這種情況下,饑餓行銷便成了許多廠商樂衷的促銷手段。

  第二,目前國産手機搶購蔚然成風,不僅如此,還要提前預約才有搶購資格,廠商哪怕備貨充足,也一定要擺出搶購的架勢來。這是因為手機廠商深諳饑餓行銷之道,為了吸引更多的關注,刻意控制出貨量,通過吊起消費者的胃口來換得關注度,營造出産品緊俏的假像,來維持産品的較高售價。而大部分不需要交錢的預約就存在漏洞被注入大量水分,預約人數可能會比實際銷量高數倍、數十倍乃至上百倍,商家製造出供不應求的感受吸引用戶,再加上線下渠道的刻意佈置和烘托,線上數據的大肆宣傳,從而增加産品的銷售量。

  第三,國産手機控制産能或産能不足,特別對於新産品來説,生産過程很容易發現工藝上的新問題,需要不斷調試。比如錘子手機在量産之初,便遇到了産能問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無法確定手機的具體發貨時間。也有人認為,錘子手機量産少、價格高,打的正是饑餓行銷的牌。

  “説得好不如做得好”

  對於錘子手機的“數字門”,到底是天貓自身的數據庫出現問題,還是錘子官方自行調整了預售數字,現在是雙方各持一詞。不過,數據造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似乎已然成為手機行業內部的潛規則。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有從眾心理,總是以為銷量好的商品更為可信,而這也導使手機廠商製造出數字泡沫,而這個數字巨大且無需承擔法律和道德風險,在利益的驅使下,廠商們對炒作數字樂此不疲。

  但是廠商頻頻使出訂機預約的行銷花招,甚至不惜虛構銷量造成虛假繁榮,把消費者置於一旁,本末倒置忽略了産品本身。歸根結底,數據造假就是一種欺騙廣大消費者的行為,是廠商之間惡意競爭的結果,如果這種造假的現象繼續存在,傷害的就是眾多普通的消費者的利益。而一旦消費者疲勞于饑餓行銷,火爆預定的背後並沒有名副其實的産品或者良好的使用體驗,最終廠商也難免會落得個被消費者和市場拋棄的悲慘下場。

  要知道,過硬的手機産品品質永遠是最可靠的銷量保障。俗話説“説得好不如做得好”,數字宣傳得再漂亮,也不如踏踏實實地做好産品。通過數據造假來刺激用戶消費,畢竟只是一時之計,不能長久。要杜絕數字造假,只有廠商從自身抓起,嚴於律己,同時也要有相關部門介入,遏制肆無忌憚製造虛假數據的行為。

  國産手機如今被冠以“逆襲”之名,正站在大洗牌的懸崖邊上,是沉溺于靠行銷手段博眼球還是砥礪磨劍練好內功,結局不言而喻,相信廠商能做出更為明智的抉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