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落地:三年轉網率0.27%

  • 發佈時間:2014-09-23 08:11:22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陳寶亮  責任編輯:書海

  

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落地:三年轉網率0.27%

  

見習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道

  9月20日,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終於在江西、湖北、雲南落地。

  這是工信部第二批實施攜號轉網。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在天津、海南啟動第一批攜號轉網試點。攜號轉網指用戶可以在不更換移動號碼的情況下,轉為另一家運營商的用戶,此舉有利於電信市場競爭、提高運營商服務水準、提高號碼資源利用率。

  但9月20日以來,多家媒體報道稱“攜號轉網雷聲大雨點小”、“用戶多持觀望態度”。家住武漢光谷的李先生向記者證實:“週六(9月20日)上午11點左右,市中心最大的移動營業廳裏只有幾個人諮詢攜號轉網,而旁邊的電信、聯通營業廳攜號轉網專櫃無人問津。”

  第一批試點城市天津、海南的情況與此雷同。據天津運營商人士透露:“目前天津最大的營業廳每月申請攜號轉網的用戶約幾十個,成功的更少。”據記者了解,截至2013年7月,天津、海南兩地成功攜號轉網用戶只有6萬左右。兩地總移動用戶約2200萬,攜號轉網累計成功率為0.27%。

  武漢李先生告訴記者:“轉網要走30多個流程步驟,而且,轉網之後號碼綁定的銀行、保險、會員卡等資訊通知都收不到。”此外,由於三大運營商網路制式不同,大部分用戶轉網之後還需要更換相應制式的手機才能享受服務。

  “從政策制定開始,這些問題都已經預料到。但沒有人針對這些問題做出政策改進,直至今日,仍未解決。”參與攜號轉網的中移動某高層人士告訴記者。

  “非對稱管制”定位

  攜號轉網曾經萬眾矚目。大量用戶希望無需換號即可更換運營商,電信、聯通希望借機從佔據70%市場份額的移動手中搶奪用戶,而工信部則可以實現“維護消費者利益”、“平衡市場格局”的雙豐收。

  2008年,工信部向天津、深圳下發“號碼可攜帶”文件。但直到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方才正式啟動攜號轉網試點,試點城市則變更為天津、海南。

  “最早向工信部推動攜號轉網的就是聯通、電信,因為當時的形勢對他們太有利了。”上述中移動人士告訴記者:“2008年,三家運營商的實力差距太大,雖然他們(聯通、電信)3G優勢非常明顯,但也沒有信心。所以推動工信部出臺攜號轉網政策,實施‘非對稱管制’。”

  非對稱管制,是電信行業保護新進弱勢運營商、平衡市場競爭的管制措施,國內的非對稱管制政策包括“非對稱結算”、“互聯互通”、“業務限制”、“單向攜號轉網”等等。

  2009年,移動、聯通、電信的移動用戶比例約為7:2:1。拿到WCDMA、CDMA2000牌照的聯通、電信,有希望借助3G在網路、終端等多方面的優勢挑戰移動的霸主地位。“此時,攜號轉網的目的就是讓移動的2G用戶快速轉變為聯通、電信的3G用戶。”中移動人士稱:“這個政策,只有移動處於不利地位。”

  據記者了解,當時中國移動提出了很多訴求,但最終,除了“支援TD,157、188專屬號段不在轉網之列”的條件之外,其他的全被否決了。

  2010年底,攜號轉網業務在天津、海南試點,其中,海南地區為單向政策——“只允許用戶從移動轉向電信、聯通”。

  “在天津,試點的第一個月,從移動轉向聯通的用戶數是聯通轉移動用戶數的4倍。”天津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而且,都是高價值用戶。”

  轉網率低至0.27%

  當時,從移動轉向聯通的用戶分為兩類:衝iPhone 4來的不差錢用戶、被“3G+寬頻”吸引的高粘性用戶。

  任何一個市場、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坐視高價值用戶流失。“三家運營商都坐不住了。”天津運營商人士回憶,在見識了攜號轉網的威力之後,移動向全天津移動用戶發送業務短信,用戶只需要回復短信,就可以每個月免費獲得10元錢。“因為政策規定,合約內用戶不能轉網。通過政策漏洞,移動強留用戶。”

  當然,聯通、電信也沒閒著。“一方面向移動學習,限制用戶轉出;一方面給轉網用戶提供更優惠的套餐,搶移動的用戶。”

  攜號轉網開始走樣了,申請攜號轉網的用戶經常被以各種各樣的自己不知道的理由給拒絕。“投訴電話開始激增。”天津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天津通信管理局視察過好幾次,但因為三家運營商都這麼幹,最後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結果,又出現了很多限制手段。”

  “高消費用戶、'888'、'999'等等靚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你走的。”他透露:“而且,攜號轉網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解決不了,用戶轉網之後,銀行、網站、航空、支付寶等等短信提示就收不到了。”

  根據工信部部長信箱2013年7月公開資訊,天津、海南兩地成功攜號轉網用戶在6萬左右。而兩地移動用戶總數約2200萬,攜號轉網率為0.27%。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號碼可攜帶:國際經驗及其啟示》文章指出:監管成熟、強勢的香港地區至1999年實施攜號轉網,2001年其攜號轉網成功率高達32%,此後多年均保持在10%以上;而監管力度弱、宣傳不足的歐盟地區,攜號轉網使用率為2%。

  上述中移動人士認為,國外攜號轉網政策,有細化的規則、需求、流程的,而且機制是不斷完善的。而在國內,沒有跟上。

  政策要跟上

  “其實,只要主管部門嚴格監管機制,我們是不敢設置限制門檻的。”天津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2013年初,工信部會同國務院等五部委在電信行業開展“糾風工作考核”,要求運營商百萬用戶申訴率季度不高於20人次、年度不高於70人次。違規者,“在國務院會議上通報批評,並取消其年度電信服務評比表彰資格。”

  由於攜號轉網的投訴過高,天津三大運營商全部被通報批評,投訴率高居榜首。

  現在,天津三家運營商已經取消了所有的限制門檻。但是,用戶對攜號轉網的熱情已經淡去,“天津最大的營業廳,每個月申請攜號轉網的用戶不到100,成功率也比較低。”天津運營人士分析:“如今,iPhone不再稀缺、三家運營商4G服務差距不大,而對用戶來説,號碼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很多。”攜號轉網的意義似乎沒有當初那麼大了。

  近幾年來,運營商在攜號轉網上投入了很多網路支撐成本,相互之間的競爭更是帶來了海量的行銷支出、客服成本。“但這些投入並沒有給用戶帶來服務品質的提升、價格的優惠。”中移動人士指出:“這些都是內耗,電信行業已經過度競爭。”

  “上個月,工信部電信管理局在江西、湖北、雲南三地,組織進行攜號轉網測試。但流程、機制,還是沿用最初的那套,只是測試電話、短信是否打通,沒有考慮其他業務。”上述中移動人士認為,政策制定於2G時代,當時手機主要用途為電話、短信。“但現在都4G了,業務更新換代、號碼意義也早已不是當初。”

  需要指出的是,攜號轉網仍在繼續,在江西、湖北、雲南試點之後,下一步還將擴大號碼攜帶試驗範圍。(編輯 盧愛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