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手機“合圍”洋品牌 小米聯想衝擊銷量第一
- 發佈時間:2014-08-22 07:37:05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王磊
近日,隨著IDC、易觀國際、Canalys、賽諾等市場調研機構相繼發佈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調研報告,一場有關究竟誰是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第一的好戲濃重上演。
IDC的數據報告顯示,聯想在二季度登上了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第一寶座,但Canalys的報告則指出小米才是真正的第一,但在另外兩家機構——易觀國際和賽諾的報告中,昔日的“老大”三星則仍然保持著領先位置……這種機構數據打架的現象過去甚少出現。
但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在銷量狂漲的同時,小米、聯想等國産品牌和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在盈利能力上還有著很大的差距。隨著國産手機品牌在品牌建設和軟體、服務等相關方面的創新,也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同。
機構數據打架三星第一名地位堪憂
根據最早發佈的Canalys的調研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機的銷量達到1499萬台,位列第一,三星則以1323萬台排第二,聯想以1302萬台居第三,隨後是宇龍酷派的1272萬台以及華為的1186萬台。但在國際知名的IDC的調研報告中,二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分別是聯想1302萬台,小米1294萬台,酷派1202萬台,華為1186萬台,三星1026萬台。
和Canalys的數據相比,IDC統計出的聯想和華為的出貨量沒有出入,但小米和三星的出貨量則大相徑庭。在IDC的報告中,三星甚至已經“跳水”到了第五位,形勢頗為嚴峻。不過在隨後亮相的賽諾和易觀國際的報告中,三星挽回了不少顏面,因為這兩家機構的統計結果顯示三星仍然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出現這種數據打架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各家機構的統計方式方法不同,有的機構只統計出貨量,有的機構則主要調研銷量,而且數據來源、採樣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最終數據出現一定的差異很正常。”廣州出雲諮詢分析師劉正昊向記者表示,即使這樣,過去這種數據打架的狀況也很少見。
“這只能證明目前智慧手機市場的競爭十分膠著,但無論那份報告,我們都能看出,國産手機廠商的地位已經大幅增強。尤其是在銷量指標上,過去一騎絕塵的三星已經需要直面小米、聯想等廠商的挑戰了,最終勝負可能在三、四季度就能揭曉,且三星的贏面似乎不高。”劉正昊表示。
銷量大利潤薄國産機盈利尚有差距
劉正昊表示,之所以不看好三星手機,主要是因為目前智慧手機市場正在進入增長放緩的階段,尤其是歐美成熟市場和國內一二線市場甚至還是出現飽和現象,而在海外新興市場和國內三四線市場,消費者對於性價比要素越來越看重。“這使得性價比優勢明顯的國産手機的機會得以放大,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就銷量而言,500—2000元價位的智慧手機是銷量主力,而這部分市場基本被國産手機所佔據”。
深圳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也表示,在目前Android系統智慧手機硬體平臺已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國産智慧手機“高配低價”戰略,已成功從三星手中搶回不少份額。“隨著高通、聯發科硬體平臺的成熟,國産手機的品質大幅提升,加上運營商渠道、軟體服務本土化和社會化行銷等優勢,國産手機的市場品牌力和美譽度有了明顯的提升”。
楊群同時也指出,雖然國産手機的銷量“芝麻開花節節高”,而且全面壓制洋品牌的勢頭明顯,但在盈利上仍有著很大差距。以三星為例,其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移動部門當季營收約為270億美元,利潤則約為43.5億美元,季度期內全球智慧手機銷量7430萬部,折合人民幣每部平均售價約為2237元。
與之相比,聯想二季度智慧手機銷量雖然有1580萬台,但包括平板在內的移動設備業務總營收才只有17億美元,平均單價還不到600元。即使是人氣超高的小米,上半年手機總銷量2611萬台,營收也不過330億元人民幣,約為53.7億美元的,平均單價也不過1264元左右。顯然,在銷量狂漲的同時,小米、聯想等國産品牌和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在盈利能力上有著很大的差距。
集體發力4G市場中國移動今年賣1億台
“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的能力缺失,是國産手機盈利不強的關鍵原因,”楊群稱。不過他同時也表示,在方興未艾的4G市場,國産手機廠商的“溢價”能力正在得到增強。
一方面是國內主推的TD—LTE的4G標準自主技術含量較高,國産廠商的專利費支出在近期國家有關部門強力反壟斷的情況下有望得到合理控制。另一方面,不少國産手機品牌在品牌建設和軟體、服務相關方面的創新,也越來越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同。這些都將會對國産手機的後續發展形成利好。
據了解,在4G市場搶跑的中國移動,今年計劃銷售1億部智慧手機,其中千元級別的智慧手機將佔據絕大部分份額,而這方面成本控制能力較強的國産廠商顯然受到了更多的青睞。
賽諾數據顯示,今年7月的4G智慧手機市場中,國産品牌酷派以15.78%的市佔率實現了連續三個月排名第一,而另一家國産品牌OPPO也在7月超越了三星,成為國內4G智慧手機市場的第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二的OPPO的主力銷售渠道甚至還不是運營商渠道,而産品售價普遍在2000元以上。
“這種情況顯示,國産手機已經初步具備了對洋品牌‘高低合圍’的能力,而隨著4G手機從今年四季度放量增長,國産手機廠商的主流産品線將全面切換為4G産品,其品牌力的增強和銷量的激增,將會産生更好的協同效應,從而真正實現國貨當自強的夢想。”楊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