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華為拋棄超低端産品 發力電商和社會渠道

  • 發佈時間:2014-08-18 15:14:10  來源:光明網  作者:孫妍  責任編輯:湯婧

  近日,華為終端CEO余承東透露,華為下半年將砍掉80%以上的機型,總機型不會超過10款。另外,華為將不再做超低端機型,準備重點發力電商渠道和社會渠道,而運營商渠道比例將壓縮到20%左右。

  這意味華為將著力於精簡終端産品線,並在渠道上謀求多元開拓。這多少是和運營商的政策變化脫不了干系,但重要的是華為自身轉型的需求,也將影響國內手機市場的格局。

  “斷奶”、“減肥”、“修渠道”

  華為這次的轉型可以歸納為三點:從運營商那斷奶,給贅余的産品線減肥,以及修繕運營商渠道之外的兩條新渠道。

  “跟著運營商做B2B生意的最大問題是,無法按照終端用戶的導向來做,不是用戶喜歡什麼做什麼,而是運營商喜歡什麼做什麼,結果就是沒有精品,一年下來款式繁多,利潤率低,還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余承東表明瞭不再和運營商玩超低端機的原因。

  超低端機的利弊是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可以跑量,對終端廠商的市場份額排名的提升立竿見影;但壞處是利潤微薄。

  “華為吃運營商這口飯,就等於是扮演高級代工廠的角色,因為價格和手機配置規格由運營商説了算,定制機市場沒有多大的差異化可言,華為面臨的是利潤受限和同質化嚴重的窘境。”手機行業分析師潘九堂説。

  超低端機對華為來説是“雞肋”,但一直也在做著,現在明確表明要拋棄,直接導火索是運營商大幅度削減成本並逐步取消補貼,低端産品首當其衝。運營商的補貼正向中高端産品上集中,這也與華為著力做中高端機型的意圖相吻合。另一方面,華為在電商渠道和社會渠道發力,在跟隨潮流完善自身多元渠道優勢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利用運營商渠道酬金的銷售驅動力。所以説,華為決定從運營商這斷奶,但並不意味著它將遠離運營商獨立生存。

  另外,華為在電商渠道和社會渠道發力也是順勢而為,一些體量較小的品牌比較傾向於專注單一渠道,如OPPO和vivo就專攻社會渠道。但是華為早就將眼光轉向電商,余承東説:“網路能節省渠道費用30%左右,這是一個可怕的顛覆模式。”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説:“華為想做B2C是對的,因為一個大公司不可能只依賴單一渠道。現在小米也在向運營商渠道和社會渠道滲透,華為也是一樣的道理。”

  有底氣 但還差火候

  華為能夠有底氣經受轉型考驗,主要得益於這幾年在品牌形象塑造上的大幅度提升。要從服務運營商轉型到服務消費者,在現階段賺吆喝似乎比賺錢更重要。

  斷不了奶的孩子長不大,華為也許早已意識到,所以從去年開始,華為開始逐漸削減500元以下的超低端機型。從今年二季度的統計數據來看,華為手機的出貨量暴漲95.1%,僅次於三星和蘋果位居全球第三。從中可以看出,華為已經熬過最難的坎。

  從終端産品來看,前幾年華為在價格區間1000元到1500元之間的市場上佔據一定優勢,2000元以上的機型銷量很難過百萬,很多人都對華為進軍中高端市場沒有信心。從去年開始,華為在中高端市場發力。去年P6的銷量達到400多萬,大約貢獻了70%到80%的利潤。這些數字也終於説服了華為集團。今年旗艦機P7已經在全球賣出200多萬台,潘九堂預測榮耀6和P7可能達到500到1000萬的銷量。

  華為的另一個轉型底子是它對供應鏈的掌控,特別是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920晶片的推出,它在性能和功耗方面已經可以和國際高端晶片媲美。

  “華為的電商渠道做得不錯,以國産手機市場來説,不次於小米,甚至是同一數量級的競爭。”王艷輝説,“華為在處理器等硬體方面比較有優勢,電商渠道方面,它是先跟隨再超越,一旦讓華為逮到機會它就能超越小米。”

  現今最好的運作思路應該是線上線下合二為一,也就是所謂的“蘋果模式”。先在網上炒熱産品,再向線下蔓延。華為一直不吝嗇于把最好的技術都放權給榮耀團隊,雖然榮耀是獨立運營的網際網路子品牌,但仍舊要戴著華為的帽子來推廣。有一種説法是,華為將來可能用一個團隊來做線上線下的整體行銷。潘九堂認為,華為的直營門店不多,可以像蘋果體驗店一樣做形象展示,再大力鋪設社會渠道是不合算的買賣,因為門店建設成本太高,而且華為線上上的火候還不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