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産業後浪推前浪,獨鎖園中的常青樹在歷史長河裏終將枯萎,代代不衰的原動力仍然是開放。
儘管之前遭受了微信的抵制,但蘋果公司11日還是在《APP Store審核指南》更新版中規定對用戶的打賞按“應用內(In-APP)購買”,抽成30%的佣金。
蘋果的“買路錢”由來已久,過去在應用軟體商店中購買付費的軟體如遊戲時,蘋果就是會抽成的。這種霸氣方式,在業內被稱為“蘋果稅”。只不過那時面向軟體開發商收取,屬於“間接稅”,付費用戶不易感知到。而這一輪蘋果的拔羊毛卻像是“直接稅”,徵到了客戶對客戶(C2C)頭上。
蘋果“收稅”的底氣在哪?蘋果的實力是來自品質嗎?的確,蘋果産品有不少性能優點,如卡頓較少。但要論及“性價比”,恐怕就不是那麼無爭議了。蘋果的實力來自高端客戶嗎?也不儘然。畢竟這僅是一個有錢就能買的商品,在網友口中亦作為“腎機”確立了良好的口碑。至於所謂的“果粉”文化,確實存在,但其源動力除了“疑似有錢人”的面子外,更多的是一個果,而非因。“因”是蘋果的非開源性和閉環性,這也是果粉曾經最自豪的事物之一。
網際網路的基本屬性一度被認為是“開放”。但在蘋果的帶動下,“封閉”被包裝為“閉環”,成了新一代網際網路巨頭們熱衷追逐的新貴价值觀。專用的代碼、作業系統、應用軟體、介面打造了一片獨特的江山。在排斥可比性之後,定價的高昂有了令人慰藉的藉口。各種商機從中孕育,包括專用的支付渠道。商家單方制定的“法律”規則也最終巍然于上。
“閉環”曾經是粉絲們身份認同和自豪感的重要來源,終於也收穫了商家賜予的苦澀。原有的市場友好型的、方便成熟的打賞機制被斬斷,用戶必須繞道更麻煩的專用路徑,並繳納不菲的費用。然而,蘋果帝國城堡的傲慢投影背後,正有過你添磚加瓦的努力。
所幸蘋果的疆土還不是那麼廣大。2017年第一季度蘋果手機在華市場佔有率已經下滑至9%,並跌出前三名,整個中國區營收則連續5個季度衰退。支付工具Apple Pay的市場佔有率則在艱難奮戰1%。所以,對讚賞揮刀除了勝利者的掃蕩感外,更有“日暮帝國”在勢力範圍內的收割味。未來的道路可以是多樣化的,廣大散而弱的用戶才是最終的決定者。
蘋果曾是軟硬體品牌締造的領跑者,為國內的諸多網際網路巨頭展示了閉環的魅力。但已經賺得缽滿盆滿的蘋果也終究露出了難看的吃相,我們亦無需寄希望於下一位閉環巨頭就溫良恭儉讓。畢竟,網路數據公司與快遞公司數據之爭的故事,不久前才剛上演過。
網際網路産業後浪推前浪,獨鎖園中的常青樹在歷史長河裏終將枯萎,代代不衰的原動力仍然是開放。如果不是IBM推出模組化、可相容的個人電腦PC和Wintel的接力,整個IT世界根本不會靠孤芳自賞的蘋果機發展起來。移動互聯的歷史也是如此。蘋果的天花板已經出現,我們不妨堅信技術在開放中的進步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選擇。
□繆因知(學者)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