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再見 “免費時代”!

  • 發佈時間:2016-02-22 08:27:25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劉映花  責任編輯:湯婧

  人們對微信提現收費的激烈反應説明瞭什麼?

  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曾經説過,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經濟學,那就是“沒有免費的午餐”。

  不停創新的網際網路行業,也不例外。

  農曆春節剛過,微信的“收費”策略如一枚炸彈引爆輿論。其實,變化早已來臨。人們發現,由於紅包和優惠券缺乏吸引力,快車和順風車不再俯拾皆是;“咻一咻”除了鍛鍊用戶手指的靈活性外,帶來的實惠乏善可陳;要得到免費的高品質內容已經越來越難,在網際網路上,熱門音樂和電影都已明碼標價。

  這是資本的寒冬使然?還是消費升級的必然之路?不同的玩家有自己的解讀。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免費時代”也許正與我們揮手作別。

  成本從來都是真實存在的

  “問題只在於誰來承擔”

  從3月1日起,每位微信用戶終身只有累計1000元的免費提現額度,超出部分按0.1%收取手續費。這個原本並不難理解的商業決策,卻在上周成為引爆科技圈、商業圈、朋友圈的熱門話題,引來板磚無數。

  收費!一時間,這個字眼刺痛了媒體和用戶。不少網友瞬間忘卻了與“敬業福”的恩怨,星夜提現。是“雁過拔毛”還是“不堪重負”?央視和《人民日報》也就此展開激烈討論。

  自2009年360推出免費殺毒,終結了之前所有殺毒軟體都收費的歷史,被“免費”打敗的産品名單就越來越長。免費已經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最為重要的行銷手段、商業模式,甚至是網際網路精神的體現。

  然而,經過3年的紅包大戰,1年多的線下商戶佈局,渴望留住資金、激活微信消費的微信最終邁出了這爭議性的一步,也給習慣了“免費”的用戶和媒體提了個醒。即使借助網際網路技術提高了效率,成本也是真實存在的,問題只在於誰來承擔。

  一場早已開始的告別

  市場教育已經完成,“剩者為王”

  “在網上,任何收費的服務我都不用。”半年前,小馬還信誓旦旦地説。但如今,他成了一家視頻網站的會員,“一年的價格是198元,送3個月。沒辦法,媳婦要看的電視劇、我要看的球賽都不免費了。”

  其實,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説,這是一場早已開始的告別。在很多領域,市場教育已經完成,“剩者為王”。

  巔峰時期單筆15元、20元的高額補貼,讓打車軟體迅速普及,曾有媒體報道,Uber為了更好地對國內司機進行補貼,一年就損失了10億美元。但是眼下,滴滴快的、嘀嗒等一眾家網際網路叫車平臺的很多補貼取消或減少,新的補貼也更有針對性。

  一些行業的“免費”則因生死大考而無以為繼。

  到府O2O服務催生於懶人經濟,在過去的兩年中,這一商業模式吸引了無數創業者的追逐。然而,死亡名單也以同樣的速度更疊著。有報告稱,在到府O2O領域,90%的創業項目等不到A輪融資。

  “在資本的冬天,遊戲規則變了,很多資質不佳或準備不充分的企業會批量死掉。”長石資本合夥人何華峰曾焦慮地表示。

  消費升級重塑商業模式

  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服務買單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個性化、品質、體驗和更好的服務買單。比如,中等收入人群對於品質的追求,催生了跨境電商和母嬰垂直類網站的迅速發展;天貓取代淘寶,成為雙11的主戰場。

  收費模式有效提高了行業門檻。越來越多的行業通過網際網路改造消費體驗,培養用戶習慣,推動消費由生存型向發展型消費升級、由物質型向服務型消費升級。

  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説,只要競爭存在,就永遠不會缺少選擇。畢竟,市場才是最終的裁判。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