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6日 星期六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電商不是農産品銷售的“救世主”

  • 發佈時間:2015-07-17 08:0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鞏崢  責任編輯:王磊

  近來,微信朋友圈常被一則則電商火速幫滯銷農産品解難的帖子刷屏。細一想,時下網際網路與農業合作社的結合,也確乎在京郊颳起了流行風潮。就在幾天前,政府部門組織的“網際網路+農戶”交流會上,記者眼見著多家知名生鮮電商比著放“豪言壯語”:這個説年底前要和200家合作社聯手,那個説明年業務範圍輻射京津冀……發言的個個躊躇滿志,在座的農戶代表也都眉開眼笑。

  在大家都為農産品“觸電”而“發燒”之時,記者倒認為該潑一瓢涼水,給農戶們提個醒:電商不是農産品銷售的“救世主”。

  記者不是成心唱反調。多個助手幫咱賣東西,自然不是壞事,怕的是拐杖拄久了,連自己走路的本能都荒廢了,再也激發不出奔跑的潛力了。

  這並非聳人聽聞。連日來,記者在郊區對最早一批投入電商懷抱的農村進行採訪時發現,他們應用的生産技術,在農業專家眼中,只是京郊中下水準,而他們的産品卻賣得風生水起,甚至被不少大企業相中,成了員工的“福利菜”。

  “種得一般不怕,人家都能給你賣出去,而且還賣高價。邪門不你説?”説起這事,當地一位農戶簡直對電商視若神明。就在他身旁,大棚裏挂著的黃板,已粘了滿滿一層害蟲,早該換了,可他始終看都不看一眼。這一幕,記者至今記憶猶新。

  毋庸置疑,電商在銷售渠道上相比傳統手段,確實有著巨大優勢,但它也僅僅是一個渠道,在溝通資訊上幫了大忙。可問題是,農産品滯銷都該歸咎於資訊不暢嗎?

  顯然不是。你的品種是不是退化了,而丟掉了市場?你的種植模式是不是落後了,無法跟競爭者錯開上市時間?你的口味是不是陳舊了,被別人比下去了?這些都是農業合作社的掌門人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不主動作為對接市場,完全依賴電商,也許眼下可以高枕無憂,但等到電商的渠道價值發揮殆盡後,滯銷的危機照樣還會爆發。

  如此説來,電商豈不成了農業合作社經營的“興奮劑”,短時有效,貽害長遠?記者認為,倒也不必這麼悲觀。

  “網際網路+”算是時下最流行的詞兒了。這個神奇的"+"後面,可以加上任何東西,大到金融資本小到包子火燒,包羅萬象。農業自然也不例外。

  仔細分析起來,電商通過自己靈活、迅捷的渠道幫助銷售農産品,只發揮了“網際網路+”神力的一小部分。其實,在作物種植、後期維護、采收管理等方面,“網際網路+”還大有可為。

  眼下,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嘗試。比如,在延慶、昌平、大興等區縣,一種高科技的“農場雲”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生産當中。通過收集、分析大數據,“農場雲”能告訴生産者何時定植、除蟲,何時補水、追肥,還能通過分析市場波動,安排果實錯峰采收,樣樣都有助於農産品上市品質的提升。

  無論什麼時候,品質都是農産品的生命線。當網際網路、大數據的神力開始著力於此時,我們有理由相信,雙方真正雙贏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囊括了我們每個人的口味偏好的大數據,將為農作物的育種、研發提供重要依據。那時,“網際網路+”便滲透至整個農業的源頭,從根本上革新了這個古老産業的基因,使它煥發新生,展現出迷人的生命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