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專車監管切忌削足適履

  • 發佈時間:2015-07-06 10:16:00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吳極  責任編輯:王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網際網路+”行動指導意見》,明確11個産業的“網際網路+”目標並提出系列支援措施,其中,“清理阻礙‘網際網路+’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排名居首。在“網際網路+交通”的熱門問題,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網際網路+專車”的問題,切忌削足適履。

  不可否認的是,打車軟體以共用經濟的形式,打破了長期以來計程車行業的壟斷狀態,降低司機空駛率和碳排放量,通過網際網路評價機制有效改善司機服務,緩解城市打車難等等,其經濟和社會效益有目共睹,通過網際網路思維促進了交通産業的轉型升級。對於這樣一個新事物,監管和制度創新應何去何從呢?

  專車是“網際網路+”落地的一塊試金石

  事實上,打車軟體的問題是“網際網路+”時代科技進步與既存法律衝突的一個縮影,有時制度的槍口抬高一尺,換來的將是技術和産業的發展,包括人們福祉的增加。既然新的出行方式證實了可以有效解決城市出行頑疾,可以帶來不可估量的新工作崗位,那麼就不應浪費力氣在“禁與不禁”上多做糾葛。制度的推行需要考量很多方面,專車本身也需要納入規範渠道,但我們至少需要做的,是證實認可專車存在的合理性,並進而去討論更加合理的規範制度。也許擺在“網際網路+”面前最大的障礙不是固有制度,而是落後思維。網際網路行業與傳統行業融合的産物是一項全新的領域,而對於相對滯後的法律體系而言,並沒有一套可以及時更新的標準。

  打車軟體在中國甚至全球所面臨的制度衝突,無非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車。在很多國家,客運服務的提供都是特殊資質的主體才能開展,而這種服務屬於行政許可事項,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事先批准或者至少註冊在案。其次是人。除了私家車的屬性飽受爭議,駕駛者本人的資質和能力也是對打車軟體服務的一大考驗。最後是行為的問題。打車軟體的出現直接影響了長時間壟斷城市客運服務的計程車行業。對於新競爭的出現,傳統計程車行業會依據舊法質控存在不正當競爭。事實上,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都在逐漸解決,甚至解決得比傳統計程車行業還到位。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網際網路+專車”

  通過改革引入市場競爭,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這是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之一。而“網際網路+”是新業態發展,更要遵循這樣的原則。可見,發展的眼光,意味著促進或者抑制一項事物的發展,並不是基於其對經濟、社會、文化一時的影響,而是要看到事物若干年後的樣子,以及在這段時期裏社會的動態轉型與變遷。這一理念的內核在於認可變革的可能性:在沒有足夠了解其變革潛力的情況下,不宜徹底封殺打壓,包容是應有之意。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激勵創新發展,現在各行業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面臨著舊有制度的阻力。這就需要一種開放、靈活、包容的理念才能夠在新舊之間、進退之際、立廢之時做出正確的選擇。改革,勢必意味著對新事物的包容,勢必意味著靈活的政策制定,也勢必意味著有舍有得。

  在網際網路這個産業,我們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遇到的問題都是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後發優勢,彎道超車,也許是國人最引以為豪的事情。得益於資訊時代的紅利,中國人終於能夠實實在在地與西方齊肩並跑,超英趕美的目標變得現實起來。這是一個美好的暢想,我們也確實處於最佳的時機之中。

  專車的立廢消費者説了算

  “網際網路+”的發展應該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目前為了治理專車,各地新政頻出,規範位階暫且不提,是否順從民意就需要打一個大的問號。

  作為一個涉及重大民生的規範,如果不能充分體現規範適用者的意願,那麼這些披著合法性外衣的規則勢必違背了法治精神,淪為保護既得利益的工具。為了讓“網際網路+”的福祉真的能夠落實,除了有效的規則之外,還需要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融入足夠的智慧,而這就是發展的眼光。相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專車問題,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網際網路+”的發展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才能讓我國走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前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