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時代公共服務該怎麼走

  • 發佈時間:2015-05-22 07:38:59  來源:新京報  作者:毛大慶  責任編輯:王磊

  網際網路+的商業屬性與公共服務的公共屬性之間,如何平衡和協調,怎樣控制隨之而來的風險,怎樣利用好網際網路+這條鲇魚,推動整個行業衝破原本固化的利益體系,都需要政策決策者和政策建議者理性和前瞻的思考。

  這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有幸可以親身經歷著網際網路對傳統領域的融合、改造、提升的過程,感受著網際網路+“打車、購物、訂票”對我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這背後,技術進步是融合的基礎,發展思維與觀念的改變才是真正的內核。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轉而向老齡化社會邁進,以教育、醫療、交通等為代表的公共服務領域,公共服務産品的供給與需求缺口在不斷擴大,在目前中國有限的公共資源條件下,如何快速提高公共服務供給?如何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

  我認為在網際網路化的今天,越是傳統的、看似走入死衚同的行業和領域,未來將越有商業機會,教育、醫療、交通這些公共服務也不例外。

  比如説,傳統醫療的痛點:看病難、看病貴、買藥貴、服務品質不滿意。

  雖然,網際網路+醫療在中國仍處於起步階段,投融資比例及客戶覆蓋率也不足,市場規模還處於初級,數據顯示,外國醫藥電商佔整體銷售的30%左右,而中國醫藥電商的佔比不到0.1%。但,隨著政策紅利在不斷釋放:未來五年我國將開展健康中國雲計劃,同時,包括醫藥電商的網售處方藥的正式文件可能年內下發,消費者對於降低醫療費用的迫切期待必將加速變革的到來。

  對於網際網路+醫療未來發展的機會,我認為將集中在:中國藥品電商、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醫療O2O模式。

  通過網際網路+醫療,人們的醫療習慣將逐漸從“治病”向“防病+治病”的模式轉化,進而促進“大病大醫院、 小病小醫院”的分層治療,提升醫療資源尤其是基層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全社會醫療服務的成本。

  再説説,網際網路+交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在四環,我也在四環”這是一個段子折射出的對於當下大城市交通情況的無奈。

  交通問題如何破解,我認為首當其衝的是硬體的改造。我國大城市:路寬但路少且路網密度低,氣勢恢宏但使用效果很差;城市面積大,工作與生活區域分割,造成高空駛率的私家車快速增長、交通資源變成了稀缺資源。

  那麼,目前硬體改造應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城市路網改造,城市功能區的重新規劃,都需要時間和鉅額的投入,而且短期很難見效。那麼如果我們用網際網路+“整合資源提升效能”的思維方式來考量,那麼機會就出來了:讓現有交通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從效率的角度解決或者説緩解交通難題。

  對於網際網路+交通未來發展的機會,我認為將會表現為:

  資源的“公有化”:共用使交通資源匹配更高效,網際網路産品中最火的打車、專車、拼車App。他們解決了乘客與車輛資源的精準供需匹配,大大提升了人們的出行效率,降低了成本(包括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同時還打破了私人資源與公共資源的藩籬,讓私家車資源逐漸“公有化”,讓閒散的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了資源的共用。

  數據的“公有化”提升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許多物流企業資訊化程度很低,導致物流資源難以有效整合。一方面,需要網際網路、大數據升級物流的“指揮系統”物流企業提前配置資源,緩解物流壓力;另一方面,社會資源實現合理調配的過程,網際網路讓社會資訊從不對稱變得對稱,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總的來説,當前網際網路正在快速融合和顛覆各個傳統領域,但客觀講,網際網路+的商業屬性與公共服務的公共屬性之間,如何平衡和協調,在發揮網際網路創新性、顛覆性的同時,怎樣控制隨之而來的風險,怎樣利用好網際網路+這條鲇魚,推動整個行業衝破原本固化的利益體系,都是需要政策決策者和政策建議者理性和前瞻的思考的。

  □毛大慶(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優客工場創始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