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家電 > 正文

字號:  

回顧TCL國際並購十年 李東生反思五點教訓

  • 發佈時間:2014-12-01 15:13:5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喬紅康  責任編輯:書海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

  中國網財經 喬紅康/文

  TCL董事長李東生今年將帶領TCL集團跨進千億俱樂部,其中來自海外的銷售額佔到48%,顯然,國際化貢獻了不小的力量。而就在幾年前,TCL的國際化還曾經被作為企業出海的反面典型。

  在日前舉行的2014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上,李東生系統的總結了TCL國際化十年來的經驗教訓:

  一、未能抵禦住誘惑,急於求成

  “我們看到了並購帶來的風險,但未能抵禦住進入全球彩電前三的誘惑”

  二、對可能遇到的困難準備不足

  “預計到的困難都出現了,未預計到的困難也出現了”

  三、國際化人才儲備不夠

  “原先曾想先有舞臺,就會吸引人才,事實上,較短時間內引進的人才跟實際的需求很難匹配”

  四、在産品和市場轉型期進行並購將放大風險

  “TCL並購湯姆遜彩電項目時,彩電市場正醞釀從CRT向LCD轉型,並來勢兇猛,我們要同時應對市場轉型和並購整合,既被動又吃力。手機從2G到3G的升級。”

  五、沒有吃透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特別是歐洲市場的潛規則

  “在法國裁員耗時長、難度大、成本高,工會要求資方裁員先裁容易找到工作的人才”

  李東生認為,中國市場已經國際化,中國加入WTO的時候,公司內部就有一個判斷:中國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你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未來你的發展一定受限,因此,國際化是中國企業必由之路。“如果讓我重新做一次決定,我依然會做跨國並購,如果有機會讓我再做一遍,我肯定比這次做的好。”

  此外李東生還表示,國際化需要膽略,也要創新。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道路和發達國家企業的道路是不同的,發達國家更多的是複製,中國企業則需要在擴張的同時還要反向學習。“一定要從歐洲、美國企業經濟運作當中借鑒更多成功的經驗。”

  目前,中國企業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但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特別是面對網際網路時代的巨變,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李東生預判,TCL集團明年在海外業務會超過50%,因此TCL會堅定不移的繼續推進國際化。“我們國際化戰略會重點加強新興市場的開放,未來三年一定要巴西、俄羅斯、印度、非洲建立起我們工業能力,加快這些市場的發展。”

  此外,李東生表示,TCL還會依據“雙+”轉型戰略,打造國際化新形態,並努力推動製造業向産業價值鏈高端進行轉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