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IT業界 > 企業家 > 正文

字號:  

柳傳志二次起航:上市是向百年老店邁進一步

  • 發佈時間:2015-06-30 07:12:39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古曉宇  責任編輯:王磊

  柳傳志在聯想控股上市儀式上回答記者問。供圖/聯想控股

  在國內的企業家圈子裏,柳傳志被公認為“教父”級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創建了聯想集團這樣成功的跨國企業,更因為他的經營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其他人學習、複製的,而且柳傳志也很願意用自己的經驗引領更多的企業走向成功。在聯想控股上市之際,柳傳志講述了聯想控股上市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的投資方向。

  □解析上市

  為何做聯想控股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一手打造出全球PC市場王者聯想集團,柳傳志足以功成名就了,而他之所以二次創業,又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聯想控股的發展中,用柳傳志的解釋是“因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心”。這種擔心在1998年前後就有了,“在高科技領域,被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顛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柳傳志認為,消除這種不確定性最安全的方法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當時他受邀到GE培訓基地學習,柳傳志承認,GE多元化的成功是因為老闆韋爾奇的“最強大腦”,“他們的成功我們模倣不了”,但是他也找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我覺得我一個人不行,但是很多人就可以。在不同領域找出最好的人做,給他們最好的激勵方式和業務模式、産權機制,他們是能做到的。”

  於是從GE學習回來後,柳傳志對聯想進行了分拆,把原有主力業務自製品牌的電腦和代理業務交給了楊元慶和郭為,自己則和當時的公司企劃辦主任朱立南開始打造新業務,發展聯想控股。“我們現在走的這個路,就是怎樣能夠把這個難調頭的大船,變成各個快艇。快艇不但跑得快,調頭也快,而且依然能夠發展成為大的艦隊。”柳傳志這樣説。

  為何上市

  向百年老店邁進一步

  在聯想控股上市前的內部員工溝通會上,柳傳志第一次向聯想控股的員工詳細解釋了對於上市的考慮,“聯想控股上市的特殊社會意義,其實就是我們向百年老店邁進了一步。”他這樣對員工説道,“最近普遍有個説法,在網際網路上,年輕的朋友們説,以後不存在什麼百年老店,因為行業的不確定性,誰也呆不長。我想我們就要幹這個事,還要做出個樣子。”

  柳傳志認為,百年老店的形成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必須要解決繼承的問題,接班的問題。是不是能夠有一個好的團隊,好的機制和文化,能把這個班接好,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一點是要有一個非常好的業務模式,能夠適應今天急速的變化。

  在柳傳志看來,他主要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和聯想同事們一起成功地打造了聯想集團;第二件事就是2000年,為了應對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開始積極地發展聯想控股,為百年老店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解決了繼承的問題,把聯想後邊的大旗高高地舉起來。

  為何選H股

  香港股市更規範透明

  近期,眾多在境外上市的科技企業紛紛選擇回歸A股,而聯想控股卻跑到香港去上市。

  對此,柳傳志自己也坦言:“聯想控股如果在A股上市的話,我相信市盈率會高得多。因為內地的朋友們可能更加了解聯想,知道聯想這個品牌,股價會高。”對於選擇香港上市的原因,柳傳志表示,這是公司反覆商量的結果,總體來説,香港股市更加規範和透明,股票的表現和公司的業績更有直接的關係。“在香港上市會使我們的工作、業績和股價密切聯繫,而不會由於其他的因素使得我們的業績和股價脫鉤。這説明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對話柳傳志

  談創業

  兩個階段側重點不一樣

  《京華時報》:在人生的兩個創業階段——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中,你覺得哪個階段更有挑戰性?哪個階段帶來的成就感更大?

  柳傳志:我覺得這兩個階段都有挑戰,也都有成就感,只是側重點不一樣。上世紀80年代創建聯想的時候,我已經40歲了,很想去嘗試創業,一方面希望能夠體現和證明自身的價值,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麼事,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另一方面,我希望通過辦企業去嘗試“高科技産業化”。從此以後,我就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跟國外的企業學習辦企業,把高技術成果變成産品,研究企業管理的經驗,直到為我自己和我的同伴爭取到股份……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覺得人生特別有意義。

  2000年,聯想做了拆分,我和朱立南開始打造新業務,我們選定先做風險投資業務,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摔過很多跟頭,有過失誤,但是我們反覆總結、研究,用了一個圍棋的術語叫“復盤”,來研究自己怎麼摔的跟頭。以前我對企業的理解有相當的局限性,當給幾百個企業投資以後,我們對到底怎樣才能做好企業、怎麼去選人、怎麼選行業、怎麼培養他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創辦聯想集團是我人生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而拆分後做了聯想控股,讓我的企業找到了更多方向,且對企業的認知更加深刻,從而幫助了更多的企業走向成功。

  《京華時報》:在聯想控股的日常工作中你會參與多少?

  柳傳志:目前來説,我參與聯想控股的工作主要是長期的戰略、常規的運作等,還有就是聯想控股的品牌宣傳工作。聯想控股一直提倡“做十説九”,就是我們會把事情做好,然後把做的這些事説出來,擴大影響,使得我們自己更有勢能。

  談企業家

  楊元慶這代人面臨的挑戰更大

  《京華時報》:你和華為的任正非可以看做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代企業家,楊元慶可以看做是第二代企業家,現在還有很多更加年輕的企業家,你認為這幾代企業家的風格有什麼不同?你最希望傳遞給下→代、下下代企業家的精髓是什麼?

  柳傳志:我和任正非是一代人,我們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走出來很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雖然我們的出身背景有所不同,但是受到的磨難和考驗幾乎是相同的,在此磨難和考驗之下培養的品質也幾乎相同。就像任正非談到他的父親在重壓之下依舊勤勤懇懇拼力工作,為他後來在華為拼命地工作做出了表率一樣,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榜樣。

  楊元慶這一代人,以至於更年輕的企業家,他們面臨的機會更好,但是挑戰也更大,行業和社會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也更高。在國際化大潮及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環境下,他們必須面臨更大的市場和更快速的商業變革,這對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他們必須更大膽嘗試,更大力創新,更勇於突破。

  我認為,企業家必須具備的精髓,一是要有不停往上奔的要求和勁頭,二是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咬定青山不放鬆”,三是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楊元慶的學習能力很強,以前他在剛跟著我的時候,一説話就臉紅。今天你們再跟楊元慶聊天,他跟外國人用英語談話的時候,順手就能先説一個笑話做開場白,這説明他敢迎著最難的事往上去學。

  談未來

  金融服務等領域大有可為

  《京華時報》:聯想控股現在主要是在做投資,你認為未來中國哪個或哪些行業會誕生像聯想、華為這樣的航母級企業?

  柳傳志:我們相信在未來,消費和服務領域中的金融服務、現代服務、現代農業等領域都會大有可為。這也是目前聯想控股的戰略重點,聯想控股未來主要投資方向和投資重點包括:經濟與消費升級、食品安全與農業集約化、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的滲透與重塑。

  《京華時報》:有報道描述你是→個熱衷於冒險的人,你認同這→點嗎?

  柳傳志:我是一個喜歡追求高遠目標的人,會不斷給自己樹立更高的目標,然後堅定不移地朝這個目標前進,當看不清道路時,先小心試探地慢跑幾步,絕不盲目冒險,當確認腳下是堅實的黃土地後,義無反顧地撒腿向前衝。我們這些年就是這樣跑過來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