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襲”來 影視産業如何招架
- 發佈時間:2015-06-29 08:14: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磊
6月17日,上海電影節網際網路電影論壇舉行。
繼新聞傳播行業、商品零售行業、計程車行業之後,BAT(即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百度、阿裏、騰訊的首字母縮寫)再次“出手”影視産業。
過去的一年裏,百度成立了“百度文學”專攻“粉絲經濟”和“泛娛樂化”,其子公司愛奇藝又成立了“愛奇藝影業”專攻內容開發;阿裏則收購文化中國60%股份成立阿裏影業,簽下陳可辛、王家衛、周星馳等導演,其美團網旗下的貓眼電影佔據線上票務市場35.9%的份額,淘寶電影則分走了另外5.74%的線上票務份額,擁有月活躍用戶6792萬人的優酷馬鈴薯也被阿裏入股;騰訊在2014年9月成立“騰訊電影+”宣佈介入以IP為核心的影視業務平臺,這成為繼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騰訊文學之後,騰訊互動娛樂推出的第四個業務平臺,同時出現的還有微影時代APP微票兒,覆蓋3000多家影院票務。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上影節)上,阿裏讓濃粧艷抹的“娛樂寶”粉絲隆重地走了一回紅毯,騰訊則把穿著T恤、短褲和運動鞋的網路作家推上“高大上”的論壇。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因為幾家“外行”網際網路巨頭的介入,今年的上影節變得有些不一樣——動畫電影、紀錄片等專題論壇門可羅雀,主辦方為了“場面好看”不得不臨時撤走事先準備好的後方近10排座椅;網際網路電影論壇人頭攢動、星光熠熠,李連杰、徐崢、王中磊、王長田、于冬等圈內大腕兒出席,安保嚴密,入場者除了要有電影節官方證件外還要有邀請函、門票等。
眾人關心的重大話題只有一個——“熱錢”如洪水般涌入後,中國電影到底還能不能産生好的作品?現狀並不算太樂觀,“粉絲經濟”大浪之下,包括編劇在內的整個電影製作團隊不得不放下身段迎合大眾口味,但大眾喜歡的,卻往往是“拿不出手”的作品。
差評網劇反成“吸金”寶典
時下最熱的三部“粉絲經濟”大劇,在創下了超高收視率、點擊率的同時,正成為粉絲吐槽的焦點,“原著粉都在悲傷。我在哀悼《盜墓筆記》時,看見隔壁的人在哭《兩生花》,想想正被毀的《花千骨》……”。
各個渠道發佈的成績顯示,剛剛上線不久的《盜墓筆記》正在刷新網路劇的收視奇跡,這部被粉絲們斥為“超級爛片”的網路劇,上線兩分鐘點擊量2400萬、十分鐘點擊量2608萬、一小時點擊量3045萬,上線22小時點擊量破億……此後,這部IP巨制被冠以“現象級網劇”的大名。
與傳統電影“悶聲不響”製作、大張旗鼓發行不同,這是一部在發行前就早已名聲大躁的巨制IP。IP ,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為智慧財産權,在網際網路電影領域,它被看做是一個原創的Idea。
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把IP解讀為經過市場檢驗的用戶情感的共鳴和用戶需求。一個好的IP,能延伸至遊戲、動漫、影視、衍生品、文學等多個領域。
《盜墓筆記》這部網路小説,曾創下微網志話題閱讀量超21億的奇跡。而根據小説改編的網劇,其“票房”主要依靠的,就是粉絲。
但出乎粉絲意料的是,這部網劇的特效畫面效果、劇情與原著小説相差太大,引發全民吐槽。就連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也坦陳:“和我看到的劇本完全不一樣,把我都看傻了。”
粉絲的特點是一邊追劇,一邊罵劇。他們的這一特點,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網路作家協會會長陳村看來,正在把中國文學、電影、電視引上一條“前途未卜”之路:如果片子拍得不怎麼樣,錢卻不少掙,那還要好片子幹嗎?
娛樂工廠總裁張巍在參加上影節“網際網路+電影産業投資跨界峰會”時介紹,自己投資的網路電影《道士出山》成本才28萬元,現在已經得到300萬元的分賬,“預計第二部能有1500萬元,第三部能有2000萬元到3000萬元。”
陳村説,“粉絲經濟”對文學創作來説就像是迷幻藥,“網路文學擅長寫仙俠、魔幻,但中國電影不擅長做這些。人家好萊塢拍星際,儘管是胡扯,但能拍得很美。”
買!買!買!炙手可熱的IP給市場帶去了什麼
IP資源,是近年來資本瘋搶的熱點。
網路小説《鬼吹燈》系列作者天下霸唱近日在阿裏影業舉行的發佈會上稱,自己所有的作品幾乎都已賣掉,只剩下《死亡循壞》系列一直在等待好買家,“這部劇一年裏被簽了3次合同,3次都因為中間出現問題,不得不撕了合同。”日前,阿裏影業聯合剛剛成立一個多月的向上影業,準備把《死亡迴圈》拍成電影。
天下霸唱在2007年時,以280萬元網路小説版稅收入獲得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十九名;2010年,又以420萬元版稅收入成為中國排名第十的富豪作家。
霸唱工作室負責人孔德勝説,中國的網際網路電影看上去很火爆,其實一直缺少好的內容,市場尤其空缺奇幻探險類題材。
騰訊互娛影視與版權業務部助理總經理陳英傑更是直言,自己每天都在看編輯們推薦的小説,“只要自己情感能融入進去的,就能買。”他説,自己每次看網路熱門小説,都會感覺自己歲數大了、看晚了。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當前一部電影在網路上播放的版稅價格,已經比原先翻了三四倍。隨之而來的,是網路小説版稅的提高。陳英傑説,現在有大量公司在收購網路文學作品的改編權,首選“特別受歡迎的”,以《致青春》、《左耳》為代表的情感類長銷品種,還有以《鬼吹燈》為代表的盜墓品種,以《花千骨》為代表的仙俠品種,“很多作品是提前五六年就買了的,到版權快到期時,趕緊拍片。”
“買買買”帶來的後果是,一大波網路作家朝著“被買”的方向創作作品。編劇張挺表示,“我唯一擔心的是,(網際網路資本)一隻大手進來了,它説仙俠好賣,大家都寫仙俠,寫到讓人看得要吐了,就完了。”
“粉絲”優先,還是創作優先
一部電影要賣座,“粉絲需求”不容小覷。但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度介入,粉絲們能在電影拍成、甚至劇本形成前,就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前收集的粉絲意見,在網際網路電影時代,甚至可以左右一部小説、一部電影的走向和結局。
陳村覺得,網路作家是最慘的人,“從來沒見過作家被這麼虐待的,一邊寫一邊被罵。大眾出過錢了,那罵你、罵你的作品好像就成了讀者的權力。”陳村説,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創作已經大相徑庭,“我們以前搞創作,比較自我,現在是大眾化、商業化。”
在“一邊寫一邊被罵”的同時,網路作家還得有一副好脾氣。不僅不能回嘴,還要總結“罵聲”修改自己的作品。
而這些“罵聲”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誰也説不清。
易觀智庫董事長于揚發佈了一組有關《鬼吹燈》目標受眾的大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喜愛《鬼吹燈》系列作品的觀眾平均年齡30.6歲,其中男性佔67%,本科以上學歷者佔47%,他們每人平均月收入5604元,《魔獸世界》玩家居多,喜歡《星際穿越》這樣的科幻類影片。
今年3月,易觀智庫聯合1905電影網調研了4622人,結果顯示,75.27%的受訪者有較強或者非常強的觀看小説、遊戲、動漫改編電影的意願。但這些人對網路院線影片付費的意願卻不強烈,有40.21%的人表示,只要收錢就不購買。能接受3~5元付費的人,僅為18.68%。
中國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説,現在網路劇有了可以“糙一點、奇葩一點”的趨勢,但這種趨勢恰恰與電影的本質背道而馳。“對創作而言,不論電影、電視還是網劇,標準都是一樣的。”李少紅認為,現在觀眾對網路劇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評價尖銳、發聲速度快,作品品質如果不行,很快會被吐槽,“這對電影製作方來説,是一種督促,要拿出高品質的作品才行。”
騰訊副總裁程武也對此表示了擔憂,他介紹,騰訊已經啟動Nextidea項目,今年與團中央合作將培育一部分優秀的青年編劇和導演。他認為,網路電影也應該有一群專業的人用專業的方法給受眾講故事,“不能説糙一點無所謂。”
阿裏影業也在這方面投入巨大,就在不久前,阿裏24億元入股傳統電影製作公司光線傳媒,並與華誼兄弟洽談合作。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在今年的上影節期間多次表示,阿裏進入影視行業,是為了推動這一行業升級,而不是把影視創作水準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