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薄膜太陽能晶片
根據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數據,中國專利申請總量已超越美國、日本,成為第一大國。後來者居上,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從2003年起,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去年同比增長13%,達48882件,中國的專利成就已成為全球智慧財産權領域的一大亮點。
漢能漢包
企業作為貢獻專利的主力軍,是國家科技力量的一面透視鏡。觀察中國近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科技企業,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毫無意外被最先提及。他們分別在相應領域佔有重要地位,自主研發實力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同樣突出,一時間風頭無兩。而當大眾的生活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發生日新月異變化時,漢能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蓄勢正發,在研發創新上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並將科研成果全方位地佈局于生活的各個領域,這股應對能源危機、改變能源利用格局的新興力量應該受到更多關注。
宏觀上來説,目前為止,漢能全球累計專利申請超過5800件,漢能全球累計授權專利超過1500件,如果再做微觀上的量化,平均每天申請專利超30件。如此強勁的增長勢頭是讓人嘆為觀止的“漢能速度” 。那麼漢能有什麼秘訣?
方向決定命運
2009年,創始人李河君帶領漢能義無反顧地進入太陽能行業,由於當時晶硅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投資和技術門檻低、回報快、更受行業青睞,但他執意選擇了薄膜太陽能領域。李河君認為,以輕、薄、柔、高效率為特點的薄膜太陽能才是未來,應用更廣泛,更具發展前景。李河君還認識到,未來能源的競爭與傳統能源相反,不是資源的競爭,而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能源。
從2012 年開始,漢能先後並購了4家技術領先的海外公司,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技術,迅速佔領了薄膜太陽能産業的制高點。漢能還在美國、德國、瑞典及中國北京、成都多地成立研發團隊,有包括國內外先進半導體和太陽能領域頂尖科學家在內的全球薄膜太陽能技術人員超過2000名。
漢能漢瓦
應用激發創造
成功預判行業和精準海外並購都為科研創新提供了豐沃的土壤。通過對國際領先技術的消化整合,漢能迅速打開了優勢互補、積極協同、有效合作的局面,屢破紀錄,專利數節節攀升。核心裝備的設計和製造也逐步從海外轉移到國內,裝備國産化、團隊本地化取得快速進展,量産裝備整機國産化率已接近100%。先進技術成就創新産品,在産品的研發過程中,為突破技術難題,更多的專利也應運而生。漢瓦、漢傘、漢包、漢紙,等一系列覆蓋了日常“住”、“行”、“用”場景的終端産品都由專利塑造,有的甚至承載了幾百項專利的申請。
為實現孤立産品的聯動,打造移動能源生態圈,漢能還致力於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和綜合解決方案:自行車的車筐,物流車的車頂,汽車的天窗,以及城市能源的底層架構,都有漢能薄膜太陽能的身影。人和物都可以吸收太陽的能量來發電,能源變革打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而需求層面不斷增加的維度也促進了漢能創新靈感的迸發。
根據“平均每天申請專利超30項”的情勢預測,至2018年底,漢能的全球申請專利有望破萬。專利是企業研發能力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而比起專利數量和增速,人們更關注的則是專利能為生活帶來什麼。漢能,正在扮演著開拓者的角色,並且在移動能源的佈局和層次上呈現量質並進的態勢。
(責任編輯:段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