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小券商頻頻上演股東易主“風雲”,股權交易買家中不乏地方國資的活躍身影。地方國資受讓股權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接手民營企業手中的中小券商股權,二是國資參控股券商的股權在不同國資平臺間的流轉。
股權頻繁更疊的背後,是行業分化加劇不斷擠壓著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間,而引入地方國資股東或提高地方國資的控制權,或能為中小券商帶來更強的資本實力、更多的業務機會,以及更大的發展潛力。借助地方國資這一汪“活水”,中小券商有望走好特色化、差異化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民營券商增添國資“血脈”
9月30日,隨著中國證監會發出一紙批文,德邦證券股東易主塵埃落定。至此,德邦證券已基本摘下“復星系”標簽,成為繼中泰證券、聯儲證券之後,山東國資控股的第三家證券公司。
根據批復,證監會核準山東財金、濟南科金成為德邦證券主要股東,核準山東財金成為德邦證券、德邦基金實際控制人。其中,山東財金的實控人是山東省財政廳,濟南科金的實控人是濟南市歷下區財政局。
德邦證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在監管層面支援“做優做強”、謀求特色化發展的道路上,券商縱深化的發展機遇更多在於各細分市場的佈局中,包括依靠區位資源優勢做深下沉市場等,以保持自身獨特的行業競爭力。“國資股東的加入將在完善股權架構的同時,在多業務領域與國資形成協同優勢,走出特色化發展道路。”
湘財證券母公司、上市券商湘財股份也在今年打上了國資烙印。彼時,湘財股份稱,此次引入浙商資産,能借助浙江省屬國企的股東優勢,獲取更優質的業務資源,形成業務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並保障公司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
地方國資換倉動作頻頻
縱觀2024年,民營券商引入國資股東,只是年內中小券商股權更疊加快的一個縮影。從整個行業視角來看,通過進一步吸收民營企業手中股權、集納當地其他國資平臺股權等方式,地方國資正在重塑證券行業的發展格局。
3月29日,長江證券發佈公告稱,湖北國資旗下長江産業投資集團將以非公開轉讓方式受讓湖北能源和三峽資本所持長江證券全部8.63億股股份,佔總股本15.6%。此外,長江産業投資集團還與武漢城建、宏泰集團、旅投創業、省中小金服、湖北日報分別簽署《一致行動協議》,長江産業投資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支配長江證券28.22%的股份。這表明,待本次轉讓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並完成股份過戶後,湖北省國資直接和間接持有長江證券股份的比例將達到28.22%,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東北證券年內的兩筆股權交易轉讓方及受讓方也均具有地方國資背景。3月27日晚間,東北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亞泰集團擬出售持有的公司29.81%的股份給長髮集團和長春金控。此次交易完成後,長髮集團將成為東北證券第一大股東。據悉,長髮集團由長春市國資委100%控股,長春金控則由長春市財政局100%控股。
差異化發展刻不容緩
近年來,證券行業“馬太效應”凸顯,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不斷壓縮著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間。
年內引入國資的大多屬於中小券商,轉讓原因包括自身盈利能力欠佳、控股股東為滿足自身發展需求主動轉讓股權等,而國資實力相對雄厚,可以滿足證券業對證券公司參股甚至控股股東的要求,有助於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對於中小券商而言,獲得資金助益後的發展路徑已有跡可循。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後,中國證監會在黨委(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支援頭部證券公司做優做強,引導中小機構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佈《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進一步鼓勵中小機構結合股東特點、區域優勢、人才儲備等資源稟賦和專業能力做精做細。
信達證券非銀分析師王舫朝認為,立足自身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將是中小券商形成錯位競爭的關鍵。
事實上,在頭部券商“激戰正酣”之時,已有部分中小券商在細分賽道強勢出圈。例如,民生證券和國金證券是中小券商投行差異化打法的典範;還有華創證券、長江證券兩家券商在投資諮詢業務上的表現頗為亮眼。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