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將對人類的生活和全球産業産生巨大影響。圖為一家餐廳引入智慧機器人“跑堂”。資料圖片
未來的機器,是否會像人類一樣自主思考和産生感情?通過深度學習,機器能否變得更加“聰明”,從而取代醫生、司機、飛行員、服務員等職業?無人汽車、無人飛機、無人船的出現,將給你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在同一個領域找到答案:人工智慧。
在2016年全球重大科技創新領域,人工智慧無疑站在最強勁的風口。在前不久舉行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人工智慧話題炙手可熱,從側面揭示了當今人工智慧對生活的巨大影響和全球産業界在這一領域的激烈較量。
“天方夜譚”如今走入生活
一系列消息以及新成果的演示,確鑿無疑地顯示,今年是人工智慧加速推進的一年。
前段時間舉行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集中展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新成果和未來趨勢,數場圍繞人工智慧的主題論壇,涉及人工智慧從情感交流到日常人機協作各領域的發展趨勢,描繪了未來人工智慧産品會如何顛覆人類生活和工作。
在稍早前的3月份,南韓九段棋手李世石與谷歌電腦AlphaGo的人機大戰吸引了全球目光,而人類不敵機器的結局,在讓人們驚詫于機器人戰勝人類不再是神話的同時,也為人工智慧未來的應用打開了更加無限的遐想空間。
實際上,自電腦誕生之日起,人類便不斷追尋賦予機器以“生命”,而當不用手便可以操作手機的語音識別等技術慢慢便利了人類生活後,人工智慧便被賦予在工業、生活等領域的發展厚望。正如比爾·蓋茨所説,讓生活更美好的人工智慧,就像電腦界的“聖杯”。
上個月在德國舉行的第31屆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英特爾公司發佈了可用於機器學習的第二代晶片。從機器“咿呀學語”開始,給予冰冷的金屬自主學習能力一直都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如今微軟、IBM等巨頭在機器學習領域加快佈局。
即便你不會任何一種外語,有一天你仍能順暢地週游世界。這並非天方夜譚,借由機器學習的技術,谷歌人工智慧高管日前便表示,翻譯耳機將在未來成真。
以此為契機,谷歌北京研發中心總經理趙澤紅近日向世人展示了該公司的人工智慧概念産品:可以連接家庭內各部件的智慧保姆。未來通過語音指令和圖像識別等技術,有一天你也可以像鋼鐵俠一樣起床後與隱藏在墻壁角落的機器人保姆談天説地,甚至跳過語音指令,只因你希望窗外躍進陽光,機器人保姆便會自動基於住戶習慣為你送進明媚。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的數據顯示,隨著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媒體、廣告、零售、金融和保健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50.5億美元。
研究機構Gartner也稱,預計2018年,全世界將有60億台設備用上人工智慧技術,屆時人們將在網際網路家電、汽車等産品上與人工智慧零距離接觸。
技術革新乘勢“甦醒”
全球發達國家都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快行動,尤其是許多先進的技術公司紛紛佈局深度學習、人機交互和圖像語言識別等技術,以搶佔産業制高點。與此同時,中國技術革新也乘勢“甦醒”。
上個月,“十二五”科技成就創新展向世人展示了一台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這是國際上唯一能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這台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目前已在十多家醫院使用,累計手術超過2000例。而人工智慧在我國醫療領域的探索,還可以讓人們在3D模擬人體器官上進行徒手隔空手術操作,以提高效率和精確度。
而這些只是人工智慧在中國發展的冰山一角。
為加快人工智慧産業發展,我國制定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 2018 年,打造人工智慧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人工智慧産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和産業發展與國際同步,並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
該方案還提到要加快人工智慧技術在家居、汽車、無人系統、安防等領域的推廣應用,豐富移動智慧終端、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産品的服務及形態,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
百度總裁張亞勤上月曾表示,去年百度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而“百度大腦”作為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已孵化出如無人駕駛、智慧搜索等創新技術。目前“百度大腦”已具備視、聽、説和預測、規劃決策以及行動控制的能力,並將被應用到金融、汽車、醫療等領域。他同時表示,“智慧交通”將是中國企業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慧將在中國迎來“黃金時代”。
成觸碰未來生活“加速器”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支撐的科技社會讓人類的未來生活似乎變得更加清晰。對於這樣的技術改變,世紀互聯副總裁、雲業務CTO沈寓實表示,包括人工智慧的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再造了流程。
但業內人士表示,當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候,如果不提前佈局,可能就會失去發展良機,我國資訊産業發展必須加速。
去年兩會期間,百度CEO李彥宏建議,設立國家層面的“中國大腦”計劃,以智慧人機交互、大數據分析預測、自動駕駛、智慧醫療診斷、智慧無人飛機、軍事和民用機器人技術等為重要研究領域,支援有能力的企業搭建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和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不同研究領域開放平台資源,高效對接社會資源,依託統一平臺協同創新。
如今,中國市場對智慧機器人的巨大需求已經顯露。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表示,要滿足人工智慧市場的需求,就要以企業為主體,更好地使産學研結合,其中政府不僅僅是在資金上給予支援,在産業生産能力發展當中要有規劃,進而起到引導作用。
在自主化方面,以機器人為例,目前我國在核心機器本體、減速器、伺服機等領域的自主化程度落後,蔡鶴皋表示,未來在發展化工業機器人時,不僅需要在軟體系統層面實現快速突破,還要解決硬體製造環節的缺失。未來的突破點將是在智慧無人設備方面,同時人腦科學研究、情緒感知等強人工智慧有望在未來十年迎來突破。
此外,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在物聯網以及人工智慧發展上的重要意義,國家工信部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副主任曹建華表示,當前我國雲計算還要解決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人工智慧計算、連接和數據存儲以及資訊的確權和數字價值計算等問題,只有通過雲計算等技術來驅動,才能解決數字經濟和資訊經濟的難題。
專家指出,人工智慧正成為觸碰未來生活的“加速器”。今後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推進,人工智慧應用的場景將進一步得到豐富,這不僅將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多改變,也將給中國産業界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因此,産業界應緊緊抓住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新契機,主動迎接挑戰。
(責任編輯:張潔欣)
免責聲明:中國網科技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