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資本佈局康復醫療機器人:市場廣闊産業化不明

  • 發佈時間:2016-06-29 07:38:45  來源:南方新聞網  作者:肖玫麗  責任編輯:書海

  本報記者 肖玫麗 廣州報道

  導讀

  國內康復機器人能真正進入應用環節、量産並産生效益的基本沒有,即便是專業性較低的護理類康復機器人,也尚未實現産業化。

  獲千萬融資、天使輪估值上億、成立僅十個月,總部在廣州的廣東禮賓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禮賓科技”)分別在北京、青島等地開設分公司,其主打産品康復機器人也將在今年7月量産。

  禮賓科技創始人兼CEO週全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的産品和服務未必多麼顛覆,但在後臺系統做了創新,尤其是人工智慧介入康復醫療方面用工很深。機器人作為一個載體,確保了我們的後臺和服務落地,隨著康復醫療市場釋放,康復機器人也將走進更多家庭。”

  禮賓科技的機器人屬於康復護理類,研發和生産週期不長,成本相對較低。從技術上看,這類機器人以系統整合為主,國內廠商在應用層面謀求創新,但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由於售價不高,此類機器人的盈利重心在延伸服務端,包括保險、藥品等。

  而國內技術色彩濃厚的康復機器人大多來自實驗室,其研發週期較長、生産成本更高,並在特定功能上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術。不過,此類機器人售價低則數十萬,高則上千萬,且大多處於臨床驗證階段,尚未看到産業化的曙光。

  即便如此,中國老齡化、慢性病早已催生百億級康復醫療市場。在資本眼中,康復醫療機器人無疑是下一個靜待爆發的藍海,提前佈局有望分得一杯羹。

  睿德信投資集團總經理王家硯分析,國內康復機器人能真正進入應用環節、量産並産生效益的基本沒有,即便是專業性較低的護理類康復機器人,也尚未實現産業化。此外,康復機器人也面臨“機器”還是“機器人”之爭,有待建立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廠商眾多,皆未産業化

  有保險行業20年從業經歷的週全勝,之所以萌生創業康復機器人的念頭,是他覺察到保險公司在醫療健康領域施展不開拳腳。

  週全勝發現,早期的慢病管理和康復治療是通過血壓計、血糖儀等手段了解病人的疾病風險。演變至今,可以逐步通過康復護理機器人與後臺醫院、護士連接,對病人進行健康管理。但國內至今還沒有出現成功的模式。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分類,醫用機器人歸屬於專業服務機器人,其自身可以分為四個類別:診斷機器人、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及其他。

  而康復機器人又可細分為幾大類:第一類是與感覺功能有關的康復機器人,比如人工視網膜、人工耳蝸;第二類是與運動功能有關的康復機器人,據不完全統計,康復機器人市場中80%以上都集中在運動功能上;第三類與感知語言功能恢復有關。

  禮賓科技的康復護理機器人屬於第四類。據悉,禮賓科技以居家康復、居家養老為重點,包含導醫、整體康復、分時護理、健康託管服務,第一階段主推腦卒中、惡性腫瘤、尿毒症等人群。

  週全勝透露,禮賓科技系列機器人名為Le pion,即樂賓。其中,樂賓一代和樂賓二代機器人是由法國設計師設計,禮賓科技也與南韓合作機器人技術研發。

  “國內康復護理機器人除了雲計算、大數據是不斷變動的,其他東西都是模組化的,比如定位、鐳射、導航、語音等,基本都是整合國內外的技術。難點在於把這些部件組合併與康復醫療實現對接。所謂的核心技術其實是有的,但不是體現在硬體方面,而是體現在整合、産業化轉化方面。”週全勝説。

  記者了解,國內從事護理類康復機器人研發的廠商眾多,但技術趨於同質化,研發和生産成本方面也不高。桑谷醫療市場部人士向記者透露,護理類機器人的出廠價往往只有終端價的一半。根據機型大小,護理類機器人的成本最低僅需400元,中大型機的成本也不高,最低不足千元,最高也僅需2000元。

  相比之下,其他種類的康復機器人對技術研發和生産成本要求很高。全球最早實現産業化的企業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ReWalk。ReWalk成立於2001年,主要産品是外骨骼康復機器人,用於協助下肢癱瘓的病人能夠再次站立行走。

  雖然具備先發優勢,但ReWalk的商業化探索至今艱難。直到2011年才開始出售ReWalk康復版,2012年開始在歐洲出售ReWalk個人版。拿到FDA認證後,ReWalk銷售情況至今不甚理想,2014收入400萬美元,全年虧損2200萬美元,2015年前三季度銷售收入也僅為240萬美元。另外,ReWalk産品價格昂貴,單套售價在7萬美元以上。

  在國內,目前尚未有企業實現康復機器人産業化轉化。去年年底,寧波瑞澤西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競得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發的神經康復機器人,價格高達1560萬元。

  對此,王家硯認為,相比護理類的系統整合,其餘種類的康復機器人技術更為密集,跟人體的接觸程度更深,無論是技術研發難度還是生産成本都遠高於護理類,因此終端售價不菲。

  “國內市場需求很大,但沒有適應市場需求的合格産品。康復機器人可以用市場換技術,把國外的技術引進來,加上國內企業的應用端技術,共同推進産業化。”他説。

  市場廣闊,資本扎堆

  禮賓科技在天使輪融資一千萬,重點投入到機器人研發和網路鋪設上。據悉,禮賓科技的機器人將從七月份開始小批量生産,計劃生産100台,並以每月産量遞增的方式逐步實現量産,預計今年12月份將生産3200台機器人。

  週全勝向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透露,今年年底禮賓科技還將進行一次更大金額的融資,這筆資金將用於康復醫療全産業鏈的開拓和佈局。未來,禮賓科技將連接健康服務機構、中醫診所、醫院康復中心和養老社區等,打造完善的康復醫療服務鏈條。

  在他看來,僅靠銷售護理類康復機器人並不足以帶來可觀收益,更大的營收空間在於延伸服務,主要是後端保險和藥品服務。其中,藥品主要是面向康復人群的客戶教育和配送等。

  “我在保險公司的時候,跟很多公司合作可穿戴,接觸了硬體、醫療、保險各個公司,”週全勝回憶,“但我發現患者參與慢病管理,依從性一直很差。所以我們的創業邏輯就在於,從需要康復醫療的患者端入手,他們有需求、願意配合和支付,並使其家庭成員成為保險客戶,未來串聯和延伸空間很大。”

  對此,國內某大型保險公司旗下的養老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保險公司正發愁如何將保險産品和服務推送給康復人群,引入康復機器人能滲透進更多的家庭。但市場上還沒成功模式,主要是機器人的智慧化和專業化水準不能滿足康復護理和治療的需要。”

  護理人才匱乏與老齡化、慢性病帶來的龐大康復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給康復機器人帶來施展空間。截至2015年底,中國共需要養老護理人員1000萬人,但全國養老機構擁有的護理人員不足100萬人,全國養老機構持證上崗的護理人員不足2萬人。

  中投顧問在研報中指出,康復機器人在應用技術突破後的市場需求量巨大,未來幾年增長速度將超過醫用機器人市場增度,將從2015年的4300萬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18億美元。

  從2014年開始關注、尋找康復機器人標的的王家硯告訴記者,康復機器人要在七年內實現産業化是可能的,但要實現收益、資本成功退出,還沒看到符合的標的。而護理類機器人由於技術研發門檻相對較低,成功退出的機會比較大。

  標的稀缺導致相對優質的標的價格水漲船高。目前,康復機器人標的估值整體偏高,但是因為是藍海市場,資本都不願意放棄。在資本市場,包括科遠股份、金明精機、迪馬股份在內的上市公司,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軍康復機器人市場。

  “目前醫療機器人都面臨産業化轉化難題,手術機器人算是走得比較快,但是也沒有出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康復機器人離此就更遠。未來形成標準肯定是一個趨勢,産業化轉化之後,參與者增多、資金持續涌入,一旦市場閉環形成,相關標準的建立就勢在必行。”王家硯進一步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