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本土電池現狀調查: 排斥LG能否成就更多的寧德時代?

  • 發佈時間:2016-05-31 07:37:57  來源:大河網  作者:俞淩琳  責任編輯:書海

  “如果是通過減免稅收、給予技術先進的電池企業獎勵等方式來鼓勵國産電池産業,我們都會非常支援,並且也能促進國産電池技術升級。”日前,幾位自主品牌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得採訪時表示。

  這些新能源企業負責人擔心,去年出現的因為電池供應不上,影響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局面很可能再次上演。

  此前,本報于5月24日刊登的《第三批電池目錄公佈之後:本土新能源汽車遭遇高端化尷尬》一文在業內引起很大反響。

  正在討論中的《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規則(修訂版)》(以下簡稱《修訂版》)把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與《汽車動力蓄電池規範條件》(以下簡稱《規範條件》)捆綁在一起,相當於已進入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的車型,必須同時配套符合《規範條件》的動力電池,才能獲得國家新能源汽車相應補貼。

  截至目前,符合《規範條件》的25家單體電池企業中,把目前長安、長城、上汽、一汽、奇瑞、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企業都在採用的LG和三星SDI排除在外。

  “從政策本意來講,強制要求採用進入推薦目錄的電池企業生産的産品,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推動本土電池企業的産銷量,有助於將低水準的電池企業排除在外。” 上述車企新能源汽車負責人認為,但實際操作中,對於車企而言,面臨很多問題。

  本土高性能電池供不應求

  “如果國産電池很強,我們何必捨近求遠?”某自主品牌企業新能源負責人對記者説。

  截至今年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已達130家,這一數字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達150家。不過,國內電池行業面臨的問題多、亂、雜、差。

  “25家電池企業中,只有三家企業生産的電池産品尚可滿足我們需求。”另一家自主品牌企業新能源汽車負責人同樣表示。

  “其實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也想支援國産電池企業,但是,考慮到産品的競爭力和供貨問題,最終選擇了國際上被認可的産品。”上述負責人表示。

  而另一位採用國産電池的本土企業新能源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CATL(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牛逼得不得了,大家排隊在等貨。”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成立於2011年,公司總部位於福建寧德。公司研發生産電動汽車及儲能系統的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電池模組,電動汽車電池系統,動力總成等等。

  據了解,由於國産電池供應不上,很多本土新能源汽車企業只能被迫減産。這個情況其實早在去年就發生過,去年由於電池供應跟不上新能源汽車增長,多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因零部件供應不足導致市場大量缺貨。

  新能源汽車每年以200%至300%的速度增長,而電池廠雖然有上百家,但符合乘用車標準的電池廠,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如江淮用的是力神、國軒、三星;奇瑞從萬向採購;吉利採用CATL和LG的電池、上汽採用LG、A123的電池,只有比亞迪自己生産電池。

  這些本土電池企業上足了馬力生産,仍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某自主品牌企業透露,“大家都在排隊等電池,今年僅CATL就差我們近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

  實際上,影響電池供應的還有電池廠更加願意將電池優先供應給大巴車。以秦為例,一輛插電式強混,只需十幾度電,而一輛大巴,則需要200多度電,相當於20輛插電式強混小車。而國家對大巴的補貼一般都超過100萬,電池廠更願意優先供應給大巴。如奇瑞的供應商萬向,就是很多大巴生産廠家的供應商。

  “CATL規劃今年的産能是2015年的兩倍,計劃在乘用車方面會比去年多一點,但還是以客車為主。” CATL銷售市場行銷副總裁譚立斌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便如此,雖然今年動力電池供應不上的情況會有所緩解,但預計今年下半年,電池供應量仍會增大。

  如何扶植更多的寧德時代?

  採用外資電池,並非自主品牌企業的初衷。遭遇電池供應不足,本土車企試圖主動開發更多的電池供應商。如江淮隨著産品的升級,去年開始使用三星的電池;江淮汽車iev4以前採用的是國軒電池,iev5開始採用力神電池,iev6升級為三星電池。

  吉利新能源産品也採用了部分LG的電池。上汽集團則是因為進入之初沒有選擇,當時CATL並未成立,所以,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南韓LG。

  因為在傳統汽車上不可能趕超,新能源汽車一直以來都被寄予彎道超車的希望,當然,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也被視為該重點支援的産業。

  不過,電池、電機、電控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中,電池對汽車企業而言,確實屬於“隔行”的産業,特別是電池的組成部分“電芯”。

  電芯屬於“化學”工業,國際上電芯做得好的,主要是日本南韓,松下、LG、三星等,均是以化工見長的企業,而比亞迪也是因為一開始做電池才得以自己生産電池。

  “電芯不僅投資規模大,時間長,而且技術變化非常快,沒有四五百個電化工程師,不可能做好。”某整車企業新能源負責人告訴記者,而CATL之所以能在國內迅速成長,也得益於其技術研發實力。反觀國內其他電池企業?大部分都是搞一條生産線就上項目、開始生産。

  本土電池企業是不是靠政策保護,排斥外來者就能改變現狀?顯然,政策保護只能使其短期內銷量增加,但無法使其變強。

  “越保護越落後,市場是競爭出來的。”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負責人表示,“項目找到府,開發要收費,銷量不用愁。保護只會讓中國電池企業生活在溫室中。”

  政府需要鼓勵本土電池企業,但以什麼方式鼓勵,值得深究。“如果是鼓勵優秀,就應該給技術先進、性能優越的電池廠補貼,提升其競爭力,而不僅僅是將外來者排斥門外。”上述人士最後表示,“在給本土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更多選擇的同時,也同樣能使本土電池企業強者更強,涌現出更多像寧德時代這樣的本土電池企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