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計劃今年下半年首飛

  • 發佈時間:2016-04-22 10:15:38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潔欣

  這是在航太科技集團一院天津大運載基地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總裝車間拍攝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助推器(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計劃今年下半年首飛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太的舞臺就有多大。”

  我國研製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計劃今年下半年首飛。在首個“中國航太日”來臨之際,首發上天的長征五號火箭正樣正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天津大運載火箭基地總裝。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玨首次向“走進航太”記者團講述長征五號的特點和使命。

  大火箭肩負大使命

  作為我國目前起飛規模和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將直接服務於我國探月三期工程、載人空間站工程和火星探測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並用於不同軌道大型載荷及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以長征五號核心技術為代表的我國新一代中型和小型運載火箭,將為我國未來重型火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王玨説。

  長征五號火箭首次採用5米大直徑的箭體結構,是我國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全箭總加注量達到780噸,起飛時共有10台發動機産生1078噸的推力,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長征五號的運載能力為現役火箭的2.5倍,與國外主流大型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王玨説。

  綠色環保數字化

  “我國現役運載火箭存在運載能力不足、推進劑有毒有污染、適應性低、航區安全問題突出等差距。”王玨認為,提高我國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與環境友好性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面向21世紀,世界主要航太大國紛紛推出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這些運載火箭具有大運載能力、大直徑、少級數、系列化、低成本、高可靠、易操作等特點。

  瞄準國際主流運載技術的發展水準,長征五號堅持“無毒、無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適應性強、安全性好”的原則,按照“系列化、組合化、模組化”的設計思路,採用大量新技術,新研3型主發動機,電氣系統箭上新研單機數量達到1700余臺套,軟體190余個。“長征五號採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推進系統,賦予中國運載火箭‘綠色環保大推力’的新名片。此外,長征五號火箭第一次採用數字化三維結構設計,使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長征五號的整體性能和總體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王玨説。

  創新鑄就全新火箭

  王玨表示,自立項以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實現了總體結構、設計技術、推進技術、遙測技術、發射技術五個方面的創新突破,累計開展各類試驗1000余項,生産各類單機産品上萬台(套)。

  長征五號締造了多個“首次”:首次採用直徑為5米的大直徑大集中載荷箭體結構,突破傳統火箭3.35米直徑的限制;首次將彈性和氣流影響引入整流罩分離倣真,使用大型火箭旋轉分離技術等。“這將帶動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和創新發展,有利於全面提升我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技術水準。”王玨説。

  助力中國成為“飛天強國”

  目前,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日本、印度、以色列、巴西等國家擁有進入空間的能力,先後研製出近百種運載火箭,修建了10多個大型航太發射場,進行了5000多次航太發射。

  進入空間的能力,已成為一個國家開發利用空間資源、維護國家空間安全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經過近60年發展,我國的運載火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共發射226次,形成了具有獨立智慧財産權的長征系列火箭,對增強我國開發利用空間資源的能力、維護國家空間安全和利益、展示綜合實力和科技實力、提升國際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大幅提升我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太大國向航太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之一。

 

  連結

  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

  首個“中國航太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從載人飛船、太空空間站、月球和火星探測、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北斗衛星導航等多個方面推進航太重大工程建設。

  ——載人航太工程。今年,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2017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2018年前後,將完成研製併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探月工程。2017年,“嫦娥五號”飛行器將發射並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2018年,將研製併發射“嫦娥四號”飛行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火星探測。我國計劃于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進一步實現“繞、落、巡”工程目標,對火星進行著陸巡視探測工作。

  ——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研製發射“高分六號”“高分七號”等5顆衛星,全面完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建設,實現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

  ——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今年,將發射我國首顆空間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和X射線脈衝導航衛星,使我國天文學在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實現地面觀測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式發展,建立大尺度時空基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二號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品質服務的能力。

  此外,我國將從推進航太技術轉化和發展衛星應用産業兩個方面著手,推動空間生物等特色産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