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微軟反壟斷調查或有突破:殺毒廠商提多條證據

  • 發佈時間:2016-01-12 11:09:29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沉寂至今的微軟反壟斷調查,終於再次傳出消息。1月5日,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對微軟公司進行了反壟斷詢問調查,要求其就工商總局對微軟公司涉嫌壟斷案進行調查以來獲取的電子數據中有關重大問題進行説明。

  工商總局並未透露“重大問題”的詳情,但一位參與舉報微軟的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個新的信號。我們當初提交舉報材料、這個調查啟動之後就沉寂了。在我們以為調查擱置的時候,提出‘重大問題’算是一步進展了。”2015年初,業內一度有傳言稱“微軟調查因缺乏有力證據而終止”。

  2014年7月28日和8月6日,國家工商總局先後兩次突擊檢查微軟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多個經營場所,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對微軟涉嫌的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兩次突擊檢查中,工商總局獲取的電子數據包括微軟公司的部分合同、財務報表、內部溝通文件、郵件,以及微軟財務外包公司的運營數據。

  此次工商總局公告微軟的“電子數據有關重大問題”就來自其中,上述人士猜測,“相比于當初讓舉報方與微軟答辯的環節,這是個新方向。雖然不確定進展有多大,但至少工商總局應該是掌握了一定的證據。”

  激辯微軟

  早在2013年6月,國家工商總局根據企業舉報反映的“微軟公司存在對其Windows作業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相關資訊沒有完全公開造成的相容性問題、搭售、文件驗證等問題”進行了核查。知情人士透露,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微軟的調查主要以“舉報廠商與微軟答辯會”的形式進行。

  記者獲得的一份安全殺毒廠商與微軟答辯會的記錄材料顯示,至少3家安全殺毒廠商提出了10多條因為Windows作業系統不開放、開放不充分導致國內安全軟體公司在Windows上生存空間被壓縮的證據。

  其中包括,多個作業系統函數不公開,使得安全殺毒廠商額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函數分析,企業多走彎路,且嚴重影響查殺效果;多個作業系統的API介面不開放,導致眾多基於Windows作業系統開發的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木馬防禦系統的開發受到較大影響。但與此同時,微軟卻對國外殺毒軟體提供更多的API介面,對國內延遲甚至不提供,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國殺毒軟體在PC上的木馬查殺效果及能力達不到國際領先水準。

  舉報廠商指責這是微軟為了搭售自己殺毒軟體而遏制其他廠商的競爭策略,對競爭殺毒廠商實施成本約束、對不同合作夥伴實施差別待遇。微軟並未回應這些指責,但微軟在答辯中稱,這些限制行為是在充分考慮用戶安全的基礎上實施的。

  “類似的答辯會,2014年召開了好幾次。”一位參與答辯會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不只是殺毒軟體,還有其他的應用軟體、辦公軟體。”這其中包括廣為人知的WPS與office不相容事件。此外,國內眾多手機廠商也舉報微軟收取的手機專利費涉嫌壟斷。據悉,微軟對每部手機徵收8-9美元專利費。

  這似乎是上世紀末美國、歐盟對微軟反壟斷案件的重演——這個在當時被稱為“世紀末審判”的案件焦點也在於微軟搭售瀏覽器、技術資訊不公開。最終,歐盟委員會耗時11年,終於在2009年底讓微軟承諾向PC用戶提供自主選擇瀏覽器的權利,並向歐盟同業競爭者提供他們所需的互操作性資訊。

  “歐盟對於微軟反壟斷的審理,我們可以借鑒。”1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微軟應該公開介面標準,相容同業軟體,並且不能捆綁IE瀏覽器、offiice、殺毒等軟體。”

  關於工商總局1月5日的聲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微軟求證,後者回應稱:“我們始終嚴格遵守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並一直積極配合工商總局的調查。”

  微軟壟斷加劇?

  “微軟在PC市場的壟斷地位毋庸置疑,沒有任何其他企業在所在行業的壟斷程度能超過微軟。”倪光南指出,“Intel有AMD競爭,高通有聯發科、海思、展訊的競爭。但國內PC市場,微軟作業系統佔有率超過99%。”

  而現在,微軟的壟斷地位並沒有因為工商總局的反壟斷調查而受影響,反而在進一步加劇。

  2015年9月,中美網際網路大會期間,微軟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宣佈達成合作協議。2015年12月18日,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微軟又與CETC聯合宣佈成立合資公司,通過這一合資公司,微軟將向中國政府和國企提供定製版Win 10作業系統。

  倪光南指出:“在國內,政府採購市場是唯一一個不被微軟完全壟斷的市場,現在,微軟如果通過這一合資公司進入政府採購,也將完全壟斷這一市場。”

  事實上,微軟的Vista、Win 8、Win 10作業系統均被中國政府列為禁止採購産品。倪光南向記者介紹:“因為這三個作業系統,都採用了可信計算架構,這種架構下,運作系統軟體都需要得到微軟的簽名認可,控制權高度集中在微軟手中,資訊安全不可控,不符合我國網路安全要求,因而被禁止政府採購。”

  由於Win 7並未採用可信計算架構,Win 7仍在政府採購目錄中。不過,雖然有中標麒麟、深度Linux、中科方德、普華等數十家國産作業系統廠商與微軟競爭,但微軟在中國政府市場佔比仍然遠超競爭對手份額之和。

  “在Win 10不符合國家安全要求、微軟愈發壟斷的情況下,CETC與微軟的合資公司,是否符合反壟斷法、政府採購法、國家安全法,這其實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審查。”倪光南告訴記者,“在美國,有關部門肯定會嚴格審查這類情況,而在俄羅斯,政府採購則直接禁止採購國外軟體。”目前,關於CETC與微軟的合資公司,並未傳出有關部門對其審查的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CETC與微軟正在籌備大型發佈會。

  倪光南指出:“無論是考慮資訊安全還是産業發展,政府採購都應當優先國産。”但事實上,在國內,政府、企業對IT採購國産化始終諱莫如深,多位國産IT企業高層告訴記者:“主管部門擔心採購國産化有違WTO原則,不宜公開。”

  但據了解,IT採購優先國産並不違背WTO原則。根據中國政府採購網GPA專欄資訊,中國加入WTO時並未簽署《政府採購協議》(GPA),2007年底,中國啟動加入GPA談判,目前仍未落地。

  目前,國內IT領域公開呼籲“政府採購優先國産”的只有倪光南院士以及龍芯中科總裁胡偉武,其餘企業、專家均對此保持沉默。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