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華人創業在矽谷:遭遇天花板 紛紛選擇回國

  • 發佈時間:2015-12-10 09:04:06  來源:大河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二十年加州夢

  美國歷來是多民族、多文化匯聚的大熔爐,加州矽谷更是如此。只要具備足夠的技術實力,各國精英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工作機會,探求自己的創業機遇,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除了美國本土創業公司,矽谷還有數以萬計的外國科技精英打造的創業公司。在為數眾多的創業活動與孵化器,你很容易遇到來自印度、德國、以色列、南韓的創業者,當然也有來自中國的創業企業。中國和印度一樣都是矽谷最重要的人才輸入國,在矽谷諸多科技公司中,中印兩國員工始終都是最大的外來人口。但如果對比印度人創業以及中國人回國創業的成功幾率,這些中國科技精英要在矽谷實現創業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回溯中國人在美國成功創業的歷史,實際上集中在過去二十年時間。新浪是由四通利方和華淵資訊兩家公司在1998年底合併而成,而華淵資訊就是三位斯坦福中國留學生在1995年創辦的。

  雖然道路險阻不易,但中國人在矽谷也不乏諸多闖出一片天的創業明星。鄧鋒等人創辦的網路安全上市公司NetScreen 2003年以42億美元被Juniper收購。謝青創辦的網路安全公司飛塔(Fortinet)目前在納斯達克市值接近60億美元。陳大同等人創辦的上市公司豪威科技(OmniVision)是蘋果iPhone的核心拍照部件供應商,去年以19億美元的估值出售。

  這些成功的華人創業前輩不僅自己功成名就,也激勵著更多在矽谷的科技精英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然而,這些創業明星幾乎都誕生在最初五年,而且幾乎全部集中在高科技B2B領域。相比起來,近年來中國人在矽谷創業的星途似乎要暗淡了不少,少有再出現估值上十億美元的創業公司。更多打算創業的矽谷中國人開始認真考慮一個問題:是留在矽谷創業,還是回國發展?

  相比回國創業,華人要在矽谷創業打拼,則需要在融資、市場、媒體、文化等多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

  賈石璉在矽谷生活了二十五年,先後創辦了四家創業公司,目前專注于生活內容分享社區Trusper。“如果以上市為標準,那麼矽谷華人創業公司成功的可能就是10多家,而且大多誕生在前幾年,而且他們都是純技術公司的。2000年前後很多中國科技精英都選擇了回國發展,也帶動了中國科技行業的迅速增長。最近一批矽谷中國創業公司更多是專注于社交領域,但由於文化因素,中國人在這一領域並沒有什麼優勢。”

  “實際上,中國人要在矽谷創業成功,還是專注于純技術領域。”賈石璉説。

  融資的難與易

  融資是矽谷中國人面臨的一個最大難題。賈石璉回憶説,“當時矽谷VC圈基本全是白人,我最初創業的時候找了四五十家VC都吃了閉門羹。對方根本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創業成功。鄧鋒他們創業融資的時候,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現在中國經濟增長之後,中國資本開始涌入矽谷尋找機會,資金倒不是問題了,但這些中國資本也一樣很難融入矽谷主流投資圈。”賈石璉同時擔任著是金沙江創投的矽谷投資顧問。

  長期在矽谷推動中國科技人才互助的孔德海也談到,“矽谷最初那批中國創業者實際上還是找的中國台灣的投資者,因為沒有語言障礙,對方願意給大陸來的同胞一個機會。當然現在國內資本不斷倒流進入矽谷,中國創業者獲得資金不會再像前輩那麼艱難。”他目前擔任著矽谷高層次人才交流協會和矽谷天使會兩家機構的CEO,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接國內資本和矽谷創業人才。

  相比十多年前的創業前輩,如今在美國的中國創業者有更多、更便捷的渠道可以拿到資金。在美國的中國創業者如今也大多會選擇中國資本。“我們第一輪融資就是拿的中國資本,最重要是給錢快,不過我們第二輪會尋求美國VC的錢。”職業社交平臺燎原聯合創始人李琛説。他們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融資。

  哈佛畢業的韓璧丞是腦波控制設備創業公司BrainCo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美國資本比中國資本要更為專業,但他們嚴格的審查評估過程可能會長達半年,著急等錢的中國創業者在初期肯定會傾向於中國資本。”他們下一輪Pre-A融資300萬-500萬美元打算以中國資本為主。

  雖然中國資本能提供充裕快速的資金,但他們卻很難帶來美國市場的投後服務,更多的是資金幫助。而要在美國市場增長,獲取主流VC的支援必不可少。但在這一方面,卻是很多中國創業者的一大挑戰。賈石璉認為,在矽谷的中國創業者還面臨著一個文化的問題,很多人依舊在中國人的圈子裏打轉。拿了中國VC的錢,做著做著就回國去發展了。

  融合郵件和即時通訊的MailTime(國內稱為:簡信)市場負責人盛以宣對這方面深有體會。“我們見過一些頂尖的美國VC,但都拒絕了我們,因為我們是一家中國團隊。我們見過很多國內VC,但他們都希望我們回國發展,也談到了美國VC不會投我們團隊。雖然我們的確遭遇了難以打動美國VC的問題,但我們並不會放棄,只要産品發展起來,一樣可以打消他們的顧慮。”

  韓璧丞也認為,具有技術優勢的創業項目還是可以打動美國投資者。雖然他們也取得了很多美國投資者的信任,但由於入賬速度的原因,他們下一輪融資會主要拿中國資本的錢。不過,只要有技術優勢,未來肯定會獲取美國VC的支援。

  一位不願具名的矽谷華人投資者透露,現在很多在矽谷的華人創業公司都是留學生創辦的,他們並沒有真正融入美國文化。“我見到很多華人創業者在Demo Day上的表現,依舊存在著表現力不足的問題;在回答美國投資人的問題時,存在著回避核心以及缺乏自信的現象。這也是很多美國主流VC對中國創業團隊猶豫的關鍵原因。”你都不能面對面打動投資者,怎麼去征服美國市場?”

  美國還是回中國

  關於為什麼要來美國創業的問題。盛以宣提出了一條重要原因:“至少對我們來説,在美國更容易迎來發展的機會。或者説,電子郵件相關應用或許更適合美國拓展,因為騰訊與網易郵箱都不會對第三方開放直接授權,甚至會阻撓用戶使用我們的産品。而美國雖然谷歌、Facebook、微軟等大公司佔據了郵箱和即時通訊市場的主要份額,但並不會採用各種手段壓制創業公司增長。”

  實際上,簡信團隊就是來自即時通訊應用TalkBox。由於難以與微信競爭,他們一年前從中國轉移到舊金山打造這個新的項目。談起國內市場,簡信團隊有著很多槽點。“騰訊曾經想收購TalkBox,拿走了源代碼之後又表示放棄,微信很快加入了語音功能。”

  來到美國之後,簡信經歷了初期的拓展障礙後,連續參加了TechCrunch的創業競賽,並因此獲得了《華爾街日報》、《福布斯》等主流媒體的報道,簡信目前有100萬用戶,成功進入了矽谷知名孵化器YC的下一期訓練營。“相信進入YC之後,可以帶來更多的美國VC投資。矽谷正在更加多元化。”盛以宣説。

  如何贏得主流媒體關注,獲得美國用戶歡迎,對於一些社交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説,的確是一個成功與否的門檻。

  矽谷資深創業者和投資者陳懷臨曾經對新浪科技透露,中國人在美國創業的確面臨著一個天花板;尤其是像TechCrunch這樣在創業領域擁有重要話語權的媒體,中國創業者並不容易打動他們。

  然而,很多在美國的華人創業者也並沒有忽視國內市場,要麼選擇了“矽谷+中國”的業務佈局,要麼直接回國發展。韓璧丞對新浪科技稱,雖然他們技術團地來自哈佛腦科中心,作為留學生並不熟悉中國市場,但他們還是打算中國美國市場同時推進。相對於美國,高科技設備在中國市場的拓展難度要小一點。

  斯坦福畢業生劉自鴻創辦的柔宇科技在創辦三年內就估值突破10億美元,是近年來罕見的華人創業明星。他們的柔性AMOLED顯示屏有望改變未來消費電子行業的一大核心體驗。柔宇科技同樣採用了矽谷+深圳的雙軌結構。突破性技術使得他們在深圳成為了技術創新明星,得到了包括國務院副總理、發改委主任、廣東省省長的關注與視察。

  面臨著中國市場巨大的創業空間誘惑,更多在矽谷的華人創業者選擇直接回國。一位蘋果的中國工程師今年剛拿到綠卡,就迫不及待地籌備回國創業,計劃打造一個精品跨境電商與導購平臺。“華人工程師在矽谷大公司都面臨著天花板問題,很難有繼續晉陞的空間。要創業那當然回國的機會更大”。由於尚未從蘋果離職,他不願透露姓名。

  為了創業機遇,如今的中國工程師甚至不會像前輩那樣等待綠卡到手,而顯得更加堅決果斷。去年矽谷西部數據工程師李一帆帶著幾位朋友回國創辦了禾賽科技,他們的氣體分析儀可以高精度快速分析各種污染物,尤其適用於國內污染地區以及工業設施。

  “放棄在美國的思維定勢,重新體驗和學習國內的生活方式和處事原則。帶著矽谷先進科技回國,解決國內最需要的問題。”他如此總結自己的回國創業心路歷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