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充電寶品質抽檢無一合格 國標難産致亂象叢生

  • 發佈時間:2015-07-17 08:28:47  來源:環球網  作者:李望寧  責任編輯:書海

  本報記者 李望寧

  使用劣質充電寶等同於隨身攜帶一枚炸彈。近期《人民日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組織開展移動電源質檢,採集的32批次樣品均存在品質安全風險。這些三無産品的大量傾銷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更是不利於整個移動電源市場的健康發展。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出臺移動電源國家標準,規範行業行為,讓監管部門有章可依。而消費者也應擦亮雙眼,在眼花繚亂的産品中擇優購買。

  充電寶安全性成隱憂

  儘管各大終端設備生産商都在努力改善設備的電池部分,但智慧終端設備和鋰電池技術發展速度不平衡的現狀,還是讓人們不得不依賴於充電寶來保證設備的續航。巨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移動電源産業的繁榮。除了三星、新力、小米等巨頭群雄逐鹿,更有不少小廠家也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蓬勃的景象下是産品良莠不齊的現實。質檢總局在本次對移動電源展開的質檢中,對電芯的0.2ItA放電、重物衝擊、短路、過度充電保護等項目指標都一一進行檢測。其中在電氣性能測試中,不合格率為87.5%;重物撞擊的測試中,有9個批次發生了爆炸的問題。從檢測的結果來看,劣質移動電源的在市場中的佔有率可謂不小。

  而在實際使用中,因為移動電源品質問題引發的意外事件更是比比皆是。近年來,因充電寶引發的手機損壞、自燃、爆炸等問題屢屢引起關注。今年5月期間在民航航班上連續發生3起充電寶自燃事件,為此中國民航局不得不緊急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對旅客攜帶鋰電池乘機的安全風險防範。

  低價傾銷破壞行業秩序

  除了火爆的市場需求外,移動電源製造業的準入門檻低讓大小廠商都將眼光投向此處,而實際上移動電源的生産標準遠遠超出想像。據業內人士稱,充電寶的電芯、保護板、外殼的阻燃性以及零部件的組裝都有一套極其嚴格的檢驗標準。但現實卻是品質差、安全性低的充電寶成為害群之馬,大批量瘋狂流入市場。

  首當其衝的就是消費者的權益遭到損害。業內人士表示,劣質充電寶存在著容量虛標的問題,大部分劣質充電寶的實際電量不足標記電量的40%,通過虛標容量來提高産品售價,為廠家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此外,為了追求所謂“超輕超薄”、“快速充電”等概念,廠家在設計上大動手腳。有的廠家將輸出電壓調至5.1v甚至5.2v,以達到宣傳中快速充電的目的,這種改造違背了移動電源設計的基本常識,如果長期使用這種高電壓向手機輸出電量,會導致充電寶性能下降,進而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而“三無”廠商顯然不會只在一處動歪腦筋,所以出現快速損壞乃至自燃爆炸等問題也是意料之中。

  其次,放任“三無”充電寶在市場銷售,對於移動電源市場的發展可謂百害無利。移動電源生産的成本構成中,電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電芯生産的技術和門檻對生産商都有很高的要求。大廠商往往在電芯的前期研發、測試中就投入大筆資金,自然就提升了産品的成本。而劣質産品的電芯大多來自於大産商淘汰的殘次品和二次回收的廢棄電池,這幫助山寨廠商大大壓縮了研發、生産成本。

  同時,這些非正規廠家幾乎不用承擔任何售後服務的成本。一方面,由於他們採取的是低價傾銷的銷售策略,所以大部分圖便宜的消費者也不會為此尋求售後。另一方面,即便消費者有心維權,也因無國標可循、投訴成本過高,不得已放棄維權。

  長此以往,大廠商的利潤空間被假冒偽劣産品侵吞,目前個別較大的廠商為了保證銷量,在品牌行銷的前期,銷售好産品來吸引消費者,待品牌形象較為穩定後,通過偷工減料等貓膩來牟利,毫無疑問,這種做法不過是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如果一直處於劣幣驅逐良幣的無序競爭中,那麼受傷害的最終是這個市場。

  理智消費更要國標護航

  移動電源市場業態混亂,暴露的是有關部門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的問題,而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整個行業標準的空白造成的。規範移動電源市場已經迫在眉睫,出臺國家強制性標準刻不容緩。

  將在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攜帶型電子産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是首個關於鋰電子電池安全的國家強制標準,目前來看,可以用於規範移動電源中的鋰電子電池這一主要部件。但“三無”充電寶暴露的品質問題頗多,涉及的絕非鋰電子電池一處。要徹底保證移動電源的品質和安全性,仍需要呼喚針對性強的國家標準早日出臺。

  相關工商管理部門也承擔起監管責任,對已被質檢部門確定有品質問題的産品以及投訴率較高的品牌,要及時根據監管法則進行處理。另外,工商、質檢部門對消費者的投訴也應當積極響應和配合,保障消費者的基本權益。

  對於消費者來説,在國標出臺前,還是需要擦亮雙眼。一是不要貪小便宜,認準口碑好渠道和品牌來購買産品。目前不少“三無”産品都是以低價兼具大容量、輕重量等噱頭來吸引眼球,消費者不應懷有貪多貪便宜的僥倖心理,防止上當受騙。其次,提前做好相關功課,對電芯、轉換效率等概唸有一定了解,也能避免走入誤區。

  即便真的購買到了山寨、“三無”充電寶,消費者也無需忍氣吞聲,應妥善保留憑證,並向購買渠道方、工商部門反映問題,積極通過維權來保障自己不受損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