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英特爾掉隊移動網際網路 入股紫光欲翻身

  • 發佈時間:2014-10-09 07:51:21  來源:新京報  作者:林其玲  責任編輯:湯婧

  4月2日,深圳,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表示,英特爾已對全球産業合作的重心進行了調整,將在深圳投入更多的創新資源。

  對全球晶片巨頭英特爾而言,現在是一個微妙的時刻。雖然公司暫時不需直面生與死,但眼下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把它推到生與死的邊緣。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英特爾露出了頹勢——在PC時代曾經“統治”IT業的Wintel組合逐漸被邊緣化,微軟和英特爾都開啟了追趕之路。。

  9月26日,英特爾宣佈,將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投資90億元,並獲得20%的股權。

  高溢價入股,英特爾意欲何為?人人都説“棱鏡事件”是美國企業在海外市場噩夢的開始,但對英特爾而言,這或許是個機會。

  高溢價入股紫光

  以收購價格看,英特爾給這兩家公司的估值是75億美元,溢價178%。

  9月26日,英特爾宣佈,公司與清華紫光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聯合開發基於英特爾架構和通信技術的手機解決方案,在中國和全球市場擴展英特爾架構移動設備的産品和應用。同時英特爾將向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投資90億元,並獲得20%的股權。

  對此雙方的老闆都表示“點讚”。

  英特爾CEO科再奇説,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消費市場,跟清華紫光的合作,是英特爾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紫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趙偉國説,大力發展積體電路産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個合作涵蓋了從設計開發到市場行銷、資本運作等多個層面,顯示了英特爾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承諾,也將推動中國半導體技術的進步。

  在這個皆大歡喜的商業合作背後,是英特爾給出的高溢價。

  根據公司公開資料,展訊和銳迪科是兩家國內領先的晶片設計公司,開發用於智慧手機、功能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産品的移動晶片組平臺,這些産品支援2G、3G和4G無線通信標準。

  這兩個公司此前都是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紫光本來跟晶片産品並無瓜葛,2013年7月,紫光集團花了17.8億美元收購了展訊,今年7月又以9.1億美元收購了銳迪科。收購後,紫光成為內地晶片設計行業的絕對老大。

  按英特爾的收購價格來看,它給這兩家公司的估值是75億美元,約合465億元人民幣。而紫光收購這兩家公司僅花了26.9億美元。這兩家晶片設計公司加起來的年營收大約是13億美元。

  英特爾給出了178%的溢價。

  英特爾為錯誤埋單

  晶片架構上“走錯”了路,在移動作業系統上,英特爾又押錯了寶。

  不只是這次高溢價入股紫光,從2013年開始,英特爾就在中國市場頻頻發出“親近”的信號。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英特爾和深圳眾多小廠商的關係驟然密切,除了以15美元的“超低白菜價”提供晶片以外,英特爾在支援小廠商推出平板産品上也不遺餘力。甚至英特爾的高層也頻頻到訪深圳,直接和小廠商小老闆見面,讓這些草根小老闆受寵若驚。要知道,這其中的一些小廠商,是根本沒有品牌的草根公司。

  英特爾的反常舉動是因為它意識到自己犯下的歷史錯誤,這一錯誤正在將英特爾拋出世界科技的核心。

  2006年6月,移動網際網路爆發的前夜,英特爾覺得ARM系列處理器不賺錢,將ARM系列處理器以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Marvell。當時,聯網終端以PC為主,大部分都是基於英特爾主導的x86架構。此後,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帶來了産業格局的巨變。2012年,聯網終端變成了以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終端為主,ARM晶片佔比達到了75%左右。

  晶片架構上“走錯”了路,在移動作業系統上,英特爾又押錯了寶。在安卓已經很明顯成為主流的時候,和諾基亞做Meego,白白浪費了一年多的時間。

  英特爾回頭再來支援安卓,為時已晚。市面上大多數程式,都是基於ARM的處理器開發,英特爾被邊緣化了。2012年初,英特爾宣佈進入移動晶片領域,雖然與聯想等廠商推出了部分手機産品,但最終並沒有獲得大批量的出貨。

  有評論認為,英特爾在面臨一個惡性迴圈。相容性差帶來性能不佳,性能不佳無法吸引用戶購買,用戶數量不足導致開發商不願改進相容性,提升性能。於是相容性就更差,英特爾在移動領域陷入了死迴圈。

  2013年,英特爾調整思路,開始把平板電腦市場作為發力的主要市場,以此切入移動市場。並制定4000萬的出貨目標。目的只有一個,讓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安卓設備最快最便宜地到消費者手中,在移動市場上的量先上去。為此英特爾願意賠錢賺銷量。

  中國市場帶來翻身機會

  得到展訊和銳迪科的市場支援,再加上政策東風,英特爾這一翻身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現在更大的機會來了。

  2013年“棱鏡事件”爆發,事件不斷演化,媒體爆出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政府要員的手機都曾被美國監聽過。這一事件,讓各國政府對手機通訊晶片技術缺失産生恐懼。

  中國也將資訊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今年兩會前夕,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宣告成立。

  據媒體報道,其中通信晶片的安全性被放在第一要位。全球通信晶片巨頭高通在中國陷入“反壟斷”泥潭。

  同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出臺支援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的政策。9月25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徐小田在上海透露,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將於近日掛牌成立,基金一期規模高達1200億元。而北京、安徽、天津等地方政府也已經出臺了積體電路扶持意見,通過設立投資基金,重點支援地方龍頭在積體電路領域整合做大。

  今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發佈實施《國家積體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其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積體電路産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相比2013年的2508億元,增長近千億。

  一位接近紫光集團的人士表示,紫光是教育部主管的企業,根據《綱要》,政府會支援國內的優秀企業,根據多項指標,紫光可以爭取到政策支援。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政策的角度可以解釋,紫光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對晶片産業進行大規模收購。而進一步推演,此時英特爾高溢價入股紫光,既可以表態英特爾的“中國態度”,化解潛在的市場風險,又可以借政府的政策扶持,拓展中國市場,同時對衝競爭對手高通,可謂一舉多得。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市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基帶晶片市場上,高通以66%的營收份額保持第一名的位置,聯發科和展訊分別以15%和5%的份額緊隨其後。MARVEL和英特爾分列第四和第五名。

  得到展訊和銳迪科的市場支援,再加上政策東風,英特爾這一翻身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用技術換市場

  有消息稱,英特爾與清華紫光的合作,同時也是英特爾應對“國産化”的一個措施。

  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英特爾如何説服紫光,讓其加入“國産化”盛宴。

  英特爾公司相關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根據協議條款,展訊通信將聯合開發和銷售一系列基於英特爾架構的系統晶片産品。首批基於英特爾架構的系統晶片産品將於明年下半年上市,並由兩家公司分別用自己品牌共同銷售。

  也就是説,英特爾會將目前的手機晶片給展訊代設計和銷售,也就是英特爾目前行動通訊團隊做的事情,後面會有很大部分由展訊接管,並且展訊生産的晶片會打展訊的LOGO。

  此外,有消息稱,英特爾與清華紫光的合作不止是手機晶片,這一合作還會包括伺服器晶片與PC CPU的合作,這也是英特爾應對“國産化”的一個措施。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此前曾表示,未來英特爾一定要“參與”到中國企業的成長當中。

  英特爾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未來英特爾和展訊生産的英特爾架構晶片的差異化還沒有公佈,但可以確定的是,英特爾沒有放棄研發,雙方會互相交流,英特爾提供技術支援。

  簡而言之,英特爾是希望“以技術換市場”。

  據《人民日報》刊發的政策解讀文章稱,政府之所以要設立投資基金,做強“中國芯”,是因為積體電路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産業,需要長期的、大規模的資金支撐。這篇解讀文章稱,我國“晶片—軟體—整機—系統—資訊服務”的産業鏈協同格局尚未形成,比如晶片設計企業大多把高端産品放在境外製造。技術方面,在通用CPU、記憶體、微控制器和數字資訊處理器等通用積體電路和一些高端專用電路上,我國尚存多項技術空白。

  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通過和英特爾的深度策略合作,紫光不僅可以得到英特爾相關技術的授權,也得到了這樣一個國際巨頭的策略支援,在未來架構選擇、技術研發、工藝開發和市場行銷等多方面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亦師亦友”的資源,對其國際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展訊未來是否會放棄現在的ARM架構,全部轉移到英特爾架構上來呢?

  紫光集團相關人士表示,事情並不會是簡單的非此即彼,需要市場檢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