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管理軟體國産化率超八成 工業軟體有待掘金

  • 發佈時間:2014-08-25 07:50:08  來源:大河網  作者:趙陽戈  責任編輯:湯婧

  與基礎軟體相比,應用軟體可謂種類繁多。據工信部的分類,應用套裝軟體含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等管理軟體、CAD等工業軟體以及動漫遊戲軟體、行業應用軟體等。從綜合的資訊來看,應用軟體方面本土企業實力強勁,不少領域都能夠與國外品牌抗衡,甚至還更強,例如公開數據顯示,ERP領域、財務軟體、CRM(客戶關係管理)、OA(辦公自動化)等方面國産軟體市場份額超過80%。不過,ERP領域雖然國産化進程靠前,但從市場佔有率來説,上升的空間也會相對有限。那麼,在應用軟體中,哪些領域的國産軟體最有前景?

  部分領域已超國外品牌

  首先,來看看應用軟體中規模最大的類別管理軟體。當“斯諾登事件”爆發之時,市場對於資訊安全的關注點在作業系統、交換機等重要部位,對於管理軟體是否也會有後門,是否應該同時切換管理軟體,卻鮮有人追究。據公開報道顯示,管理軟體在理論上也可能被監聽者通過“後門程式”進行監聽;另一方面,管理軟體也越來越多地採用線上升級和服務等手段,這種“線上”也可以用來“監聽”。加上企業很難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國外管理軟體進行調整和修改,這也使得不少企業將管理軟體國産化替代提上議程。

  據海比研究的報告顯示,管理軟體主要包括ERP、財務管理、CRM、OA、HR、電子商務等幫助企業經營管理的軟體。當前,管理軟體的國外品牌主要有SAP和Oracle,國內品牌主要有用友軟體 (600588,SH)、金蝶、浪潮軟體(600756,SH)等廠商。長期以來,SAP等國外品牌主要應用於一些大型企業集團,以用友為代表的國內公司主要應用在中小企業。近10年來,隨著用友NC等國內高端産品的不斷完善,國內公司産品在大型企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在技術架構上,國內産品比國外産品有後發優勢;從功能上看,除了高級排産計劃等一些生産製造的核心功能外,國內管理軟體已基本可以完全滿足各種類型用戶的需求。總體而言,以用友為代表的國內管理軟體廠商可以完全替代以SAP為代表的國外管理軟體。此外,在賽迪顧問和計世資訊的兩份ICT行業權威報告中,致遠軟體均以絕對優勢繼續蟬聯中國協同OA軟體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桂冠,這已是自2005年以來致遠軟體連續第九年蟬聯行業第一。

  根據海比研究發佈的 《大型企業資訊系統的國産化路徑》白皮書中數據顯示,ERP、CRM、OA的國産化率已經超過80%,財務軟體的國産化率已經超過90%。

  當然,本土管理軟體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據中國軟體網ERP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國産ERP廠商都存在售前能力與實施能力不對稱的問題,實施服務滿意度高於售前服務,形成強烈反差,間接體現出售前人員對自身産品、用戶業務、用戶行業了解程度等綜合售前能力存在明顯短板,當具體實施的時候出乎用戶的意料,這一問題雖然看起來無傷大雅,但可能在這個飽和競爭的市場中成為致命的缺陷。

  “兩化”促工業軟體發展

  管理軟體之後,工業軟體又如何呢?

  據公開資訊顯示,由於歷史原因,在我國工業設計領域,國外CAD軟體進入中國市場較早,企業對這些國外軟體過度依賴。而目前我國製造業企業,特別是掌握著軍民企業産品核心資訊的三維設計系統,大多數都使用國外的三維CAD軟體,因此資訊化安全堪憂。5月,在“2014第五屆中國工業軟體發展高層論壇”上,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陳英就“兩化深度融合給工業軟體産業帶來的歷史性機遇”進行了深入的政策解讀,指明國家從戰略高度提出的“自主可控”基本要求,將為我國工業軟體發展帶來大好機遇。

  所謂兩化深度融合,即兩化融合(工業化、資訊化)的繼承和發展,這有點像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網際網路”。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但發展品質仍有待提升。從具體數據看,工業增加值率只有26.5%,遠低於發達國家35%~40%的水準;製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日本的9倍、德國的6倍、美國的4倍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由此可見,工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CAD方面,中望算是本土企業佼佼者。據中望3D事業部總經理字應坤對媒體介紹,近年來國産軟體發展迅速,與國外軟體的差距不斷縮小。很多企業並不需要很複雜的三維CAD設計系統,國産軟體完全可以滿足技術需求,企業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來購買三維CAD軟體,避免花費太多成本購買過於高端但用不上的三維CAD軟體。

  不僅如此,4月份國産中望CAD+與美國AUTODESK(歐特克)公司AUTOCAD智慧財産權糾紛,在荷蘭勝訴,中望CAD+不構成侵權。有分析指出,這次中望在荷蘭打贏與歐特克公司的智慧財産權官司,足以説明很多國産軟體企業已經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應對風險的綜合實力。

  據賽迪智庫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研究所的研究,我國工業軟體産業將在2013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增速有所收緩,全年産業增速維持在12%~14%之間。其中,國産軟體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特別是CRM、HRM、SCM(供應鏈管理)的SaaS産品有望迎來新一輪快速增長,PLM等大型企業級軟體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但增速將有所收緩。根據CIMData的數據,2013年中國主流PLM市場逆勢增長了12.8%,廣義PLM市場增長了13%,這主要得益於來自航空航太行業、汽車行業、高科技行業和機械設備行業的需求支撐。

  成都軟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戈對此稱,企業通過資訊化提高了生産效率,工業化提升有了效果,進而促進更多的企業實現資訊化。

  當然,工業軟體發展的瓶頸也是明顯的。賽迪智庫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研究所安琳對記者分析稱,一來製造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訊化投資能力有限,國家投資主導的重點行業面臨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的壓力,其資訊化投資也將趨緩。二來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興智慧自控領域的核心技術受限。高精度的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等核心技術被少數國外公司壟斷,極大地約束了我國機器人産業的總體成本,削弱了競爭力。這也是我國兩化融合中存在的突出挑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