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誘導分享”文章47%涉金錢:不轉發遭報應
- 發佈時間:2015-12-15 08:03:0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湯婧
10萬+的謠言是怎樣傳播開來的?昨日,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推出了新一期《微信“謠言”分析報告》,關注微信朋友圈中的文章“誘導分享”現象。200篇被舉報為“誘導分享”的公眾號文章中,有47%的文章涉及金錢主題。報告指出,“高閱讀+高點讚+高舉報”的謠言標題、內容吸引人,誘導分享傾向明顯,通常涉及金錢、健康養生、奇聞逸聞等主題。
名人題材比養生題材更受歡迎
一篇文章廣為傳播、被轉發分享、為大眾所見,本是好事,但為達到此目的而不擇手段,採取誘導或者以強制手段逼轉發,實為歪門邪道。為此,微信設置“誘導分享舉報”功能,中山大學數據傳播研究室對此發佈了研究報告。
報告分析了自2015年6月19日至2015年8月23日被舉報為“誘導分享”排名前200的微信公眾號文章進行分析。統計發現,排名前六的“誘導分享”主題是:金錢(94篇)、名人相關(58篇)、社會秩序(36篇)、人身安全(32篇)、奇聞逸聞(21篇)、健康養生(19篇)、政治/政策相關(19篇)。
這意味著,在這200篇被舉報為“誘導分享”的文章中,有高達47%的文章涉及到金錢主題,29%的文章涉及到名人相關主題。
誘導分享是指以獎勵或其他方式,強制或誘導用戶將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為。以《誰打開,誰發財!》為例,這篇文章以發財為噱頭來吸引讀者,主要內容是告訴讀者只要轉發一條荷蘭的諺語8次就能得到幸運的降臨。同時,文章後半部分強調只要轉發文章就能將財神爺帶回家,帶給親人朋友。這篇文章充分利用了部分讀者迷信的心理特點,帶來了高點讚和高轉發,進而促使閱讀數和點讚數飚至10萬以上。
“誘導分享”類文章是怎麼實現永流傳的?閱讀數、點讚數和舉報數反映了它們的傳播效果,傳播者最期望的應該是高閱讀數、高點讚數和低舉報數,因為這代表該條謠言傳播範圍廣且相信的人多。
報告根據文章是否明確出現鼓勵或要求讀者分享轉發的文字,將誘導分享類謠言分為顯性誘導分享與隱性誘導分享兩類。在此次200條被舉報為誘導分享的文章中,有59%為顯性誘導分享,另外41%為隱性。顯性誘導分享物質誘惑、迷信蠱惑、條件強制、道德捆綁和順便一提五類。
逼你轉發的“五大武器”
霸王槍:條件強制
在所有顯性誘導分享類文章中,出現得最多(35.6%)的誘導方式是條件強制,即要求讀者必須在分享後才能夠閱讀全文或獲得測試結果。據統計,該類誘導分享文章81.0%都涉及明星名人,顯著高於其他類謠言中15.2%的比例。
迷情絲:道德捆綁
道德捆綁是指在誘導分享的文字中明示或暗示轉發或分享行為是對某種價值觀、道德觀的支援或反對,例如“不轉就不是中國人”、“如果你看了不生氣就不用轉”等。該類誘導分享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在所有顯性誘導分享中佔比33.1%。
勾魂湯:迷信蠱惑
迷信蠱惑類分為兩類,一類是祝福型,即在誘導分享的文字中出現諸如“轉發分享的人接下來一個月會有好運”、“轉發可保全家平安”之類的讓人獲得心理安慰的內容;另一類是詛咒型,即詛咒不轉發的人將會招致厄運。祝福和詛咒經常同時出現,在所有迷信蠱惑類誘導分享中,它們同時出現的比例為43.8%。
金錢鏢:物質誘惑
物質誘惑類誘導分享是指文章聲稱在轉發分享後有機會獲取某些物質金錢獎勵。該類誘導分享文章93.8%都是廣告貼,顯著高於其他文章中24.5%的廣告貼比例此類誘導分享一般號召讀者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後截圖發給公眾號,或者還要加上“集讚”等附帶條件。
打醉拳:順便一提
“順便一提”類誘導分享是指沒有用如上四種特別方式誘導,只是在文末或文中寫著如“請轉發分享給家人朋友”這類的話語。沒有強制、沒有威脅、也沒有利益和道德捆綁,讀者是否轉發分享不會帶來不一樣的後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